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滨水地段环境的设计研究

2015-05-30 20:27邬丹
艺术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环境设计

邬丹

摘 要:城市滨水地段是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资源,在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丰富地区形象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在日益高涨的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以及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影响下,滨水地段的独特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滨水地段的复兴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和趋势。滨水地段内的环境虽然不像历史文物那样具有高远的历史文化保存价值,但它作为城市细胞的一部分,是城市的一种特殊语言,它记载了城市文明的发展史,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至今,欧美各国的滨水地段开发实践已产生了较多的成功范例,伴随着这些成功的实践由此形成了较系统的再开发理论,相比之下,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旨在探讨如何认識的滨水地段环境,如何改造利用和重新设计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对这些滨水地段设计持尊重历史和保护文明文化的态度,主张保护与再利用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而使具有地方特色和场所精神的城市滨水地段环境再一次获得生命。

关键词:滨水地段;环境;设计

1 滨水地段环境的基本概念

1.1 滨水地段的含义

滨水地段是一个城市的独特资源,在一定的时期和条件下,它往往是城市活动空间的核心,也是城市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水地段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地域,是城市临近水体的部分,往往因其在城市中具有开阔的水面而成为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洗好的休闲地域。

滨水地段的发展具有城市竞争所需要的独特价值,历史经验表明,滨水地段对于城市发展长期的主导地位来源于它在城市发展战略中表现出的特有的价值、弹性和适应能力。在不同的时代,滨水地段的发展都为城市竞争地位的形成做出独特的、重大的贡献。当滨水地段再开发的良性发展机制一旦建立起来,往往有助于该城市其他协调系统的确定,由此形成城市的竞争优势。滨水地段已成为城市公共活动空间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更新开发契合时代发展脉搏,伴随着城市功能的再造或升级。作为城市的开放空间,城市建设的浪潮必定会使滨水地段的复兴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1.2 滨水地段环境设计的特殊性

(1)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城市滨水地段的环境既包含了所在区域的景观改造,又不能脱离整个滨水自然景观的大背景,其设计应该要以自然环境为基础,延续地方历史特色与文化内涵,塑造成为具有人性魅力的空间环境。滨水资源有自身的不同特点,对与创新整个城市的特性和展示城市现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中国每个城市的资源条件不同,而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滨水地段发展轨迹并不完全适合其他城市,真正的设计必须从转变原有观念开始,并通过对本地核心资源、核心能力的挖掘和培育来形成。在这一过程中,滨水地段环境的设计要在规划发展、设计创新、结构功能等诸多方面逐步形成与其他地段有所差别的特色。

(2)设计技术的特殊性。由于历史的原因,滨水地段多被主干公路、铁路或工业区隔离,用途单一,空间内向,相对封闭的组织系统与城市其他老城区缺乏紧密联系与交流。表现为交通拥挤、漫长而缺乏遮蔽的道路、公共交通系统和停车系统不完善等。滨水地段内部条块分割严重。同时,也由于上述的特点,滨水地区内的环境凌乱无序,水边的防汛设施也对滨水景观造成较大影响,从而增加了环境设计的难度。滨水地段环境设计需要许多特别的技术支持,这一点是与城市其他地段所不同的。例如,滨水地段土地承载力普遍较低,需要作特殊处理;原有的基础设施不完善,改造更新要按着新的要求重建;改造更新的同时还需要大片草坪,公共设施、停车场等配套工程建设,是工程复杂化;此外,在许多滨水地段改造时,还要兼顾地铁、隧道等地下工程,都大大增加了改造技术上的难度。

1.3 滨水地段环境设计的前景

滨水地段是城市硬质界面和水体这一软质界面的过度空间,也是城市中的主要开敞空间,往往具有城市“窗口”的作用。成功的滨水地段设计不仅有助于强化市民心中的地域感,而且可以塑造出美丽的城市形象。随着城市建设脚步的加快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塑造城市新风貌的要求日益增长,滨水地段建设成为改善城市风貌的重要一环。

现阶段大规模的滨水地段环境的设计,是城市化进程中较为重视的发展战略目标。在城市滨水地段环境设计的发展过程中,滨水地段在城市空间和社会发展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对于没有滨水地段的城市来说,这是一种难以仿效的、历史性的集合。即使是滨水城市之间,由于社会条件的不同,那些深入整个城市的社会形态、文明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而这些却比建立在个别的建筑或某个被闲置的地段具有更好的可塑性。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资金,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还可以重新利用这些环境的自身价值。相对于城市中其他的同类环境,经过设计后的滨水地段的环境可以以一种崭新的姿态,重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为现实的社会经济和城市环境实现了双赢的局面。

