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杰
【摘要】高校学生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学习生活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学生社会的和谐发展游为重要,同样和谐文化也是大学的主要文化精神。社会和高校都应该重视高校学生社会的和谐发展,并做好相应工作。
【关键词】高校 学生社会 和谐社会 策略
引言
和谐文化不仅仅是现在整个社会所提倡的,同样也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文化请神支柱,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样和谐文化还彰显着大学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的形象,对整个大学的环境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无形中不断地提高着教育教学和办学水平,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导向作用。高校和谐学生社会的构建是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会实现和谐对于大学生个体和谐、高校内部和谐以至高校与外部社会的和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教育也在不断的发展进步,这一改变使得新时期的大学生有着许多改变,,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上。高校要适应这些变化,用宽容的态度,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对待和谐学生社会构建的相关的各个要素。在发展改革中,不断总结有关高校学生和谐社会构建的深层次理论问题,从各个方面全面入手,打破以往的体制,探索新的和谐体制,逐步展开构建和谐学生社会的学生工作。
1 构建和谐的学生社会模式
以学生为本是高校一切学生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模式的重要原则。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求一切模式的构建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目标主要是促进学生发展,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当然其主要的核心思想还是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高等教育的变革和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一定方面上既推动了高校各方面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也为学生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学校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高等教育目前的改革阶段主要是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改革,进而达到高等教育普及的目的。在这一改变的进行的同时,新一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个性心理都有了比较大的变化,这就注定为高校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新的困难,无论是形式还是内涵。传统的学生社会模式已很难满足社会及教育的发展和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和谐学生社会的构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学生工作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努力营造和谐的氛围,构建和谐学生社会。高校必须重视学生社会模式的创新,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以和谐文化为主体,积极构建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和谐学生社会。高校学生工作者首要的任务是转变教育思想,以人为本,树立符合新时代特征的人观、教育观,形成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的新思路,摆脱自己是学生管理者和为了管理学生的观念,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为工作目标,以促进素质教育和注重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工作重点,将“教育、管理、服务、发展”融为一体并贯穿于和谐学生社会构建工作的始终,通过系统的服务体系、规范的服务管理、专业的服务队伍、灵活多样的服务内容、高效便捷的服务方式使学生的内在价值得以弘扬,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从而使学生获得自由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促进学社社会的和谐发展。
2 构建和谐学生社会机制
高校学生传统社会运行机制的方式是从学校的条条框框出发,以高校管理者和学生管理者为主体,要求学生去适应各种各样的规章制度,并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被动,不利于和谐学生社会的构建,主要以学校管理为主,实际上就是家长式、保姆式、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容易脱离学生实际,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和逆反心理。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高校学生工作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教育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方式的新模式、后勤社会化改革、学生个体情况等等发生变化。同时,构建和谐学生社会的工作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方方面面。学生工作部门的管理目标也不是孤立的,要注重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运作,新旧计划往往相互渗透,一个计划还没有进行完,另一个计划已经开始了,往往多个计划共同推进,同时进行。对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以及新问题,传统的学生社会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培养的需求。实现教育的目的以及和谐学生社会的构建,必须以一定的科学管理为保证,而科学有效的管理,必须立足于调动每一个被管理者的积极性,想要做好这些工作,就必须要创新高校学生社会的运行机制。要注重强化高校的目标管理工作,实现制度创新既是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发展和谐学生社会的重要前提。高等学校要注意把握规律,分清纲目,充分调动各个层面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保证各个层面的和谐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按照目标管理模式有序地做好和谐学生社会构建的各项工作,保障高校学生社会向和谐发展的方向推进。
3 结语
随着高校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高校学生社会的和谐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高校要及时创新高校学生社会的模式和运行机制,积极推进高校学生社会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栾华.加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以高校学生支部建设为重点[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85-88.
[2]范笑仙.2006年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热点问题评介——基于2006年高等教育核心期刊的关键词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06:36-45.
[3]冯刚.抓好贯彻落实着眼提升质量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在2013年全国部分高校学工部长(研工部长)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J].思想教育研究,2013,0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