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为人民谋幸福

2015-05-30 10:52杜娟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城市幸福感

杜娟

【摘要】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推进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必须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从维护城乡的整体利益出发,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爱护自然,使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逐步塑造一个空间开发格局更加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更加舒适、生态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生态环境保护更加严格、“天蓝、地绿、水清、人爽”的“生态城市”新形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城乡共生发展,从而提升人民生活的幸福感。

【关键词】生态文明  城市  幸福感

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回顾历史可以看出,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时期,不论道路如何坎坷、风云如何变幻,为人民群众谋幸福始终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幸福,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价值。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为之奋斗的根本目标。

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并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是“建设美丽中国”的要义。

习近平同志指出:“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落实中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

今天,虽然我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们必须继续艰苦奋斗,更好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

一个人要幸福,当然需要有一定的收入水平,但幸福感与金钱之间并不完全成正比。研究显示,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不一定是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比如,不丹,这个仅有700万人口,年均GDP只有10亿多美元的贫穷小国,国民都乐观开朗,自我感觉很幸福,“不丹模式”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衡量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指标体系GNH,也就是说关于顺利出生,幸福地生活,以及安详的死去。

提升人民的幸福感,必须努力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最小的社会、经济成本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满足人们的生态环境需求。人类社会的进步与人类得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紧密相连。社会愈进步,人类对生态环境需求的质量要求也愈高。生态环境需求是随着现代经济社会进步而变化的自然需求,本质上也是一种社会需求。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科技革命,其目标是为了实现生态与经济、社会与环境、人与自然界的和谐互补、协调发展。很显然,经济社会的进步发展与人们的快乐幸福的增加,与对生态环境的全面需求不可分离的。

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不断进化的历史,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来看,人类社会经历了“敬畏自然”,“征服自然”,“和谐自然”三个阶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类既是自然界的产物,又是自然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也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从原始协调发展的历史,以及人与自然分分合合的矛盾发展关系告诉我们人与自然关系必须和谐,只有保护自然,人类才能生存和发展。

原始社会主要的生存方式是采集渔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表现为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被动服从,因此,自然决定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在农业文明时期,自然的人口增长速度慢,大自然的资源又比较丰富,人类对大自然的掠夺和破坏整体上比较轻微,人类也就形成了顺应自然的思想。

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有搞,也使人类对自然的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对自然由“利用”变成了“征服”。自然资源被无节制地大规模地消耗,污染物被大量的排放,自然资源枯竭和生态日趋恶化,导致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恶化,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变化和问题,就是环境污染和健康损害,据世界卫生组织初步估计,中国有22%的疾病负担应归咎于环境因素。

如果环境恶化,那么大体上群体意识也在下降,环境恶化的同时,我们保护良好的生活状态是不可能实现的,更不用说幸福指数了。因此,国际社会和各国逐渐认识到,单纯依靠技术解决不了日趋复杂而严重的环境问题,按照生态可持续性和经济可持续性的要求,控制人口,改变现有生产和技术结构,减少资源消耗,改变不合理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人类才有可能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提高幸福指数。

2009年12月7日——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召开峰会,召开了一场被称为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的大会,像示人昭示了本次峰会的主题:“低碳减排",从而揭示了低碳时代的辉煌序幕,敲响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在面临的空前危机的警钟。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每个企业和个人,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中国在发展的进程中要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从中国人民和人类长远发展的根本利益出发,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

“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奋进”。十八大报告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治国理政的重大理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生态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生态利益,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优美宜居的环境中这不仅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迫切诉求的实际回应,而且将使我们党拥有更加深厚的群众基础,实现长期执政、永远执政。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城市幸福感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徐州广播电视台:讲好特色故事雕刻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