2 案例分析与借鉴

2.1 舟山港

位于东海沿岸的浙江省舟山市,曾经是一个渔业城市,但到了20世纪末,城区内的港口大部分都被闲置了。荒废的码头成了菜市场、蔬果市场,环境极其恶劣,甚至已经快被居民遗忘曾经捕捞行业在此处作为的支撑,并严重破坏了海岛城市应该有的清新的形象。而后,经过舟山市政府认真探讨后,认为港口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很有发展优势,经过3年多的努力,原先的舟山港建成了以服务港口为主,附加海滨公园等各项配套设施。不仅成了舟山市的一个繁荣的中心区,而且由于环境设计中很好地保留了原来码头上的旧建筑,舟山港也成了舟山市特有的形象标志。城市的特色在滨水地段环境设计后得到了更好地利用和升华。

现有的滨水地段环境内一般有工业、运输、居住等基本功用,以及少量的商业餐饮服务等从属功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运输等逐渐失去了基本功用的地位,滨水地段期待有新的基本功用来替代,而同时原有的从属功用仅仅是服务于原来的功用主体的,随着新的基本功用的加入也要发展和变化。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于旅游、休闲、娱乐和其他户外游憩活动需求。同时滨水地段作为满足人们接触自然,融入城市开敞空间,获得亲水体验的资源,成为本城市、本地区的城市公共综合功用区域,应该具备提供本地市民多层次生活的综合服务功能。

2.2 宁波老外滩

宁波市老外滩是城市滨水地段环境设计的一个成功范例,它把一个普通的码头开发成了一个有吸引力、有城市象征性的公共空间。宁波老外滩地处宁波市中心,位于甬江、奉化江、姚江的三江口汇流之地。经过百年落寞,2005年宁波老外滩重新开放。沿着江边,外国领事馆、天主教堂、银行、轮船码头一字排开,几乎记录了宁波发展的整段历史。这些建筑具有浓郁的欧陆风格,代表了英、法、德、荷等多国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民居形成了鲜明对比。

如今,宁波老外滩通过保存历史建筑和街区风貌,植入新都市文化,将厚重的历史与发展的愿望完美结合在一起。由文物、旧、渐旧、新的建筑物构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见证和载体,改造者有意打造20世纪30、40年代的韵味。现在的老外滩骨子里透出现代意味,一举成为宁波顶级的社交平台,一个高档次、多元化的商业街区。它的成功暗示着我国城市滨水地段环境设计更新所蕴藏的巨大潜力。

2.3 滨水地段经验借鉴

60年代以来我国在滨水地段环境设计过程中,非常注重滨水空间的综合开发利用,使很多滨水地段由原来码头、工业区逐渐转变为公共活动繁忙、环境良好、地价不断上升的综合功能区,他们在实现这种转变的过程中非常重视以下四个方面:

(1)尽量避免滨水地段不适当的开发建设对滨水环境和对城市造成不良影响。为此采取各种手段对这些区域的开发利用进行严格监控和引导,使滨水地段保持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2)保障滨水地段环境的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树立发展的战略目标,使滨水地段建设朝着有利于市民日常生活、有利于环境良性循环,并适应城市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

(3)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类型滨水地段的资源潜力,结合城市功能结构特点,从整体出发建立适合城市特点的滨水功能区体系,使得不同功能性质的滨水地段特色得以最充分的、最适宜的体现。

(4)精心设计滨水地段的环境空间,使其具有快速便捷的交通条件、舒适优美的环境和选择性强的多种功能区,在建设形式、环境设计上各具特点,具有极强的可识别性。

3 滨水地段环境设计的原则

3.1 滨水地段环境设计的特色分析

(1)新型空间的设立。滨水地段设计过程中,用灵活和自由的方式来处理环境空间中的关系,在保留特色的同时也应该在新旧结合中创造新的空间,并通过新的空间的设立来继续延伸滨水地段的历史文脉。

(2)旧元素和符号的保留。滨水区旧建筑的体量、尺度、造型、功能、色彩、材质等都对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建筑的形态共同组成了滨水建筑群,也直接影响着人们对滨水地段环境的认知感受,在设计中保留这些元素和符号不仅能使滨水地段环境设计的特性鲜明,旧元素和符号也可以成为滨水地段的新的标志物。

