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教学提高VB课堂有效性

2015-05-30 05:28叶丽葵
俪人·教师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任务成效信心

叶丽葵

【摘要】VB程序设计作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程,几乎所有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教学成效并不明显,在课堂中教师的引导经常会出现引而不进,导而不行的现象,甚至有些班级还是大面积学生不听、不愿听或听不懂的尴尬局面。针对这种现状,如何提高VB课堂教学成效,已成为每一个中职计算机教师所面对的急需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课堂教学 成效  信心  案例  任务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简称VB程序设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程,它不同于其他计算机网页设计等以操作技能为主的课程,,而VB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操作技能,还有很强的理论性,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英语和数学基础。而这两门课程对于中职生而言是他们的弱势课程。如何提高学生的教学成效,我试着从自己的经验中说说自己的教学三部曲。

一、树信心,打基础

自信心是成功的基石,有了它大脑才会在它的激励和驱动下发挥出极大的潜能,散发出无比灿烂的智慧之光。职高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大部分都是由于成绩差而成为“被冷落的弱势群体”,表现出来的都是弱点与不足,再加上老师对他们的漠视使他们逐渐的自卑并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职高的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学期初,我会给学生举例一些往届学生在程序设计学习上的成就,让他们发现,其实英语和数学不好,同样也可以学好VB,给他们树立信心。

其次,在言语上给学生“信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要吝啬激励性的评价语,要学会赞美学生,哪怕学生只是获得了一点点的进步。有的时候,教师课堂上一句简单的表扬或肯定,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再次,在行为上给学生“信心”,激励学生光靠言语是不够的,有的时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神对学生都能起到教育作用。

职高的学生虽然外表表现出来对事事都无所谓,但内心比普高生更加渴望得到老师的肯定,更加渴望得到到老师的欣赏。特别在他们完成一项工作、一道题目时,他们总会用一种渴望的眼神期待着你。这个时候,你投以赞许的眼光,一个满意的的微笑或竖起你的大拇指,都会给学生极大的鼓舞,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二、案例教学,激发兴趣

教师要善于给学生的课堂带去更多乐趣,来达到激发学生对VB编程学习感兴趣的目的。目前,许多VB程序设计的教材编排都是只考虑其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只对表面的知识进行展开,课程一开始就介绍诸如属性、对象、事件和方法等一系列在VB程序设计中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显然,这样并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特性,容易使学生对VB的学习失去信心。如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灵活地给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极富乐趣又宽松的学习环境,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变被动为主动,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来展开教学方法。老师在给学生上第一节VB课时,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可以先制作一个在水中自由自在游荡的小鱼图案的屏幕保护程序或者是一种能展示相册与画面的VB程序演示给学生看,让他们觉得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编出一个漂亮而又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多媒体程序,当然会一下就可以勾起他们好奇心。同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VB程序设计的魅力,如:编制 “卡拉OK点播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等。目的就是使学生从中得知VB的实用性,并会恨不得马上坐在计算机面前编制自己想要的VB程序,自然而然他们肯定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步骤分解,简化任务

教师主导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首先要为学生设置出合适的任务,任务的设计要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出发点,以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主观愿望,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终目标。教师要建立在精心分析教材,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巧妙地蕴涵到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中,从而得到教学任务。

给出任务之后,教师就需要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涉及到哪些知识点,如何利用这些知识点来解决问题。采用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可视具体情况把总任务分解成一些小的任务,也就是把每一个学习模块的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细化任务,可使学生明确具体的小任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细化任务之后,要求学生仔细揣摩任务,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提前下发的学案里的预备知识和每一个任务的详细操作步骤,尝试自己解决每一个任务界面的设计和程序代码的编写。在这过程中教师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积极与组内成员相互探讨,问题不断产生,又不断被他们自己解决,完成了相关知识的建构。

完成任务阶段是完成一个个“子任务”的过程,虽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教师仍然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关键的引导者和调控者。学生毕竟缺乏全面的知识和探究的深度,并不能完全放手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去“翱翔”,教师每一阶段都要给出切实可行的任务目标或及时的引导。当学生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时,教师应适当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难,但不可越俎代庖,对于很快就完成任务的学生可以布置拓展任务以进一步提高,从而实现因材施教。

既然给出任务,就一定要检查任务完成的情况,教师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及时作出检测和评价(可以同时展示学生作品或完成任务的结果),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发现和挖掘每位学生的优秀表现,并做出中肯的评价和表扬。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主编:劳凯声

[2]《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华东师大出版社 主编:施良方

[3]《心理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主编:张厚黪

猜你喜欢
任务成效信心
信心和山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恢复信心比给猪刷脸更重要
任务型教学模式应用于会计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明确“任务” 文中有“我”
当代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教会学生做人
教学秘书在高职教学管理与实施中的作用及任务
KX5的耐心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