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罗箫(长春大学 音乐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新型声乐教学观与唱法的融合
张罗箫
(长春大学 音乐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在当前通俗流行音乐盛行的大时代背景下,对严肃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作为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广大传统声乐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扩展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理念,改善教学方法,进而促进声乐教学的改革,实现声乐教学的高效性,在此过程中就需要有机的将新型声乐教学观与唱法相融合。本文以声乐教学本质规律为基础,对模糊“唱法”概念加以提倡,将美声、通俗和民族唱法相融合,并以音乐文化风格为主线,提出新型声乐教学观。
新型声乐教学观;美声;通俗;民族;唱法;融合
不管是从我国的教育改革,还是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对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都可以看出当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较为严格的,声乐教学作为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自然也有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突破唱法中的局限性,对教学演唱曲目进行扩展,让声乐学习者更多地接触到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优秀和经典的声乐作品,让学习者从更深层次地了解声乐作品和声乐知识。而且各个唱法之间存在交叉和融合的地方。声乐教师要对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流行歌曲演唱方法进行研究,进而古老的声乐艺术注入新鲜的血液与活力,使其声乐教学与时俱进。因此在进行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树立新型的声乐教学观念,将各种唱法融合、贯通。在声乐教学中融入通俗唱法,这不仅仅是时代的呼唤,同时也是发展声乐学科的一个必然趋势。
构建新型教学理念就需要进行观念的转变,紧跟时代步伐,并且要让教学内容更具时代特征,体现出现代音乐的多元化和相互融合的特性,作为教育工作者也需要不断进行教学调整,进而为学习者的音乐发展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石,使其更加满足社会和时代对音乐人才的需求。
(一)掌握各唱法间的异同,深刻认识声乐教学本质规律。各个唱法之间具有统一性的本质规律,即对声乐技术的熟练灵活运用,以及对不同文化中蕴含的各种情绪、情感与内容的表达,声乐技巧的发展与创新也是由其唱法决定的,我国当前的声乐技巧通常概括为四个方面,即呼吸、共鸣、发声以及语言,这也是声乐教学中需要把握的根本点。教师需要结合声乐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曲目风格,使得两者间产生一定的共鸣,进而让学习者进一步地对多元风格的歌曲进行试唱。这样的教学观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容易深刻认识和掌握不同唱法,同时也会比纯粹追求唱法技巧更有意义,也更有助于让所有学习者收获知识。
(二)模糊“唱法”概念的提倡,促进不同唱法相融的声乐教学观。各种唱法之间的本质不同,追究其根源也只是因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环境使其存在不同的表现风格,进而也造成了不同的声音效果。而且在历史长河中,这些唱法进行了交流,使其相互借鉴和融合,因此也体现了不断发展的音乐文化。正如通俗唱法,因为它具有通俗易懂、大众化的特点,普通民众更容易接受,虽然其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但是在不断发展中发挥艺术作用,不论是歌曲形式还是内容,都将当代人的思想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针对通俗歌曲的这些优点,声乐教学可以将其作为教学的起点,并“以点带面”,激发学生对声乐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对美声及其它唱法技术进行深入学习,例如《青藏高原》不仅可以采取通俗唱法进行演唱,也可以采取美声唱法进行演唱,这又是另外一种韵味。声乐教学需要具备开放性的教学思维,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使他们既能够掌握不同唱法之间的差异性,还能不断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总而言之,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时代的不断进步的大环境下,声乐教学必须要进行教学观念的转变,这样才能让声乐教学更加顺应时代发展,而继续发展下去。而新型声乐教学观首先要求教师将多种唱法间的界限打破,以一种新的眼光,去面对和演绎古今中外优秀的声乐作品,进而培养出符合声乐教学和社会需求的合格音乐人才。
[1]曹登银.浅析新型声乐教学观与唱法的融合[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235-236.
[2]王艺瑾.初探高校声乐教学中各种唱法的融合[J].黄河之声,2013,(09):73.
[3]马雯.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路径研究——以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融合为核心[J].大众文艺,2013,(18):208-209.
[4]刘雅旭.论声乐教学中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融合[J].长沙大学学报,2011,(03):149-151.
张罗箫,长春大学音乐学院流行音乐系主任。
J617.13
A
1007-0125(2015)04-018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