曹诗怡
(湖南理工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湖南 岳阳 414006)
岳阳市公共自行车设施现状调查与思考
曹诗怡
(湖南理工学院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湖南 岳阳 414006)
在考察岳阳市城市公共自行车站点分布及运行情况的基础上, 对岳阳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运行的实际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提出了发展公共自行车必须合理布局自行车站点, 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健全公共自行车的车型种类等改进建议, 明晰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发展方向, 促进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有序发展.
公共自行车; 站点布置; 基础设施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 城市人口规模快速增长, 城市区域规模持续扩大, 机动车数量也急剧膨胀, 截至2014年底, 中国机动车保有量为 2.64 亿辆[1], 位居世界前列(图1[2]). 在这种高速发展的背后,城市交通的日益拥堵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愈加严峻, 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环保、低碳、健康的交通方式, 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2012年政府颁布了《关于加强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开始先后在12个城市开展了“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示范项目”, 示范项目覆盖范围日益扩大. 目前已有80多个城市运营公共自行车[3]. 201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 进一步明晰了构建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的发展目标.
图1 各国机动车保有量
长株潭两型试验区改革建设专家座谈会上指出, 扩大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覆盖面是两型建设重点之一. 公共自行车这种绿色的交通工具, 正在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湖南省内多地建有或将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株洲、常德、邵阳、岳阳、湘潭、郴州、长沙浏阳与梅溪湖等地已建有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对岳阳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进行研究, 有利于推动岳阳乃至湖南各个城市的自行车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岳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盘踞中国南北东西交通要道, 不仅是湖南首位门户城市, 且是长江中上游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岳阳市总面积15019平方公里, 总人口555.9万, 其中, 城镇人口为282.5万人[4].
岳阳城市用地主要发展方向为“东扩北进”. 将岳阳县新开镇、麻塘镇纳入市城区建设用地范围, 形成“一主三副”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沿长江、洞庭湖带状组团式空间结构形态, 各组团之间以芭蕉湖、松杨湖、白泥湖等湖泊及生态绿地系统进行隔离(图2). 岳阳城市道路系统结构为三纵六横阶梯状道路. 主干路、快速路、连接线共同构成了岳阳的城市干道网络系统(图3).
图2 岳阳市空间结构图
图3 岳阳市道路交通图
岳阳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于2014年4月正式投入运行, 首期投入5000辆公共自行车, 设置有210个站点, 坚持公益优先、3小时内免费、24小时服务的原则, 实行通借通还、网络智能化管理, 租还车操作方便快捷, 运营管理由政府购买服务, 主要以便民利民为目的. 截止目前, 已办理个人租赁卡8.27万余张, 单日租还车次数最高突破4万人次, 城区公共自行车使用次数已达850万人次. 本文从居民出行特征、站点布置、基础设施配套及自行车维护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分析.
2.1 居民出行特征
岳阳市政府组织的城市交通调查主要分为8个交通区域(图4), 根据本次调查得出如下的结论:
1) 岳阳市居民平均每日出行次数为2.827次, 比1997年的2.18次、2002年的2.69次有明显上升. 由于近些年城市道路建设的完善以及机动化程度的提升, 居民出行便利程度增加, 进而出行次数增多.
2) 居民出行高峰期集中在以下四个时间段(图5), 这四个主要高峰累计时间为六小时, 占全天时间的比例为1/4, 但其出行量却占了全天出行量的的67%. 由此可见居民出行时间上的分布很不均匀.
3) 现状居民出行目的构成见表1. 由表1可知, 除回程外, 上班出行比例最大, 达26.24; 其次为上学出行和生活购物, 比例为10.59%和6.06%. 这三种出行比例的和为42.89%, 加上这三种出行的回程, 因上班、上学而引起的出行比例约为89.82%.
4) 岳阳市居民出行方式呈多样化(表2), 居民出行以步行为主, 自行车出行比例较低, 仅为2.4%, 2014年推行公共自行车后, 出行比例有所提升.
图4 岳阳市交通大区划分示意图
图5 居民出行高峰时段分布图
表1 居民出行目的构成表
2.2 站点布置
公共自行车站点规模分为两个等级, 分别为一级站点和二级站点, 站点占地面积按等级配备. 共239个自行车站点, 其中一级站点73个, 二级站点119个(图6). 一级租赁点停放自行车40辆左右, 二级点在20辆左右. 站点主要覆盖岳阳楼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湖风景区范围内的居民小区、商业区、学校等人口集中地.
