荫文/悲郁清澄荫 图/李春明
巧言蛊惑失安南
荫文/悲郁清澄荫 图/李春明
大明重臣杨荣和杨士奇书法出众,他们的字帖被太监金英重金购买收藏,然而二杨万万想不到,此举竟然让安南︵越南︶独立,可悔之已晚……
明成祖登基不久,曾派大将军张辅两次平定了安南叛乱,并将安南改名交趾,设立布政使司。但在1418年,安南再次发生反叛,领头人叫黎利,有勇有谋非常厉害。这时候,成祖已经把首都北迁北京,无暇南征,明朝守军无力镇压。
直到1426年10月,朱棣的孙子明宣宗继位,命成山侯王通为征夷将军,领兵五万前往安南,联合原就驻守安南的十万明军,围剿黎利叛军。然而王通失利惧战,宣宗又派大将柳升支援,起初取得了一些胜利。转过年来,柳升因轻敌中伏身亡,入夏后安南疟疾横行,接任者相继病死,明军散乱无主,被黎利驱使象阵夹攻,明军或死或走,七万大军全军覆没,至此全安南就落入黎利手中。于是黎利向宣宗上疏,要求承认安南独立,但名义上依然臣服大明,甘为属国。
上疏送到北京,宣宗早朝让众臣发表意见。曾两次平定叛乱的大将军张辅,请命第三次出征安南平叛。
宣宗听完不置可否,目光却望向两位内阁大学士杨荣、杨士奇。平日里两人最懂宣宗心思,可今天两人都低着头装哑巴。
宣宗也就不好问,于是宣布散朝再议。而他身边的司礼监掌印大太监金英,也随着宣宗退朝回到内宫。金英一边走,一边心潮澎湃,因为他就是安南人!他想起自己的经历不禁有些感慨万千:永乐五年,第一次征服安南返国的张辅大军带了些已经阉割、聪明俊俏的男童到国内,并送入宫中,而金英就是其中的一个,当时他才十三岁。如今已经整整二十年过去,由于他的忠诚勤谨,深得宣宗欣赏,前几年赏了他府邸,还准他结婚养子,年初又赐给他免死诏,一时间春风得意。
但金英依然没有忘记自己是安南人,依然心怀家乡。但金英一直非常谨慎,说话从不涉及朝政。
倒是宣宗心事很重,主动问金英:“金英,我记得你也是安南人。你觉得该如何处置黎利?”
金英觉得这是个机会,就壮着胆子说道:“皇上,安南属于蛮荒之地,又没有什么出产,不如就让他独立?”
宣宗听完,沉思片刻突然大骂道:“金英,你身为司礼监掌印,竟然敢妄议朝政!如果不是念你多年来勤勉可靠,非要治你个重罪不可!这次就算了,记得以后不要再做这样的蠢事了!”
金英忙跪下请罪,宣宗摆摆手,让他没事就回家吧。唯唯诺诺出了殿门,金英才发觉自己已经一身冷汗,不过随即又窃喜,因为宣宗今日表现,足已证明他有意允许黎利独立,但是朝堂上没有重臣主动提出建议,所以他也无法轻易做出决定。
金英出宫回到自己府里,老婆权氏和养子金福源都在家等他。他老婆权氏老实本分,是带着金福源嫁给他的。金福源年方三岁,天真烂漫,活泼可爱,金英看到他们心情顿时好多了。
正要吃午饭,门子进来禀告,说有权氏夫人的亲戚从老家来拜望他。权氏本是河北保定难民,流落到北京,之前也常有她的穷亲戚来求帮,金英嫌烦,于是就说了句:“不见,随便给几两银子打发走就行了。”
没想到门子不一会儿又进来,说那人非要见金英。金英生气了,于是就叫那人进来看看。
不一会儿,门外走进一个貌不惊人的青年人,但是金英一看到他就呆住了,来人竟然是自己的堂弟金雄,虽然二十年没见,但骨肉之情让他一眼就认出了对方。金英忙叫家人都退下,然后才与金雄抱头痛哭。
哭完了,金英才用安南语问金雄,从万里之外的安南跋山涉水,来北京找他有什么要紧事。
金雄起身看看四处无人,才跟他说明来意:“大哥,如今我已经投靠了黎利将军。他让我携带重金来北京找您,希望您帮黎利将军完成安南独立的大业!”