(3)亲水化处理。由于其有丰富的水资源,开阔的环境,所以成为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形象,减小居民压力的理想场所。滨水地段环境在设计中应该体现出亲水的优势,开放的滨水视线,寓情于景,通过处理使滨水地段城市居民能享受到更加舒适宜人的空间。

3.2 设计原则

滨水地段是一件庞大的综合环境艺术品。遵循在历史经验与设计理念指导下归纳与形成的设计原则,才可能保证滨水地段开发的完善。同时,滨水地段空间设计最终的具体化必须以实物环境为依托,以景观设计为手段,并以滨水区景观为最终的表达形式。滨水地段环境设计牵涉诸多方面的问题,要使城市及景观设计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效,应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滨水地段与市区之间加强联系,防止将滨水地段孤立的改造成一个独立体。建设滨水地段时要时时想到整个城市,把市区的活动引向水边,以开敞的绿化系统、便捷的公交系统把市区和滨水地段连接起来,保持原有的城市肌理的延续。滨水地段内虽然会因为各地块的属性不同而导致使用性质的不同,但各地块之间的风格应该统一,在整体效果上具有和谐感。

(2)文脉延续原则。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保护利用相结合,维护历史文脉的延续性,恢复和提高环境活力,塑造城市的新形象。在大规模的滨水地段环境的设计过程中,还应充分尊重地域性特点,与文化内涵、风土人情和传统的滨水活动有机结合。保护和突出历史建筑的形象特色,以人为本让全社会都能共享滨水的乐趣和魅力。由于城市滨水地段场所意义内容多样我们可以从生活的内容、社会背景、历史变迁、自然环境等众多因素中发掘,形成独具一格的滨水地段环境特色。因此,改造要充分考虑地理、历史、环境条件,发掘历史传统人文资源,同时满足使用功能和观赏要求才能形成思想内涵较深刻、各具特色的滨水环境。

(3)自然生态原则。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模拟自然江河沿岸,以绿为主,运用天然材料,创造自然生趣,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加景观异质性,强调景觀个性,促进自然循环,构架城市生态走廊,实现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4)滚动渐进原则。开放滨水地段的环境建设不会一蹴而就,所以,有必要设立阶段性的规划以促进周边地区和区内以刺激未来的发展。滨水地段城市规划和设计采用动态、循序渐进且具有一定弹性的规划设计方法,使其能适时按需做出一定的调整。因此,这一类城市设计成果应加大政策策略和推进措施的研究。

4 滨水地段环境设计的方法

4.1 元素分析

(1)废弃材料的再利用。用原有滨水地段的废弃材料可以说是一种资源,不仅体现了生态环保的原则,而且可以展现出对历史记忆的保留。例如,对废弃材料的再利用有两种方法:一是对现有废弃材料的直接再利用,使废料成为独特的环境设计的材料。二是对废弃材料进行二次加工后利用,加工过后已经不是原材料的形状。例如,将钢板熔化后可以铸造别的设施,石头磨碎后可以作为石子铺地。

(2)水面铺装。对水的表面进行适当的铺装装饰,可以称为“水面铺装”,是一种可行性的办法。例如,在水面铺上彩色帆布、水中漂浮的甲板木桩等,都可以对城市滨水地段的经过改善有一定的作用。或在有良好观水条件的地段,立高杆投影设备,在水面上投下各种图案甚至动态影像,将更增强水体的吸引力。滨水区水体形态的塑造不同于建筑环境中的小水晶,需要考虑到水中的其他因素,收到工程技术和条件限制比较大。对于水体形态的塑造同时要与岸上景观建筑、历史文化及水上活动相协调

(3)营造亲水环境。由于滨水地段环境相对稳定,设计空间有限,一般只能在有限的绿地中合理地通过规划来充分体现依水亲水的现状,利用面水的优势来创造良好的视觉体验,使整个空间看起来很开阔。亲水的环境着重强调人性化的生活空间,为群众提供一个舒适、休闲、娱乐的场所。通过各种滨水广场,步行街,路网、交通系统来合理地规划滨水空间,利用空间的开阔来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要求。

(4)滨水区的色彩形式。在滨水区地段环境设计中应该用一些鲜明的色彩来强调景观建筑,在滨水区域中显得瞩目。在地段上可以通过颜色将滨水环境统一起来,使其不那么零乱。其次,用颜色可以表达不同的主体性和不一样的功能特征,容易使大众区分开来。

