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习数学的实效性

2015-05-30 13:13朱浩芳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实效性提高数学

朱浩芳

【摘要】学习要讲求实效,本文从多个方面论述了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实效性的方法,这在实践中是可行的。

【关键词】提高  数学  实效性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教与学的和谐更有讲究,更要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而新形势下的学生能否认真听讲,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课后是否有良好的作业习惯和收到良好的作业效果,除了老师的引导作用外,主要还要看学生这个内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那么,在听课和作业的重要环节中,教师又是怎样发挥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实效性呢

1、讲究课堂艺术,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上课时,教师在适当的时机,有意使用一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或动作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艺术的表现之一就是要有感染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使其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初一学生在学习代数式的表示法时,有一道用代数式表示半圆的周长的题,题为:已知圆半径的R,用R表示半圆的周长。由于初一学生未系统学习过平面几何,大部分学生将圆面与圆周这两个概念混淆,错误地写出了πR+2R这个答案。为了说明这两个概念的不同,笔者将圆面比作月饼,圆周比成铁环,铁环是空的,切成两截后并不存在哪个作直径的边,给学生留下了较深刻的印象。

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所以课堂注意力不能持久,当学生听课过程中感到枯燥时,思想容易开小差,这时说上一个有趣幽默的小笑话,或设置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讲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数学问题,都有利于学生忘却思维疲劳,恢复注意力,继续学习。对于个别学生的思想问题或心理问题最好下课再谈,最忌教师大发雷霆,抓住某个学生的错误大骂不休,这样,气氛紧张沉闷,长久下去,就难免使学生对数学课产生“讨厌”的心理。

(2)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以旧引新,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启发提问,利用图表示结构关系或设置一些有吸引力的提问,均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抓住本节课的“主线”,也可让学生直接参与对定理的证明、推导过程,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热情。

(3)重视中差生的转变,突出中差生的教学过程中的“成功感”的获得。自卑、怕羞和畏惧教师是中差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上的三大障碍,鼓励中差生上课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提问质疑,甚至可以让他们走上讲台,扮演一个片段的教师,讲解一个两个问题,不论其结果成败如何,首先表扬其学习的勇气和正确之处,对于出现的错误和不足,与其一味批评和挖苦,不如耐心地引导其理清思路,找出知识点和不足,或下课后专门辅导,让中差生的成功刺激优生,感到紧迫感,产生学得更好的信念,既满足学生喜欢参与及自我表现的心理,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学生的精神状态达到高峰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点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尤其是中差生看见自己也能正确回答问题,甚至独立扮演老师的角色,其自豪感和成功感油然而生,他们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以后的学习。

2、正确合理的设计练习与作业

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常规手段,大部分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存在着共同的心理,喜新厌旧,求趣好胜。针对这些心理,教师怎么操作呢?

作业或练习类型太简单、过于重复或太多,学生自然会产生反感。因此我设计练习布置作业时尽量避免题型重复。如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练习与其一律地用计算式求解之类的题型,不如把计算改成:“填空”、“选择”、“判断”、“改错”、“一题多解”、“最佳方案”等新颖别致的题型,让学生做练习或作业时时常有新鲜感。另外还自己设计一些“口答”“抢答”“竞猜”等题型,引导学生兴趣,让他们不仅愿意做练习、作业,并且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中完成作业。除了变换题型以外,作业量和练习量也要适当,课堂上一练到底也并不是一种完善的作法。而作业量太多会引起学生厌做,厌学心理。作业要少而精,多精选和自编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务求学生通过练习,掌握知识,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靠老式的“题海战术”不仅不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革的要求,更可能导致抄袭弊端的出现或加重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教师何必为之。如果条件成熟,也可以适当地让学生自编练习题,可以使学生更为熟练地掌握与应用所学的知识。对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十分有用,但在学生编题前,教师应事先指明重点、平时易出错的地方,从学生的自编的练习中,教师还可以了解到学生的能力水平,发现学生掌握知识不全面的地方,有利于教师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3、引导学重重视作业的“善后”处理

学生的争强好胜心理很强,在作业上表现为:希望得到教师的赞美和肯定,当学生看到批有“优”、“好”、“有进步”等评语后,就会特别兴奋,增强学习的自信心。由于学生智力因素和基础的差异,作业出错是难免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改错习惯,显得尤为重要,绝不能单纯地画一个“X”或教师总是把正确过程写在学生作业本上,而我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与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具体做法如下:

①让学生知错。让学生自己检查出错之外,因为查错的过程也是一种再认识过程;还可以让学生互相查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动、好奇、好胜的兴趣和争当老师的自豪感,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考、理解力和应用能力,同时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②让学生认错。让学生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是在哪个知识点出了错,是改错的最重要环节,学生往往侧重于自己学习态度上的问题,不念经怎样出错,统统归纳为“粗心”“马虎”“不认真”等,事实上,大多数错误反映的正是学生的知识弱点或知识缺陷,这时,教师应明确地向学生指出:错误的产生,首先是知识点的不熟悉,一旦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一定的熟悉程度后,就不会粗心、马虎以致于出错了,再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是什么概念、定理、法则、方法未“达标”,并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在正确改正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这实际上是一个再学习、再体会的过程。

有效的改错。单纯认识错误是不够的,让学生清楚认识到错在何处后,把题目再做一遍,对于填空题或选择题、判断题,则要求学生必须写出详细推理过程或计算过程,这样才完成了作业“改错”的一个循环,在改错时,尽量不要重罚学生重复抄“错题”数遍,可以选一些同类型的题让学生反复练习直至掌握为止。

由于我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坚持把课堂教学和作业练习放在首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数学能力,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自信心,磨练了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品质。

猜你喜欢
实效性提高数学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