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防丽
语言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语言的内蕴。语言情感是人对语言所含情感信息的感悟。因此,理解语言实质上就是要探究出语言所包蕴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切实感悟到语言文字是怎样表情达意的。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把握语言的特点和领悟其隐含意义。以读为主旋律,教师要创设适度的情感氛围引导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反复诵读,使形象与感情融合,体察中悟情,达到和作者情感的契合,从而悟出文字后的深厚意蕴和情味,感悟言语情感,培养语言情感。
教例一:《船长》
教师让学生朗读船长的话: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面前,你就开枪打死他!然后请学生说说用什么语气读。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用命令的语气。
生:(严肃地)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面前,你就开枪打死他!(特别是“打死他”学生读的是恶狠狠的)。
师:这句话只读出命令的口气够吗?联系哈尔威船长的为人及当时的情景想一想,哈尔威船长只关心妇女和儿童吗?这句话怎么读才好?小小一问如石击水,一下子打开了学生情感的闸门。
生1:哈尔威船长既关心妇女和儿童,也关心船上其他的人,从前面“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可以看出。
生2:船上的男人们有的是船员,有的是乘客,他们并不是船长的敌人,所以读这句话既要有命令的口气又要有无奈、伤心的感情。
师:对,这句话中包含着命令和关心、无奈、伤心的复杂感情。就请你读一读。
生:(严肃而又关心、无奈、伤心地)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面前,你就开枪打死他!
(教师给予表扬,再范读,然后指名读,齐读。学生能较好地把握这句话中复杂的感情)
教例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像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
生1:(带着严肃、命令的口气读,声音很大)
学生齐读(是命令、怒吼的语气)
这时,一向爱插嘴的李杰站起来质疑:“老师,如果副官长不向大黑骡子开枪,彭德怀真枪毙他,那彭德怀不就像国民党的军官一样了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笑了,有的脸上也带着疑惑。
我暗暗高兴,因为李杰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很显然,这位学生是从彭德怀的怒吼中产生疑问的。
但本文所蕴含的价值取向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彭德怀爱骡子、但更爱战士的崇高品质。这位学生的理解显然出现了偏差。于是,我积极发挥“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遵从编者和文本以“扬善”为主旨的原则,及时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全文,想一想:彭德怀命令副官长杀大黑骡子的目的是什么?
生1:(读后回答)彭德怀杀骡子是为了给战士们充饥,让战士们走出草地。
生2: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现在他命令副官长杀大黑骡子是不得以而为之,可看出彭德怀更爱战士。
生3:彭德怀爱战士,当然也包括副官长,即使副官长不杀大黑骡子,彭德怀也是不会枪毙副馆长的,这只不过是气话而已。彭德怀是爱国爱民的好将军。
刚才提出疑问的李杰也满意地点了点头。
我见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我趁机引导学生朗读这句话。
师:既然彭德怀更爱战士,这句话只读出命令的口气够吗?联系当时的情景想一想,这句话该怎么读?
生:彭德怀关心战士,所以读这句话既要有命令的口气,又要有感情。
师:对,这句话中包含着命令和爱战士的复杂感情,请你们将这种复杂的感情带进朗读中。
学生自读,齐读。
(这次的读不再是开始的那种怒吼的朗读了,而是包含着命令和对战士们的爱的复杂感情了 )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皆有情。普通的一句话中包含着无限的情,有的教师指导朗读上面的两句话时,基本上都是“读出命令的、威严的、大声的”口气,这只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不能用心感悟言语蕴涵的感情。我结合情景引导学生把握语言情感:这两句话虽是命令的口吻,实际上话语中包含了复杂的感情,小学生是不易体验到的,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联系当时情景,理解文本语言:在危险面前,船长想到的是全船人的安全;彭德怀想到的是战士们。所以,这严肃的话语中更多的是饱含着对他人的关心。这时,学生自然进入角色,体验到并读出了这种复杂的感情。可见,朗读训练要落实在语感的把握上,不能只停留于“要有感情地读”的表面现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