说完,他让门外等候的马车都赶进来,从车上搬下金银珠宝无数。金雄还说,黎利承诺,等事成之后,把金家奉为开国英雄,世代供奉。
金英见状不禁笑了,对金雄说:“就是没有这些东西,我也一直在为安南独立奔忙!但事关重大还需时日。你就先在我家里休息,没事不要出去。如果有人问你,你就自称是我老婆权氏的弟弟,就叫权雄吧!平日里只能与我用汉语说话,以免暴露身份!”金雄点头答应了。
晚上金英怎么也睡不着,他开始思考,要怎样才能说服宣宗,允许安南独立。他想到只能收买朝中重臣替黎利说话,最后他选中了杨荣、杨士奇两位内阁大学士,两人虽然并没有什么实权,只是个顾问身份,但是宣宗对二杨言听计从,而且据说两人都与张辅不睦。
转天早朝,张辅依然求战,二杨无语,皇上未做决断就匆匆退朝。金英更确定皇上不想再战了,于是回家后,他带上最值钱的珠宝,去拜望杨荣。杨荣挺给他面子,请他进府在客厅中谈话。等他进来才发觉,原来杨士奇也在。三人都是熟人,在内宫经常见面,倒也没什么拘束。金英跟二杨寒暄几句,话题一转,说起安南的明军战事失败,黎利上疏要求独立的事来。
没想到金英刚一引出话题,杨荣和杨士奇两人目光一对,各自点点头,然后杨荣严肃地说道:“金总管,您不是不知道,张辅将军素来与我二人不和,一直看不起我俩,说我们只是嘴上功夫,没上战场杀过一个反叛,却位极人臣。所以,我俩虽然看出皇上有意允许黎利独立,但为了不惹怒张辅,更不想担上割让国土的千古骂名,所以才双双装哑巴的。金总管,我们也希望你在这件事上保持沉默少说话,毕竟你是安南人,别给别人留下口舌!”
金英听完觉得很无趣,只得拱手告辞。
金英带的珠宝没能送出去,回去跟金雄说了与二杨见面的事,金雄也很无奈。转眼又过去了两天,又逢大朝会,宣宗再次讨论安南的事,张辅依然要求出兵。
宣宗憋不住了,向二杨问计,二杨依然含糊其词,把话题转移到修订《永乐大典》上来。宣宗气得拂袖而去,站在旁边的金英却受到了二杨的启发,有了主意。
回家后,金英带上儿子金福源去求见杨士奇,二杨都在,接见了他。
金英说这次不是来谈国事,而是来谈家事,来为儿子金福源求取二杨字帖,以供临摹,然后叫家人送上重金充当润笔费。
二杨听了来了兴趣。明代由于士大夫清玩风气和帖学的盛行,影响了书法创作,所以,整个明代书体以行楷居多,未能上溯秦汉南北朝,篆、隶、八分及魏体作品几乎绝迹,而楷书皆以纤巧秀丽为美。而杨士奇、杨荣先后进入翰林院和文渊阁,写了大量制诰碑版,以姿媚匀整为工,号称“博大昌明之体”,即“台阁体”。而杨士奇更是被称为台阁体诗派盟主,二杨都最得意自己的书法。
再者大明一朝,无论朝中还是外放,官员都是薪水微薄,像二杨这样清廉的官员,平日也要靠写书卖字贴补生活。所以杨士奇见金英拿出一大笔钱来求字帖,自然很高兴,命人从书房取来亲笔写的《东里文集》一部,还有杨荣亲手写的《训子编》一卷。金英千恩万谢地拿了回去。
第二天早朝前,金英又把二杨请到无人处,二杨不知何事,都神色紧张,怕皇上有什么大事托付。金英拱手笑着说:“两位杨大人不要害怕,我找你们,依然只有家事可说。”
二杨这才放松下来,请金英坐下详谈。金英这才说:“前几天,我远在安南的堂弟来北京和我盘桓了几天,昨天已经返回了安南。”
二杨不知他说这事有什么目的,于是静静听着。金英继续侃侃而谈:“今天早上我才发现,昨天堂弟走时,带走了我刚从两位那里求来的字帖!我在此,先向两位赔礼了。”
二杨听了都一愣,但还是不知道金英这话的意思,就都问道:“金总管,此等小事,您为什么要向我俩赔礼啊?”
金英非常悔恨急切地说道:“两位大人有所不知啊,我这堂弟听说反叛者黎利最崇拜中华文化,尤其是崇拜两位的书法造诣,悬赏高价求购两位的墨宝,却一直没买到。如今他在我家看到两位亲自手书的字帖,不禁动了贪欲,就偷偷带回了安南,还留下书信,说黎利一定会很高兴,会把两位的字帖作为安南学校的书法教材,还会为两位建庙塑像,供奉为安南文宗,比肩我中华孔孟!”
二杨起初听得还很得意,但是听到后面,越听越害怕,听到最后,不禁冷汗直流。两人都是聪明绝顶的人,马上明白上了金英的当,但是却有口难言。如果皇上命张辅出征安南,不管胜负如何,一定会看到两人的文庙,还有两人的字帖!张辅如果告到宣宗那里,两人的罪过就大了。即使两人辩解,指认是被金英设计陷害,但金英有免死诏,可他俩没有啊。
两人左思右想,为了活命,于是向金英苦笑着说道:“金总管,我二人明白您的良苦用心了,您放心,我俩必定劝得皇上罢兵休战,允许安南独立!”
金英听完,忙向两人大礼道谢,并又送上珍宝无数,两人也都收了。
早朝上,张辅依旧提议再次带兵征讨。然而,杨荣、杨士奇两位内阁大学士却发言,说安南荒远,地少人稀,也没有什么矿藏物资,不如答应了黎利,以平息战乱。
宣宗听了正合他的心意,于是决定调安南驻军北返。从此,大明朝正式失去了安南,也就是如今的越南。
(责编:於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