公共自行车站点布置间距呈现一定规律, 间距约为1000~2000m左右, 在风景区与居住小区重合部分适当缩减间距范围. 规划远期进一步完善自行车租赁系统, 增加一级站点76个, 二级站点186个, 进一步扩大公共自行车系统辐射范围(图7).
根据调研情况, 城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一期计划建设210个站点. 这与岳阳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规划存在数量差距, 有些站点由于配件设施缺乏并未建设, 并且很多自行车租赁点的位置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湖南理工学院内部体育馆的自行车站点并未建设, 只是在校门外设置了站点.
图6
图7
2.3 基础设施配套
岳阳城市道路建设还是处于注重机动车道、城市快速路的建设阶段, 对于慢行交通还没有完整系统的规划, 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 2014年实施自行车租赁系统以来, 岳阳市并没有改建或新建专门的自行车道,只是在非机动车道路上刷了一些自行车通道, 但是由于缺少隔离措施, 断面分隔不合理, 还是存在机非混行的情况, 自行车交通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图8); 其次, 虽然规划了自行车道路, 但是存在占用自行车通道违章停车的情况, 阻碍了自行车道的连续性(图9); 最后路段和交叉口存在停车干扰、自行车逆行等情况.
图8
图9
2.4 自行车维护情况
岳阳市自行车维护主要有以下问题: 首先是服务站点的储车设备问题, 在春秋较适宜骑车时间段经常出现又难借又难还的情况, 在很多自行车租赁热点, 租车者经常需要等待较长时间或须换点租车, 自行车调配速度得不到保障, 且较远距离的调配增加了系统运营成本. 其次, 居民的素质有待提高, 经常出现丢失自行车钥匙或是人为故意损坏自行车的行为, 致使借车居民还不了车. 另外, 公共自行车总是遭遇恶意破坏, 公共自行车维修中心工人平均每天要给200到300辆“小病”自行车“治病”. 维修量不断增加, 成本在加大, 限制了公共自行车系统持续、稳定的发展, 长期以往, 还车难、维修难等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
3.1 站点布局调整
公共自行车租赁站点布置在整个公共自行车系统中起到了统领全局的作用. 站点布置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公共自行车租赁的使用频率和效率. 在现行的站点布局中主要将站点布置在岳阳楼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湖风景区范围内的居民小区、商业区、学校等人口集中地. 在自行车布点的接驳性与自行车布点的间距及性质方面研究较少, 导致在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行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1) 构建绿色交通体系
鼓励绿色交通的发展必须从一个体系的建立出发, 多模式绿色交通体系更有利于城市适应多种变化情况[5]. 所以在自行车站点的接驳性方面, 我们应该以绿色交通体系的思维去进行公共自行车布局规划,统一考虑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规划的衔接, 通过公交+慢行的网络布局、设施共享等方式, 整合公交和慢行交通资源, 充分发挥交通系统的综合效能和最大效益, 促进绿色交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2) 合理的站点间距
步行200~500 m是比较理想的步行出行距离[6], 假如超过了这个距离, 用户去网点来回租赁车辆的使用意愿就明显下降[7]. 而岳阳市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的站点间距极少有符合200—500m间距的自行车站点, 导致很多的居民不愿意使用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希望在二期或是远期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计划中, 能够加大公共自行车布点的密度, 只有完善了公共自行车的布点规划, 居民的使用意愿提高, 才能促使我们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更好的发展.
3) 合理站点位置和规模
在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布点时, 除了根据实际调研情况划分站点等级外, 也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性质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确定站点规模及位置. 在进行公共自行车布点规划时可将布点的类型分为公交点、公建点、居住点、游憩点和校园点等类型, 或是划分新城区与旧城区. 例如公交点设置的目的旨在衔接我们的交通体系, 在大型的公交站点布设站点, 人流量大, 且可以很好的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在居住点布设则是便于居民上班上学、购物娱乐等出行目的. 在校园布点则是便于学生上下学等要求, 根据校园学习生活特点, 公共自行车在校园的布点主要集中在校园内教学区与生活区的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体育场等. 对于中小校区, 可以布置 4~5 个租赁点, 对于大型校区, 可以布置8~10个租赁点[7]. 学生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是自行车, 但是岳阳现行的自行车租赁系统布点并未在校园内设立, 只是在校门外, 这样并不能促使学生使用公共自行车. 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校园内, 而出校门外休闲娱乐的路线又比较长, 只适合公交等其他方式, 在校园外设立租赁点并不能很好发挥自行车租赁系统的作用.
