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问-王利丰2014艺术巡回展”开幕
由北京锦都艺术中心主办,浙江西湖美术馆、天津梅江国际艺术馆、深圳会展中心承办的“王利丰2014艺术巡回展”于2014年12月7日下午15:30在北京锦都艺术中心隆重开幕,展期为2014年12月7日—2015年1月7日。
王利丰2014艺术巡回展,策展人将展览主题确定为“回问”,旨在表达王利丰在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中,数十年如一日地致力于中国艺术传统和审美符号的现代转换。他不仅仅是面向过去,目光溯及自战国以来的中国艺术传承;也是关注当下,在风起云涌的现当代艺术潮流中确立自我;更是以其恒久的艺术表达和魅力,穿越时间和空间,走向未来。
作为中国抽象艺术的第一波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王利丰在20多年前即开始尝试用当代的艺术观念、现代的艺术手法来呈现古典的艺术世界,他借助于综合材质的语言、拼贴挪移的方法、结构主义的叙事和传统般的色彩表达,重新“组装”起一幅中国艺术长卷,其间有战国之雄劲、汉之苍茫、唐之雍容、宋之内敛、明之精美,以及对青山的重新想象和对中国籍典的当代再现。传统在王利丰的画卷中,不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在回问中保持着一种内在的超越。
宋徽宗真迹《鸲鹆图》首次对外展出
12月26日,南京博物院联合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共同推出“藏天下:庞莱臣虚斋名画合璧展”,被誉为“中国书画第一收藏家”的庞莱臣所收藏的五代、宋元以来的80件名画与观众见面。其中,江苏地区博物馆收藏的唯一一件宋徽宗真迹《鸲鹆图》,系清宫旧藏,此次首次对外展出。
熟悉二十世纪中国书画收藏史的人都知道,庞莱臣是二十世纪中国最著名的书画收藏大家,被誉为“全世界最大的中国书画收藏家”。庞莱臣1949年去世,在其去世前,就开始出售藏画。在各地文物部门努力下,其藏品被博物馆征集保护下来,并分散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和苏州博物馆,还有一部分流落海外,由美国弗利尔美术馆、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今年是庞莱臣诞辰150周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庞莱臣藏画的第一次公开展示。据介绍,故宫的文物外借展览,有一个“三年休眠期”的要求。也就是说,借出的文物,此前三年从来没有借出展览过,此后三年也不会外借。因此,来自故宫的这批庞莱臣藏画几乎件件都是“国宝”,观众也是难得一见。(来源:中新网)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中国美术馆开幕
“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暨中国美术奖·创作奖、获奖提名作品展”于12月15日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展览集中展出576件全国美展的精选作品,其中160件为第二届“中国美术奖·创作奖”的获奖作品。
本届美展参展作品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族特点,作品全、质量高,涵盖了全国老、中、青三代美术家的精品力作。在创作题材上紧扣时代脉搏,航天探月、抗震救灾、小康建设、和谐生活等题材均有体现。在内容上也有新的突破。展览首次将陶艺、漆画和综合材料绘画独立出来,在艺术设计展区增加了工艺美术的内容,体现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开放、包容的文化姿态。还有一批作品关注民族和地域文化特色,鲜活地反映了乡风乡俗。本届全国美展佳作辈出,获奖的年轻作者居多。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5年1月4日。展览结束后,作品还将在上海、山东巡展,部分作品还将远赴日本、新西兰、美国、意大利、白俄罗斯等国巡展。(来源:中国证券网)
美华人收藏家展南京大屠杀元凶个人物品
中国政府设立的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美国旧金山华人收藏家刘磊向记者展示了部分罕见实物和历史照片,包括南京大屠杀元凶之一的日军陆军大将、华中方面军司令松井石根个人物品。
