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艺术系,河南 郑州 450000)
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声乐表演赛项分析
杨柳青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 艺术系,河南 郑州 450000)
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切入点,通过解读声乐表演赛项设置、评分标准、赛况分析等内容,反思音乐表演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专业设置、课程定位、能力培养、岗位需求之间的相互联系。
职业技能大赛;音乐表演人才培养;声乐表演
声乐表演为个人项目,参赛表演形式为独唱,声乐表演唱法(民族、美声、通俗)不限。
(一)歌曲演唱环节(全体选手参加)
选手自选歌曲两首,现场演唱,时间10分钟以内。重点考察选手的演唱技能、音乐表现和舞台实践能力。歌曲曲目要求:结合教学曲目。民族唱法:一首中国民歌,一首中国民族歌剧选段;美声唱法:一首艺术歌曲,一首中外歌剧选段(外国歌剧一般为咏叹调);通俗唱法:风格不同的两首歌曲。视唱测试环节:选手现场抽取视唱题。重点考察选手的音乐素质和视唱能力。
(二)合唱排练环节(60%选手参加)
选手抽签决定排练曲目(均为二声部合唱歌曲选段),在指定场所准备1小时;而后在赛场阐述排练构思并组织合唱队排练,时间15分钟以内。重点考察选手的专业拓展和复合能力,主要有: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组织排练、合唱指挥、演唱指导及钢琴伴奏能力;综合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三)评分标准及难度范围
演唱参赛歌曲须按该曲目原文原调演唱。一律不用伴唱、伴舞。通俗唱法的选手可以采用扩音设备,使用伴奏碟;也可以自弹自唱,使用乐器限钢琴和不插电木吉他。民族、美声唱法的选手一律用钢琴伴奏。比赛采取百分制。分为歌曲演唱环节、视唱测试环节、合唱排练环节三个环节,选手最终得分=歌曲演唱环节×60%+视唱测试环节×20%+合唱排练环节×20%。
(一)测试技能分析
赛项分为技巧展示和实践两部分内容。
技巧展示环节包括歌曲演唱和视唱测试。歌曲演唱,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音乐感染力,还需要学生有驾驭舞台的能力。
在视唱测试中,高职层次的学生应该掌握两升两降以内的视唱。此测试属于教学大纲的内容。
实践环节是指合唱排练。所选乐曲均为二声部合唱歌曲选段。首先阐述排练构思,然后组织合唱排练,最后指挥演唱作品。
(二)考察能力与音乐表演专业课程设置的关系
赛项考察的内容基本涵盖音乐表演专业所有核心课程。注重技巧展示的同时重视运用和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
2013年,河南省共有15只代表队参加比赛。比赛情况呈以下趋势:一、选手程度较好,作品演唱较完整;二、民族唱法居多,而且女生选手占绝大多数;三、视唱环节完成较好。
形成以上情况的原因可以从下几点分析。高职层次的学生基础较弱,但是由于声音的可塑性较强,通过训练可以得到明显提升。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自农村,对美声歌曲的认知和接受较困难,所以民族唱法的同学较多。性别比例失调,是音乐表演专业一直存在的问题。近年来,群众性的合唱活动越来越多,这就需要一大批合唱排练方向的人才,所以声乐专业的同学需要掌握合唱编排的技能。合唱编排需要同学掌握基本的声乐、钢琴、视唱练耳、指挥、和声等知识,并且需要实践。学生入校时间短,声乐、钢琴等各种技能不够扎实,缺乏实践,大部分同学虽然参加合唱团和合唱排练,但是对编排合唱还是无从下手。
从合唱排练环节来分析。选手抽到的曲目有《黄水谣》、《山楂树》等曲目,曲目设计比较简单,但是此环节实践性强,考察的是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运用。其一,要掌握基本的指挥手势;其二,要有极强的综合能力;其三,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此次声乐比赛为艺术职业院校指出了培养人才的方向。它建立了一个沟通的平台,使各参赛队相互交流,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1]梁明亮,张惠敏.全国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02):161-163.
[2]周霞中,李加升.技能大赛:高职院校教改之“风向标”[J].职业教育研究,2011,(02):141-142.
[3]陆素菊,张倩.培养职业能力: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理性思考[J].职教通讯,2011,(05):14-17.
J617.13
A
1007-0125(2015)04-0220-01
杨柳青(1986-),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艺术学硕士,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助教,研究方向:音乐教育、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