3.2 加强基础设施配套
配套的自行车基础设施是保障公共自行车系统持续运行的基本因素, 不同的片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基础设施进行改建. 老城区比如说岳阳楼一带, 可以适当的改造当前的设施, 统筹好购物、停车等设施布局, 为自行车留出行走通道. 而在新区建设时, 比如经济开发区等应该加密非机动车道的网络密度, 也可以对现行的自行车道与公交车停车站进行改造, 采用自行车道外绕的模式, 避免两者的相互干扰, 提供高保障、多通道、高安全的路径服务. 另外在南湖风景区设置自行车配套设施时, 可以设立连续的林荫道作为专门的自行车道, 并结合南湖的优美风光, 优化自行车出行环境.
3.3 自行车种类
岳阳市目前所有公共自行车都是同一个尺寸, 并没有考虑不同人群的身高、性别以及带小孩人员的特殊需要. 增加自行车的种类, 提升公共自行车的使用性能, 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将会吸引更多的市民选用自行车出行. 自行车王国丹麦的哥本哈根就在自行车的种类及自行车性能方面做了很多努力, 其城市公用自行车的种类多种多样. 有成年人与儿童的, 比如这种车斗前置的三轮自行车(图10)既能载人也能载物, 无论购物还是接送儿童都能方便照应, 有的自行车还配有防风雨挡, 令骑行者风雨无忧. 另外一部分自行车还配备了“哥本哈根轮”(图11), 它是一个可以提供能量转换的装置, 上坡时给骑行者提供动力,下坡时提供制动[8].
图10
图11
公共自行车交通作为绿色、低碳的交通方式, 是未来城市交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本文通过对岳阳市现行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进行研究, 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和措施, 以期能够为岳阳公共自行车交通的良好运行提供一定的借鉴, 使“低碳出行, 绿色环保”这一新的生活理念和出行方式融入每个市民的生活.
[1] 戴 帅, 刘金广, 朱建安, 等. 中国城市机动化发展情况及政策分析[J]. 城市交通, 2015,13 (2): 42~47
[2]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 全球保有量及普及率[EB/OL]. http://www. ja-mabj.cn/world/world/world-2. asp
[3] 姜文华, 宜毛毛, 徐 彦. 城市公共自行车发展建设浅析[J]. 城市交通, 2015,15(2): 61~64
[4] 岳阳市人民政府.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R/OL]. http://www. yueyang. gov.cn/qhrk/content_201601. html
[5] 潘海啸, 汤 諹, 麦贤敏, 等. 公共自行车交通发展模式比较[J]. 城市交通, 2010,8(6): 40~43
[6] Amada M Burden, Richard Barth, et al.Bike-Share Opportunities in New York City[R]. New York: Department of City Planning, 2009
[7] 郭敏辉, 钟 明. 上海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与实践[J]. 城市交通, 2009, 7(4): 45~50
[8] 薛 松. 低碳出行——丹麦哥本哈根的自行车交通[J]. 动感(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2014(11): 84~90
An Assessment of the Public Bicycle Facilities in Yueyang
CAO Shi-yi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Architecture,Hu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eyang 414006, China)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effects of the public bicycle rental system in Yueyang based on the study of Yueyang City public bicycle distribution and operation of the site and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of a public bicycle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rational distribution planning bike sites, strengthe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public bike model species, clear direction of public bike system for the city's public bike system provides the basis for orderly development.
public bicycles; site layout; infrastructure
U491.2+25
: A
: 1672-5298(2015)04-0069-06
2015-08-18
湖南理工学院校级科研项目(2014Y31)
曹诗怡(1986− ), 女, 湖南益阳人, 硕士, 湖南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 城市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