刘磊表示,他收藏了200多本在华日本军人的军队手册,大部分日军以手写笔记完整记录所经历的这次战役。
刘磊的藏品中,还有日军为纪念攻下南京城,为“功臣”陆军第六师团和第十六师团高级将领制作的高级漆器、细瓷花瓶及餐具奖励。尽管日军有关南京大屠杀的文字记载难以寻觅,日本政府至今矢口否认,但他搜集的这些实物,直接证实了那段不能遗忘和抹去的历史。(来源:中新社)
古埃及石棺首见天日 木乃伊脚趾外露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美国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打开了一具拥有2500年历史的古埃及石棺,其中一具木乃伊的裹尸布已发黄、部分开裂且布满灰尘,木乃伊的脚趾被露出。
石棺中的木乃伊名叫米尼尔迪斯(Minirdis),14岁,是一位古埃及祭司的儿子。他于20世纪20年代被发现,现在科学家首次将其打开。目前人们仅能看到米尼尔迪斯的脚趾。由于年代久远,人们几乎无法移除其面部的金色面具,因为那样会导致木乃伊被毁。
这具石棺从20世纪20年代出土后就被菲尔德自然历史博物馆从芝加哥历史协会接收,该馆共收藏30个来自埃及的人类木乃伊。此前,石棺的一些部分已经丢失,木乃伊曾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在打开石棺前,科学家曾利用CT扫描技术查看棺内的情况。
威尼斯艺术之辉光耀甬城
“从文艺复兴到黄金时代:威尼斯之辉”大型艺术巡回展于12月16日起在宁波博物馆粉墨登场,这次展览成为宁波市民感触意大利文化的艺术之窗。作为主办方之一,宁波博物馆是本次巡回展的第三站。此前,该展览已在北京、沈阳进行了巡展。据悉,本次巡回展是展出威尼斯艺术品最多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展览展出油画、陶器、玻璃、漆器等十多个种类的100件(组)展品,共分为五个单元:“海上女王:与众不同的威尼斯”、“拜占庭的庇佑:繁华的艺术之都”、“城市庆典展品“带剑的飞狮”与狂欢”、“独特的社会生活”、“国家与私人的辉煌艺术”。展览全面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至黄金时代的威尼斯所创造的辉煌艺术成就,分别从威尼斯制造、油画、生活物件、工艺品等方面诠释“水城”威尼斯颠沛而恢弘的历史、变迁流转的政权、独特的生活方式、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以及奢靡浮夸的宫廷艺术。据了解,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5年3月6日。(来源:宁波博物馆)
马王堆汉墓纠正《史记》《汉书》两错误
12月13日下午,在长沙举行的纪念马王堆汉墓发掘4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曾参与马王堆汉墓二号、三号墓发掘的湖南省博物馆退休专家傅举有称,这次考古的一大收获,是纠正了《史
记》和《汉书》的两处错误。
马王堆二号汉墓出土了墓主的三颗印章:私印“利苍”、官印“长沙丞相”、爵印“ 侯之印”。傅举有介绍,私印“利苍”证明,第一代侯的名字叫利苍,这纠正了《汉书》记载第一代侯名字为“黎朱苍”、《史记》记载第一代侯名字为“利仓”的错误。
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记载墓主有“家丞一人”的遣策、“侯家丞”封泥、“利”封泥,以及特别重要的纪年木牍:“十二年二月乙己朔戊辰,家丞奋移主葬郎中,移葬物一编,书到先质,具奏主葬君。”意为:“汉文帝十二年二月(乙己朔)二十四(戊辰), 侯家丞奋,为主人入葬,抄呈随葬物登记一编(册),送达之前已核对清楚。”
傅举有说,《史记》、《汉书》都记载第二代侯利死于汉文帝十五年,而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纪年木牍表明,利死于汉文帝十二年。《史记》和《汉书》的记载,只能解释为误写。他说,考古的重要作用之一,正是改正或补充史籍的错漏。(来源:湖南日报)
房山破三起文物盗窃案
20余件文物“完璧归赵”今年以来,北京房山区文化委员会配合公安部门破获了3起文物盗窃案件,并第一时间追回了文物。近日,在房山区文委举行的“文物移交及表彰大会上”,包括7件国家三级文物在内的20余件被追回文物由公安部门移交文物管理所。据公安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被追回文物将暂由文保部门代为保管。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