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德奎(穆棱市文化馆 黑龙江 穆棱 157500)
宗教在舞蹈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许德奎
(穆棱市文化馆黑龙江 穆棱 157500)
人类不仅借助舞蹈来传递知识,而且借助舞蹈来与天地沟通、抚慰心灵。在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舞蹈之中,宗教舞蹈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一个民族的宗教情感、宗教意识是深深地渗透于整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之中的。本文对宗教在舞蹈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宗教;舞蹈;艺术;地位;作用
人类不仅借助舞蹈来传递知识,而且借助舞蹈来与天地沟通、抚慰心灵。19世纪,美国人种学家和科学人类学的创始人L.H.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说:“舞蹈在美洲土著中间是一种崇拜的仪式,并且成为一切宗教和祭祀所举行的仪式的一部分。”摩尔根做出论断的依据是自己多年深入北美易洛魁等印第安部落而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因而准确可靠,并为世界各国推荐、引用。
以摩尔根提供的资料为基础,各国学者发现,世界各原始民族都有极其相似的情况。这就可以证明,当人类处在蒙昧状态,生产力极其落后,利用自然的能力极其低下时,必然要制造出各种宗教信仰和巫术魔法,以求对那个未知的外部世界有所把握,使自己的身心达到某种平衡。在这个过程中,舞蹈应运而生,并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由此,舞蹈就成了“通神”的工具、精神的寄托。南太平洋美拉民亚岛的土著人在收获“芋薯”时要举行舞蹈节,北美的土著人则跳自己的“野牛舞”。印第安人认为,野牛的出现与舞蹈的“通神”作用有关系。
从舞蹈的历史发展来看,宗教信仰、宗教推崇大致由最初的对大自然的崇拜发展为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并由多种崇拜发展为至高无上的神灵崇拜。例如,中国早期的部落宗教只在原始的部落聚居地传播。
宗教一般具有人们为祈求神灵保佑而群体祭祀的礼拜仪式,而宗教舞蹈则是人们为祈求神灵保佑而群体共跳的娱神舞蹈。西方学者认为,“野蛮人的宗教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跳出来的”。
20世纪上半叶,著名的舞蹈史学家库尔特·萨克斯(1881-1959)认为:“在舞蹈的狂欢中,人类沟通了今生与来世的断层,以及魔鬼、精灵和神的王国。舞蹈这种从原始祖先那里继承过来的、用有序的动作表现灵魂激荡的形式发展并拓宽为对神的寻觅,并有意识地努力成为超越人类能力并把握我们命运的那些威力中的一部分……”
其实,宗教礼仪舞蹈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公元2000年前的迈斯纳斯时期。几千年来,宗教礼仪舞蹈一直在奥林匹斯和埃留西斯神节等活动中流行。在宗教礼仪进行的过程中,侍奉神庙的少女表演祭祀神灵的舞蹈。人们通过舞蹈表达了自己的信仰。
宗教舞蹈通过高度统一的节奏、张力,在人群中有效地传递和扩张,那种从肉体到精神的控制力可谓无与伦比。
有位古希腊作家说:“人们用舞蹈跳出宗教。”欧建平先生说:“任何文字都无法准确地传达出宗教的那种内在的精神力量,而人类的其他艺术也无法像舞蹈那样,把宗教那种肉体与精神的统一传达得如此淋漓尽致。”
在宗教舞蹈中,绝不允许任何个人的“自我表现”,用古埃及祭司们的活来说就是“个人必须消失在群体之中,而群体则必须融入古代的预言之中”。
在不同历史时期,宗教舞蹈在不同的地域、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南太平洋美标安岛上的原住民有捕捉海龟的舞蹈,墨西哥人有追逐麋鹿的舞蹈等,关于这方面的最早记录则出自法国“三兄弟”岩洞中的壁画,这些壁画迄今已有三万年之久。画中的舞蹈形象是个半兽半人的动物,长着鹿的耳朵、犄角,狼的尾巴,人的胳膊、腿脚和胡子。专家们认为,这是一个部落的牧师,正披着兽皮、戴着假面跳巫术舞蹈,目的在于祈求狩猎的胜利,确保人们捕获更多的猎物。这些舞蹈大多是以狩猎为主线的情节舞。人们笃信,舞者模仿得越像某种动物,便越能在实际的捕猎过程中获取猎物。
农业民族则有保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舞蹈。例如,在非洲的布须曼人、南太平洋墨累群岛原住民、美国奥马哈等地印第安人之中,就普遍存在着求雨的舞蹈,这种求雨舞蹈的具体动作尽管千差万别,但在内容和方式上却大同小异。首先,在内容上,人们复制降雨的过程;其次,在方式上,人们往往借助一些与雨水直接相关的动物,如龙、龟、青蛙等。此外,德国士瓦本地区和罗马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的原住民有禾苗舞、亚麻舞等与各种农作物相关的舞蹈。人们跳这类舞的目的是祈求农作物能顺利生长和成熟,能为自己提供足够的生活资料。
在原始社会中,最早的巫术舞蹈是由全体氏族成员来跳的,由技巧过人的巫师独自表演则是后来的事情。对于这种众人同舞的场面,我们能从一些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壁画中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与自然间的矛盾不断加剧,人们的氏族意识随之加强,逐渐产生权威意识。氏族中一些成员,尤其是那些酋长或长老,开始号称自己能与各种神灵产生交感,并能使这些魂灵附着于自己的身体之上,然后由自己来代替魂灵,使用各种超乎寻常的灵力,由此产生了专业的巫师。
由此可见,在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舞蹈之中,宗教舞蹈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一个民族的宗教情感、宗教意识是深深地渗透于整个国家民族的文化之中的。
J70-05
A
1007-0125(2015)04-014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