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清代四僧是指清初四位出家为僧的画家弘仁、髡残、八大山人和石涛,四僧的绘画无不带有真挚的情感色彩,并反映了各自的意识,加上作品具有的强烈个性化特征与对中国绘画的革新精神。他们虽风格各异,但都竭力发挥其创造性,振兴了当时画坛,也对后世的画坛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清初四僧;绘画特征;艺术理念;影响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初期处于朝代的更迭前沿,这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程度强烈。画坛上的清初四僧就崛起于此时。他们都是由明入清的遗民画家。这个时代的绘画大背景从大体上来说是由于统治者对传统积累的重视,市民文化思潮和市民审美意识并没有影响绘画的传承,清初四僧的出现则使画坛有了别样的风貌。
清初四位出家入僧的画家弘仁、髡残、八大山人和石涛的绘画带有深挚的遗民意识,每个人的出身经历、人生态度和气质禀赋是不同的,因此在艺术观念和创作追求上也不一样。加上作品所具有的强烈个性化的特征,都与当时占据主流地位的正统派画风大相异趣,构成了画坛上一道靓丽炫目的别样风景。由于复杂的现实矛盾和内心感受,从而使他们的绘画,形成了不同于别人的独特艺术风格。
1 四僧的绘画艺术风格特点
(1)弘仁的秀逸之气。弘仁是四僧中最年长者一位诗书画皆长的和尚。尤其以画闻名,擅长山水,其画即遵传统,又师造化,自创一格。多作黄山,作画以真山水为稿本。尺幅千里,有傲然秀气,风格冷峭。弘仁的绘画,多取法倪云林,但绝不是以追求倪瓒画法为目的,他也受到大自然的滋养,在绘画上弘仁主张广泛吸收前人成果,又加以发展,意境秀逸幽寂,冷峻超然,师法前贤,却不为法所缚。弘仁的笔墨造型多采用“高远法”。这种“高远法”得承于“元四家”,但在弘仁的手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远”就是突破有限通向无限。近有登山石阶,山舍路亭,远处有层层叠叠的山峦和树林,有限推向無限,又从无限回归有限,秀逸之感油然而生,给人一种精神上的无限与永恒。
(2)髡残的简练沉郁。髡残是一个无论宗教情感还是世俗情感都极为热烈激昂的人,法号髡残,髡残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高僧,髡残绘画的特点主要表现注意师法自然,“草木湖山信手拈”,作画好用秃笔、渴墨,长于干笔皴擦,又是书法通画法,其笔墨不拘成法,一任自然,这种“本自天然,不加雕琢”的特色,与其受禅宗“平常心”的观点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平常心”其实也就是顺其自然以个体心灵去体验的某种现实的过程。
(3)八大山人的意气纵横。八大山人姓朱名耷。为明宗室后裔。明朝灭亡之后,剃发为僧,号八大山人。八大山人其诗、书、画全能,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名家。在中国书画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八大山人擅长山水、花鸟、竹木,尤其擅长水墨大写意花鸟画。他的绘画是“清初四僧”中最具有突出色彩的一位画僧。八大山人所绘的画,笔情恣纵,不拘成法。所作山水,往往满目荒凉,寄托了山河破碎之痛。他的出奇手法与他的为人和事迹紧密相连,正所谓“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八大山人的花鸟画题材广泛,师古人而有变法,缘物寄情,画境清奇幽冷。他所绘的八哥、鸭子、都倔强地昂着头,眼睛更是夸张奇特。他画的鱼,简之又简,却生气十足。八大山人的绘画笔墨造型“不拘成法”、“奇古天真”。形象组合浪漫无羁,呈现人性的本真和生命的实在。形成了别具韵味的意境。“不求形似,但求生韵”,把中国的写意画推向了强烈抒发内心情感的高境界,是其对艺术世界和生命世界的追求。