4.2 外部空间的结合

(1)景观视觉系统的结合。在滨水地段环境更新设计中,以现存和未来的观景点为依据,顺应城市街区原有的道路肌理。通过建筑拆迁和改造开辟视觉通廊,将滨水地段重要的地标建筑和经典引入周边地段视野,加强市民对滨水地段环境的认知,使引力真正得以产生。景观视廊起到的就是使城市和滨水地段相关重要节点发生横向联系的作用。

(2)活动场所系统的结合。滨水地段环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富有特征的生活场所,其中在滨水地段,自发性活动如散步、驻足眺望以及社会性活动如集会、演出等应有相应的场所和设施来加以促进。所以成功的滨水地段环境的设计无一例外地将直接连接水体的部分作为开敞空间,让出关键的岸线吸引市民来进行休闲活动,使被社会无情抛弃的旧环境重新成为城市的新公共开放空间,使人们循着历史的足迹,共享现代的生活。

(3)地段环境与城市格局的结合。滨水地段环境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对城市格局的影响。在混乱的空间中寻找和创造舒适宜人、赏心悦目的场所。对城市空间的整合,包括新与新之间,也包括一些已遭破坏的旧与旧之间。通过滨水地段与城市空间的整合,追求滨水空间与不断变化的城市空间环境相对的整体性,促进城市空间从简单的混乱的拼凑走向复杂的精美的融合,在混沌中追求城市空间的相对的、整体的协调美。

(4)地段环境与景观节点的结合。根据滨水地段在城市分布的网络形态特征以及城市居民的需要,大规模的滨水地段环境设计应该考虑突出滨水地段分区分段的特征以及建立标志性的核心区域,以满足城市多样化、综合化的发展需要。根据目前国内城市建设的发展状况,滨水地段的改造多以大范围的更新为主,同时考虑结合重要的滨水节点的改造和再利用,以大规模的更新串起具有不同特色的滨水地段。

(5)滨水地段交通系统的整合。与城市各个部分之间良好的联系是滨水地段交通状况改善的关键。良好的交通系统的改造更新将吸引更多居民,为恢复地区活力创造必要的物质基础。由于过去受航运和工业生产的影响,滨水地段中的部分地区对城市居民来说很难到达,滨水地段内部条块分割严重,交通不畅,也没有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供城市居民休闲和娱乐的空间。在设计中,滨水区地段不仅需要整治内部交通,改造出合理的行人散步道,做出合理的功能分区和联系,还需要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与城市主要交通系统连为整体,(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从而使城市居民方便快捷地到达滨水地段。

5 结论

城市滨水地段环境的设计,不仅是设计一块闲置的空地,也不仅是艺术创作,生态环保的简单处理,其最重要的是为了通过设计来符合现阶段不断加速的城市建设。虽然在环境的保护和城市的建设上有着不可避免的矛盾,但是,城市历史的延续性促进了这一切的可行性,当旧环境融入市场化的文化中,就不只是为保留自身特色了。通过一系列评估和设计,将原有的旧环境改造成为保留历史文化的自然特性又能适应性地利用旧的场所进行改造设计,保留历史的记忆。

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迅速发展,城市的结构进一步完善,大多数城市将滨水地段环境的设计列入未来的发展计划,来提升城市的形象。我国的城市滨水地段环境的设计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城市滨水地段环境的复杂性使其改造时须注意多方面的各种因素。对滨水地段的环境设计就是为了整个城市风貌的发展,延续城市滨水环境所特有的氛围,使人们能感受到滨水区所存在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保持当前我们的生存环境,使城市能够协(下转第页)(上接第页)调发展。通过合理的设计,充分发挥城市滨水地段环境的作用,使其不再是城市群众所空闲摆置的场所。

参考文献:

[1] 于爽.城市滨水地区旧建筑改造和再利用研究[J].建筑科学,2004.

[2] 王向荣.西方现代景观设计的理论与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科学出版社,1998.

[4] 程大锦.建筑:形式、空间与秩序[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5] 刘先觉.现代建筑理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6] 王建國.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方法[M].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7] 张庭伟.城市滨水区设计与开发[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8] 白德懋.城市空间环境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9] 西蒙兹.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环境设计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何为设计的守护之道?
《丰收的喜悦展示设计》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境
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