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颖慧
作为国内迄今为止首条完全依靠自主创新、自主团队、自主建设的8.5代面板线,深圳市建市以来最大单笔投资245亿元的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星光电)积极打造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建设,并在2012年获得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的荣誉称号,2012年深圳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14年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自2009年成立以来,华星光电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企业的知识产权建设,一直坚持“跟随行业标杆,累积知识产权筹码,取得LCD行业知识产权的对话权”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使知识产权保护与运营和谐并存,以服务于公司整个经营战略目标。
有着工科、工商管理和法学三重专业背景,先后取得律师和专利代理人资格、高级企业知识自决权管理师、深圳仲裁委首批知识产权调解专家、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法博士生,顾毓波可谓是集知识产权从业者所需的专业素质于一身,促使他在知识产权领域得心应手。从执业律师到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顾毓波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在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的今天,不断增加自己对知识产权以及相关技术知识的储备,逐渐蜕变为一名优秀的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
China IP:从诉讼案件的办理和当前知识产权政策体制的角度来看,您觉得应该如何维护权利人的权利,在维权的过程中有哪些困境及其应对策略?
顾毓波:作为执业律师,应以实现权利人进行知识产权维权的最终目标为宗旨来制定代理方案,以高效低成本来实现权利人的合法利益最大化,比如通过行政执法、商务谈判、海关扣押、法院禁令、诉讼和媒体舆论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来实现有效维权。然而,维权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境,比如专利行政执法和侵害商业秘密案立案困难;专利维权成本高但赔偿金额太低;商业秘密案件,应尽量先刑事后民事,可以提高维权的效率和品质等类似的困难,数不胜数。
China IP:从一名专业的律师到一名企业的知识产权经理人,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您选择华星光电?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您遇到了怎样的挑战?
顾毓波:知识产权从创造、保护、运营到进入公有领域的一个生命周期,律师只能参与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出于追求过程的完善和丰富从业经历的考虑,我选择进入企业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而在此时,华星光电知识产权岗位要求的匹配和老板对IP管理理念的认同,让我对未来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充满了信心和憧憬,因此最终选择加入华星光电组建知识产权团队。
从执业律师到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的转变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完成职业角色的转换,执业律师更像是特种兵负责解决单个问题,而知识产权经理人则类似于集团军指挥官需要系统化全生命周期管理企业知识产权业务。
China IP:您在律师事务所和企业都工作过,两者比较有什么感触?
顾毓波:执业律师更多的是关注个案本身,仅知识产权生命周期中的一个点,且对行业的技术认知不够深。而知识产权经理人更多的是关注企业知识产权的全面管理,以及知识产权如何服务好企业的运营。
China IP:您在华星光电主要负责的是公司知识产权政策和管理,请您展开进行叙述一下。在公司知识产权申请和诉讼业务方面,遇到过哪些阻碍,是如何应对的,您是否可以分享一下这方面的经验?
顾毓波:在华星光电刚刚起步之时,本人进入公司,一切从零开始,创立了公司的知识产权部门,引领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逐渐步入正轨,为公司的稳定运营奠定了良好的知识产权基础。本人在华星光电主要负责的是企业内部的知识产权风险预警、专利申请、集成创新、商标注册、商业秘密管理、政府资助和知识产权争议和运营事务等知识产权事务。以导入大数据管理的思维,实现知识产权、产品、市场营销、研发实现良性互动,积极服务于企业运营。知识产权是服务于企业运营的一个工具。知识产权预算,应该是每个知识产权经理人都可能会遇到的阻碍。有效说服公司在知识产权业务方面投入良好的资源,一方面可以让公司高层看到投入知识产权的收益远大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让公司高层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风险对运营的负面影响。
China IP:请问您在过去一年的知识产权工作中,有哪些收获和感触?
顾毓波:2014年,华星知识产权团队对公司知识产权风险进行了有效管控,并逐步将大数据管理的理念导入华星知识产权管理中,知识产权更好地融入与服务于战略、HR、市场、PM和RD。
知识产权越来越受到国家与企业的重视,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的管理理念与能力也在快速提升,唯有学习再学习,方可成为一名杰出的知识产权经理人。
China IP:您对自己以及企业经理人的未来职业前景有哪些规划和憧憬?
顾毓波:从职业规划来看,本人要努力把自己历练为一个杰出的国际知识产权职业经理人。
企业知识产权经理人的职业规划,应该客观分析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充分发挥自己的强项,而不是花更多时间去补短。至于职业成长方面,尤如现在华星光电力推的“当责文化——One More Ounce,Get Result!”,让工作成果超出预期,让工作能力超越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