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泉州古民居(古大厝)的古文化

2015-05-30 20:27李成德
艺术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厢房古民居天井

李成德

建筑行家和理论研究学者认为传统古民居建筑是一个未被现代人充分认识的智慧宝库。笔者通过考察、调研认为古民居建筑涵盖着科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项内容,突出了古人在兼顾地理环境、经济利益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高度智慧。在调查研究中,笔者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认知工作,才能真正欣赏泉州古民居的价值。

1 必须了解古民居规划布局的科学性

通过仔细考察发现,泉州古民居的布局普遍采用中轴线布局——把重要的建筑布置在中轴线上,次要的建筑物则被对称列于中轴线的两侧,而且为多层次进深,前后用回廊有机衔接,使之构成一个和谐对称的统一体,体现了规划布局的严谨科学。古民居建筑布局作五行排列,每行多则四座,少则两座。座与座之间有防火通道,每座大厝三进,或三开间,或五开间,大门左右各有一间下房,合称“下落”。下落之后为天井,天井两旁各有一间厢房。过了天井就是主屋正厝,中间是厅堂和后轩,它的左右各有前后房四间,合称“上落”。厢房,护厝都是一一对称的。

建筑布局特点是轴线对称,多层次进深,前后左右有机衔接,均齐配置。古民居诸房必然左右均齐配置,厅堂、天井、房间必然由走廊连通一体,体现中华民族的对称、联络的审美意识、形成以厅堂为主轴,以天井为中心的建筑格局。古民居前一般铺设宽敞的石埕,墀头大门门位凹入,有的两侧有小边门,入门处有下厅,左右建两间下房,下厅止步衔接天井,天井两侧有走廊并建有厢房,走过天井踏上石阶及廊沿石即到主屋正厝,中为厅堂,厅堂左右各有大房,其后有小后厅及两侧的后房,这部分是主人的起居住房。厅堂和大房前走廊铺设巨大的廊沿石,两侧辟有两个小边门,可通厝外或护厝。规模完整的“皇宫式”古民居出后厅复有天井,两侧有走廊和厢房,后面建有一排平屋作厨房和杂物间。主屋正厝两边建有护厝。正厝边门有廊道通护厝中间小厅,其余房间为住房。护厝房间前仍有走廊,有的并辟有小天井。这样,就形成了“皇宫式”大厝左右均齐配置,而又浑然贯通的建筑特征。屋顶为悬山式曲线燕尾脊,屋面顶铺红瓦,间以瓦简压,檐口挂滴水、瓦当,下房、厢房、护厝的屋顶较低,为硬山式屋顶或马头式山墙。这种屋顶斜面成凹曲线,屋脊两端高高翘起,主屋屋顶较倾斜,厢房、下房屋顶较低且缓倾斜,于是大厝屋顶的轮廓就成三段折曲线,即形成中间高,两边低的三段脊和高低檐,重叠向两边翘起的态势,使整座建筑更具有美感。据史籍所载,屋顶成凹曲线自秦代就形成了,而闽南古民居保存了这传统建筑的特征。古民居大都为穿斗式木构架、柱、梁、枋、檀、椽等木质构件皆用榫卯铰接成为框架式结构,以承载屋顶。大厅与大房的隔墙,有的用芦苇或竹片编轵而成,外面再涂上灰泥即成墙体。有些厅房隔墙则纯用木材构成。这种墙体由于轻薄,具有抗震力。闽南沿海一带因明末清初禁海迁界,民居被夷为废墟,故清代的古民居有不少外墙体为“出砖入石”墙,即利用废墟里的旧砖瓦、石、砖混砌成的墙体,这反而成为蕴涵历史文化的一种建筑特色。

2 必须了解古民居建筑设计的完美性

古民居建筑被称为“凝固的乐章”,座座屋脊高翘,雕梁画栋,门前墙砖浮雕,立体感强,窗棱镌花刻鸟,装饰巧妙华丽,门墙厅壁书画点缀,别有一番情趣,篆隶行楷,各具韵味,留下较多当时名流的书画。精美的雕饰,不仅集中表现了闽南成熟的雕塑艺术,而且反映了受印度佛教、伊斯兰教等建筑艺术的影响,被誉为“闽南建筑的大观园”以其最大众化的美学魅力来诠释一个地方的文化特点。主要体现在:

2.1 布局的对称美。

古民居体现了传统对称美。对称美指的是物体或图形相对的两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上一一相当,泉州的古民居恰好体现了这一点。例如,位于晋江的陈紫峰故居建于明初,是一座五开间、六座东西相向的建筑群体,每座为门楼、厅堂、厢房组成,这些门楼、厢房,甚至门窗、叠檐都是左右对称的。它们在系列组合上均是沿中轴线对称分布的,给人带来了十分对称的美感,均衡而又对称的布局,使许多传统民居在美感上显得十分庄严和大气。

