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艳
当前,主题式探索课程由于它整合的教育理念以及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已逐步受到幼教界的关注。主题式探索课程的特点是:不遵循学科的线索,以幼儿的兴趣需要为出发点,将幼儿兴趣转化为教育目标,同时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孩子的兴趣需要。教育目标和兴趣需要的有机结合,多领域教育内容的有目的整合,具有多层次的综合教育功能。多年来,我们一直尝试开展主题探索活动,力求通过幼儿、教师、家长及环境之间的互动,处理好幼儿兴趣及教师制定计划与目标之间的矛盾关系,促进幼儿主动学习,自主发展。近几年来,我们在新《纲要》的指导下,以幼儿为主体,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探索活动,并通过实施和反思获得了一定的经验。
一、主题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兴趣、来源于观察。
主题式探索活动的关键是主题的选择,如果选择的主题符合孩子的兴趣需要,孩子就会表现出积极的探索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敏感捕捉教育机会和随机组织实施教育的能力。
二、主题创造环境、环境渗透主题。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通过主题式探索课程的尝试我们认识到:环境创设不仅仅是美化活动室,而应该是遵循幼儿的兴趣融合教育的目标,不断产生、发展和完善,只有互动的环境才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切实有效的学习。
(一)环境与幼儿兴趣、教育目标相融合。
以往的环境布置往往都是教师策划、实施的,幼儿只是环境的欣赏者,教师费尽心思布置的墙饰幼儿并不感兴趣。在“主题式探索课程”中我们大胆放手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大班“蚯蚓的秘密”主题活动开展后,亮亮小朋友将妈妈从网上下载的蚯蚓图片、解剖图布置到墙群上,很快引来了众多小朋友的关注。通过对这些图片的观察,幼儿了解了蚯蚓的主要种类、身体结构等。一些幼儿将自己挖到的蚯蚓带到班上开辟了蚯蚓饲养角。经过长时间的饲养和观察幼儿发现了蚯蚓的繁殖功能和蚯蚓的冬眠现象。随着主题的不断扩展幼儿自发设计并布置了“蚯蚓的家”“冬眠的动物”等主题墙。
(二)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主题环境让幼儿主动学习。
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到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到的,应当让他们自己去想。我们在主题探索活动中,也始终积极贯彻这一思想,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开放式、综合化的主题资源共享。
在《纲要》中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取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学习的空间。”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深深的体会到:社区、家长是一种非常有利的教育资源,只有在幼儿、教师、家长和社区之间形成有效的、积极的互动,才能更好的发挥教育作用。
(一)主题活动走进社区,社区资源分享。
社区内的自然环境是一本活的教材,它为幼儿提供了非常丰富生动的学习内容,是幼儿园教育的信息来源。幼儿园与社区的互动为家庭提供了帮助,同时宣传了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
(二)在主题活动中充分挖掘家长教育资源
幼儿家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资源。我们及时向家长介绍主题活动的内容、目标,并不断了解家长的需求邀请家长参与到主题活动中来。家长亲身感受到主题活动给幼儿带来的进步和快乐,在幼儿、教师、家长中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家长从被动服从教师指令变成了主动与教师交流、给予教师帮助的合作伙伴。
四、师幼互动、在探索中学习、在快乐中进步。
师幼互动是指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和幼儿都是互动的主体。在幼儿教育中,师生关系是最亲密、最可爱、最特殊的。幼儿对教师有着一种天然的尊敬和信任。师生间的亲密关系能使幼儿在情感上得到满足,始终处于快乐学习的积极状态。
(一)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是主题探索活动实施的关键。
小班开展“汽车”主题活动,幼儿最初对汽车感兴趣的原因来自于班上的王老师每天开汽车上下班,孩子们非常喜爱、崇拜王老师,都喜欢摸王老师的车,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在摆弄玩具车时只注重了车子的外形、颜色、大小,对汽车的内部构造不了解,为了让幼儿了解有关汽车的内部构造的常识,王老师带领孩子们参观了自己的汽车,用让幼儿亲自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坐一坐的形式引导幼儿了解了汽车的特征和构造。小博回班后激动的问我:“马老师,你知道汽车的心脏是什么吗?”“是发动机!”很多孩子大声的笑着对我讲,并不时的挥动小拳头模仿心脏的跳动。他们的喊声和笑声中充满了喜悦和自信。第二天,瑶瑶小朋友的妈妈对我们说:“昨天晚上瑶瑶回家后高兴的睡不着觉,不停地说:我坐王老师的车兜风儿啦,我真高兴,我真高兴!”从这后,孩子们与教师之间的感情变得更加亲密。在大集体中,幼儿对教师有着安全感、信赖感,教师与有幼儿共同拥有温暖、愉快、积极的心态。
(二)生活教师由以往的服务员角色转变为活动的参与者。
以往教学模式下的生活教师工作侧重于“手”而不是“口”。他们的配班工作常常侧重于围绕“物”,如:弹弹琴、协助教师发发活动材料、或维持纪律等。这些只是给教师的工作给予了一些帮助,并没有真正贯彻“保教结合”的精神。主题式探索活动调动了生活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发挥了生活教师的教育作用。大班“蚯蚓”主题活动中,一次生活教师李老师在擦窗台时发现有两条蚯蚓正从花盆中爬出来,她立刻引导身边的幼儿进行观察,几个孩子围着李老师七嘴八舌的讨论着:“蚯蚓为什么要从泥土中爬出来呀?”“蚯蚓喜欢晒太阳吗?”李老师没有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引导他们观察蚯蚓爬出的花盆中泥土与其他花盆中的泥土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幼儿发现爬蚯蚓爬出花盆中的泥土很湿。“是因为泥土中的水分太多了蚯蚓才爬出来的吗”?于是,李老师与身边的几个孩子一起做起了小实验。他们在其他花盆中浇了许多水,验证自己的猜想。这次实验我们引发出一个新的问题:“蚯蚓是怎样呼吸的?”
主题式探索活动充分体现了教育目标、内容、资源、形式的整合,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了积极有效的影响,我们应根据本园、本班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促进孩子全员、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版。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5月版。
[3]丁海东:《学前游戏论》,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版。
[4]刘焱:《课程与教学论》,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5月版。
[5]《幼儿园教学模式介绍》,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