(4)石涛的物我浑融。石涛与八大山人同为明宗室后裔,他博通世学,诗文书画都有杰出的才能。其为诗含蓄,为文率真。书法工隶、行书,风格浑厚奔放。尤在绘画上表现天才横溢。并将诗文书画篆刻融为一体。他的作品造型离奇苍古而多变,笔墨雄健恣肆,奇险而秀润,风神独具。石涛艺术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具有大胆的革新与创造精神,提出“笔墨当随时代”,对明末清初以画坛上奉古人画法为尊的风气扫荡殆尽。石涛一生饱览名山大川,实现了“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宏愿。他的山水画,无论布局还是笔法墨路都不拘一格。粗犷处,浓墨大点,纵横恣肄,细微处,勾皴点染,结构谨严。他敢于突破前人成法,如用赭代墨皴擦山石,用藤黄、胭脂相间作杂点描绘灼灼桃花,都是前人未曾使用过的方法,使色彩在山水画中占有一席重要地位。石涛用墨也极有特点,认为画“在于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用墨水或花青水涂染,表现山川的幽郁湿润的气象,其目的在于师法自然,表现山水的本来面目。
2 四僧的艺术理念
(1)重视生活感受不拘泥古。从四僧的绘画艺术当中,可以看出他们的作品大都是对其所处时代或生活的感受和情感,且是充满了勃勃生机,如弘仁仿倪瓒,绝不是以追求倪瓒画法为目的,在绘画上主张广泛吸收前人成果,但并不是一味追随,在八大山人的绘画上,虽下笔不多,但其“神韵生动”,学习古人,是应在理性学习的基础上感性地加以自身创作,石涛提出的笔墨当随时代更诠释了重视生活不拘泥古的意义。正所谓师法前贤,却不为法所缚。
(2)观察自然抒发性情且主客观结合。观察自然并不是简单的游玩自然,而是对自然有真切的体验与感悟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四僧的绘画在这样的基础上对自然物象加以自己的理解与创作,弘仁的山水画,或实地写生,或构思取材。髡残主张的师法自然,以个体心灵体验自然,再如石涛的搜集奇峰打草稿,亦是追求对自然要有真切的感受。艺术作品最主要和最重要的便是从作品中流露的情感,而四僧的绘画正是这样的例证,弘仁的秀逸幽寂,髡残的率真精神,八大山人的墨点无多泪点多,石涛的豪放细腻相融,无不体现着作者各自想要抒发的性情,且抒发的性情都是与时代特征紧密相连。
3 四僧的绘画艺术进取与革新精神对推进中国绘画发展的积极影响
(1)尚意又有法的革新。四僧讲求绘画尚意,这种尚意并不是简单无法的挥洒,而是通过有章有法的绘画来抒发胸中之意,从用笔用墨、技法、构图、着墨、润色等方面都有讲究,如八大山人的用笔用墨和其创新大胆的构图,再如石涛的笔墨不拘一格但讲求搜集奇峰打草稿,都体现绘画者追求尚意但又有法的态度,正是这种感性与理性的相互融合,才造就了四僧的绘画艺术特征,也对后代绘画家产生重要影响。
(2)独具个性的笔墨意趣。四僧的绘画中弘仁墨色虚实相间且秀逸。髡残的其笔墨不拘成法。八大山人浪漫无羁,呈现人性的本真和生命。石涛笔法豪放,墨色淋漓泼辣。都是作者们独立且又附有各自性格特征的表现,这种笔墨意趣是他们独特思想的体现,也是他们对当时所处时代的情感的表达。从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方面,胜于当时的“正宗”画派。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一方面是他们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们各自强烈的性格,对他们的绘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他们带有真情去作画,带有自身对绘画艺术的思考去进行革新,对时代对生活体验的感悟。
通过四僧的绘画艺术或许可以给我们以启示,体验思考感悟我们的时代与生活,理性与感性的融合,从而通过绘画描绘出自己的真性情,表现出当下这个时代所应有的中国画。
参考文献:
[1] 薛永年.清代绘画史[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 俞剑华.中国绘画史[M].上海书店,1984.
作者简介:贠征(1988—),男,陕西咸阳人,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从事中国画理论研究与创作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