2.2 装饰的典雅美。

古民居的美学风格还表现在其精致典雅。这首先表现在对泉州传统民居装饰构件的精雕细琢上,不仅在柱基上,而且在门、窗、题匾、栏杆等地方的雕刻上也都强调了这一点。随处可见的木雕、泥塑、砖雕及石雕,工艺精美,多数采用透、浮、平雕等手法,雕琢内容丰富多彩,有禽兽、花鸟、鱼虫、山水人物,图案古博。这些雕刻精致的建筑饰件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整个建筑物显得生机盎然、意境深邃,那一尊尊栩栩如生的古代人物,或坐,或站,或舞枪弄棒,或策马驰骋,仿佛在上演着一幕幕精彩的历史传说。

2.3 色调的多彩美。

古民居造型虽然朴素,但在色彩方面却具有强烈的个性——火红火红的围墙,灰黄灰黄的筒瓦屋顶,这种色调,与古代皇宫色调似乎如出一辙。随处可见精致的有瓷片剪贴艺术,有砖条拼贴成各种花鸟、图案、篆字,灰彩花砖(舶来物)、鱼尾狮等,用色确实是很独特的,色感异常强烈,不仅说明晚清时期闽南地区有成熟的雕刻艺术,而且反映了古民居规模宏大、布局严谨、雕饰精美、内涵丰富,为闽南地区所罕见,堪称世界独一无二,被誉为“清朝闽南建筑博物馆”。形成多彩的红砖文化区这是泉州古民居特有风格。

3 必须了解古民居传承的家族文化

泉州家族文化始终是泉州传统文化的固有成分。泉州民间家族最基本的结构体系是聚族而居,即一个家族几代都聚居在一起,这是因为中原南迁泉州多是聚族而来,聚族而居。为了在一个陌生而荒芜的地方生存下去,人们必须团结合作,共同抵御外界的侵襲,维护自身的利益。此时合作的唯一基础只能是家族,家族的稳固性和自律性也由此得到了强化。重要的是,泉州社会基本上是农业社会,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决定这些移民必须依靠家族来互相扶持,互相帮助,这就加强了家族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使其构成一个紧密的团体。由于这些原因,他们居住的地方具有稳定的特点,很少迁徙,即使是新分裂出来的家庭,仍然居住在老地方,或在老房屋中划出一、二间给新的小家庭居住,这样一代代的繁衍、分裂,同一祖先的子孙聚族而居的现象就产生了。因此,所造的民居建筑一般都非常宏大,如蔡氏古民居就有23座主体建筑。这种独特的家族文化就使泉州古民居的建筑风格显出了一种大气、堂皇的特征。

4 必须保护和弘扬古民居文化才谈得上欣赏

“文化是通过口口相传,通过书籍、建筑来传承的”在现代文明城镇化的过程中,如果不加以保护传统建筑,保存文化遗产,守住根文化的魂!就无从欣赏这一文化瑰宝的古文化了!为此,我们应坚持固态保护、活态传承和业态提升并重,在传统古建保护的同时保留了闽南元素,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对一些有历史积淀、有文化底蕴、有建筑保留价值的古民居,通过整村保护、成片保护和局部保护等,尽量给予原貌修缮,保留下来,让群众记得住乡愁、留得住记忆,让历史文脉得到传承,让年轻人感到时尚,让老年人感到怀旧,让外地人感到很闽南,让归国的华侨感到乡土亲切与温暖;在业态提升上,结合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努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产业,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同时,研发、创作、生产,现代与传统相结合的新产品,保护传承于产业化之中的文化产业才值得欣赏。例如,晋江的五店市传统文化街区做得非常好,它把在拆迁过程中值得保护的、具有代表性的古厝进行整体搬迁,然后再把这些古厝进行合理的安排布局,在这些古厝里把体现“闽南文化”元素的物件或工艺进行展示,如演示“灵源万应茶”制作过程,规划成一个传统文化街区,即让后人了解先人的历史,又可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向各地游客展示闽南的古文化。

泉州古民居建筑体现了泉州地域的耕读文化、宗族文化、书院文化、聚落文化、乡土文化等历史文化特色,是不可再生的宝贵的文化资源。通过以上的介绍您是否学会了欣赏并认识到保护和弘扬这一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猜你喜欢
厢房古民居天井
Neve Tzedek天井住宅
绝 句
古民居保护方法及举措
——以安徽蚌埠“湖上升明月”项目为例
下午愈加忧郁(二首)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雨天
寿星(外一首)
本质直观传统古民居“燕尾翘脊”筑造意涵(下)
史论 Art History & Art Theory
本质直观传统古民居“燕尾翘脊”筑造意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