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2015-05-30 10:52王为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情景交融

王为

【摘要】《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在1925年写的一首词。诗人描绘了橘子洲深秋的景物,追忆往昔的岁月,思虑国家的前途命运,抒发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以及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创造新生活的远大抱负,本文从情景交融,语言精炼等方面对此词进行分析。如有不妥之处,恳请专家批评指正。

【关键词】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  语言精练

这是青年毛泽东的一篇力作。是一篇游故地而观秋景、忆同窗而思往事、励斗志而抒豪情的壮美篇章。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这里长达十三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涯。1925年秋,他自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岳麓山,因有此作。

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毛泽东的诗词气势磅礴、感情豪迈,不仅表现在波澜壮阔革命斗争的图景里,也寄托在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色之中,他把自然景色的描写和革命家情怀完全和谐地统一起来,情景交融,创造出一幅幅壮美的绚丽画卷。《沁园春·长沙》的上阕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秋色图。

秋天是草木变衰的季节,也是一般人易动伤怀的时候,“自古逢秋多寂寥”。然而,秋天又是“守成”与“革新”两种世界观的试金石,秋天对旧有之物进行否定,对新生之物加以孕育。大凡守成恋旧的人,常会因秋气扫除旧物而感慨盛事遍衰;而立志改造社会的革命者,却在心理上与秋天构成同调,对秋天的除旧育新予以热烈的欢呼。所以刘禹锡作为唐代永贞革新的主要人物,曾高唱“我言秋日胜春潮”(《秋词》),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盛赞秋天的美景:“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所领导的革命是一场划时代的大革命。他热爱秋天,在所作的诗词中,多次呼唤秋天,赞美秋天,:“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万类霜天红烂漫”、“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表达了对秋天的礼赞。所以在《沁园春·长沙》中秋景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壮美,有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前两句写山,后两句写水。前两句远眺高处,写静景,后两句近览低处,写动景。远和近,静和动相结合。“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鹰击长空”是仰视,“鱼翔浅底”是俯察。“鹰击”和“鱼翔”,一在空中,一在水底,上下照应。“万类霜天竞自由”,写出了深秋时节自然万物竞相呈现出的自由的生命状态,诗人笔下的秋景是:山青水绿,鹰击鱼翔,一片生机,“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这与历代骚人墨客悲秋之作刻意渲染秋天萧瑟、凄冷的景象截然不同。毛泽东的诗词绝不是为写景而写景,写景是为了抒情言志。面对祖国的壮丽山河,看到“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景色,诗人联想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怅寥廓,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到底应该由谁来主宰国家兴衰和人民祸福的命运呢?下阕通过“忆”字,追思过去的“峥嵘岁月”,末了归结到:“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结句,使前后呼应,浑然交融,不但回答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且进一步说明:到中流击水,乘风破浪,在战斗中创造新局面,改天换地,勇往直前。

二、用生动精炼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诗词要用最少的字,表达最深邃的道理,最复杂的内容,最丰富的感情,这就是精炼。这首词在语言运用上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万山红遍”、 “漫江碧透”中的“红”、“碧”二色都富于生命力度,勃发着生命的光彩,再加上“遍”、“透”的程度修饰,一派蓬勃生机跃然纸上。而且,红、碧二色的对比度很强,红在碧的比衬下愈显其红,碧在红的比衬下愈显其碧,红枫碧水,交相辉映,溢彩流光,鲜明夺目。秋色之状,叹为观止。“百舸争流”的“争”,使浆帆飞舞、千帆竞发的情景跃然纸上。“鱼翔浅底”的“翔”写出了游鱼动作的轻快自如。“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竞”凸显出一切生物奋发图强,蓬勃发展。词的开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里的“独”、“秋”、“江”、“洲”点名任务、时间和地点。“立”字呼应出下文的“看”字和下阕的 “忆”,这两个字是贯注全词的两条主线。词的结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意境新颖深远,那种激流勇进的顽强斗志,那种搏击风云的坚韧精神,那种改天换地的必胜信念,神情飞动,跃然纸上。

如果把中国革命看作是一条长河,那么这群中流击水者,正是长河中的弄潮儿,他们的大无畏精神激起了震天动地的漫江碧浪!有了这种伟大的精神和力量,又何愁改变不了中国的历史?这些象外之象,弦外之音,却是从那日常生活中游泳一幕生发而出,真可谓小中见大,言近旨远,事浅意深。再加上“曾记否”的试问语气,更显得语重心长,沉雄慷慨,摇曳多姿。作者仿佛是在自问,又仿佛是在遥问往昔的战友,一种磨砺旧志,重振雄风的呼唤,飞出了纸面,回荡于湘江两岸,岳麓山间……

【参考文献】

[1]《名作欣赏》   2004.8   北岳文艺出版社

[2]《语文教学参考书》2010.3 高等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更有效
论弗吉尼亚·伍尔夫《伦敦风景》中的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情景交融——浅谈图片新闻标题的意境营造
情景交融赏日出以《海上日出》为例谈细读文本
情景交融、形神兼美话雪景
新时代的音乐教育
语尽意不尽,意尽情不尽
朗读:一种现实的“语文化”途径
浅析“情景交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诗情画意学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