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雅楠
摘要:体育运动与人的主观幸福感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和引导大众积极快乐的情绪,抑制消极苦闷情绪的出现,进而维持大众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研究目的:对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可以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有决定性的作用。结论:体育运动与人的主观幸福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人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体育运动;幸福感;健康
一、引言
“幸福感”现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所需求和追求的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幸福感”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人们主观思想上的反映,幸福感是一种满足,幸福是一种需求,幸福是需要自身去努力获取。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其感受和理解也是有所不同的。
幸福感的来源有很多种,在和睦的家庭中可以获取幸福感,在通过努力取得成就时可以获得幸福感,在运动的过程中同样也可以获得幸福感,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幸福感是种自我意识,需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实践来获得。通过体育活动可以缓解人们的压力,在体育活动中人们所获取的幸福感,取决于人们实践的行为活动。
二、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幸福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使人觉得开心、快乐、满足。众多的学术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主观幸福感进行了阐述,由于个人感受、理解不同,阐述的角度不同,其概念的内涵也不尽相同。
叶平认为,幸福感又称主观幸福感,一般是指个体根据自己的标准对自身生活满意程度的整体评价。[1]
毕明和孙承毅认为,主观幸福感是指社会成员对其自身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主观体验和评价。[2]
佟月华认为,主观幸福感是指人们对于自己是否幸福的主观感受,是反应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3]
庞庆军、李银萍认为,主观幸福感是对生活满意度和个体情绪状态的一种综合评价,能够敏感的反应出人们对自身生存质量的关注和感受。[4]
三、相关理论评析
个人在进行幸福感的评价时总是与一定的标准相对比,这个标准是指个人期望值。若目标得以实现,主观幸福感就高;反之目标若得不到实现,主观幸福感就低。事实上,过高的期望值对幸福感是不利的,wilson指出,高期望值对幸福感具有较大的威胁。[5]例如体育活动中的篮球运动,笔者作为一名篮球运动员,在篮球运动的锻炼和比赛中,亲身感受到体育运动可以使人增进快乐,调节情绪,振奋精神,陶冶情操。这种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使人自尊、自信、自豪,并使烦恼,不安,自卑等不良情绪得以解除。在篮球比赛时,当一个技术或战术运用成功或取得比赛胜利后,个体会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产生愉快、振奋和幸福感。但是,当对自己在整场比赛中具有较高的期望值,例如自身的严格要求,队员和教练的期望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产生无形的压力,在比赛中实力发挥容易失常。
叶平在《体育活动的幸福感效应评述》文中指出,体育活动能够增强人们的生活幸福感,体育活动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许多方面,所以体育活动对幸福感具有根本而重要的作用。首先,体育活动对幸福感的直接作用在于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而身体健康是人进行正常社会生活、延年益寿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的基本生活目标。其次,体育活动可以改善心境,增进肯定的自我概念,提高自尊,提高自我效能感,减少心理和生理应激,提供娱乐、欢欣、流畅及其他高峰体验。[1]
但是,体育运动项目的不同也会对主观幸福感的评分产生高低的影响。在针对不同专项的学生进行过访问调查后,发现参加集体项目的学生主观幸福感高于参加个人项目的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参加个人项目的学生主观幸福感高于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具有竞争性锻炼情境相对于娱乐性情境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竞争性锻炼情境更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提高学生的能力感,荣誉感和自我价值感,从而提高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四、主观幸福感的测量
由于研究目的的不同,主观幸福感的测量也存在两种类型的指标,即心理健康指标和生活质量指标。测量主观幸福感有八种量表,是有范肖东等人主要引进和介绍的,包括有生活满意度量表、情感量表、费城老年中心(PGC)信心量表、幸福感指数和总体情感指数、生活量表3、总体幸福感量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量表(MUNSH)以及情感量表2。这些量表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我国学者的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可靠。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日益加深,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是解决老龄化社会矛盾的主要手段。王洁等人对体育运动与老年人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所进行的调查研究中发现,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组的老年人其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负性情感、生命活力、利他行为、自我价值、友好关系、人格成长等的评分均高于不运动锻炼组的老年人,并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不锻炼的老年人[6]。所以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对于提升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以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五、当前研究的共识与争论
现在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主要是在心理学领域,特别是健康心理学领域,而实际上主观幸福感与许多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生活质量、素质教育等等[7],主观幸福感实是涉及到多个领域与学科,而关于身体锻炼和人的主观幸福感认知维度方面的研究相对很少,结果也有不一致,并且现有的研究被试者大部分是大学生,被调查的地域大都是城市居民,如若使调查结果更能够具备普适性,需要进一步扩大研究对象以及研究领域。
六、结论
体育运动与人的主观幸福感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人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长期的学习和工作给人们造成了比较大的身体负担和心理压力,让人们处于负面情绪的影响当中。体育锻炼给人们提供一个机会, 使人们能够分散对自己的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在单调重复性的技术动作中, 通过冥想思考等思维活动, 可能促进思维反省和脑力的恢复, 这种对注意力的有效集中或转移,可以达到调节情绪目的。每周参加二到三次体育运动,能够全面增进人的健康,扩大人们的交际范围,展示能力增强自信,使人充满生命活力,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的程度。
参考文献:
[1]叶平.体育活动的幸福感效益评述[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5):61-73
[2]毕明,孙承毅.主观幸福感研究的新进展[J].天津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0-74
[3]佟月华.低收入大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主觀感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4):294-295
[4]庞庆军,李银萍.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4):90-91
[5]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4):23-28
[6]王洁,喻聪,高红英,刘星.体育运动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12(31)4644-4645
[7]陈作松.身体锻炼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综述[J].体育科学,2005,25(5):6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