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运芬
【摘要】讨论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实现某个教学目标或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合作探讨,并因此获取知识,培养能力,交流情感,发展思维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在于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自主探究 讨论教学法 有效教学
布鲁纳说过:“探究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究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讲究教学策略,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探究活动.其中,讨论活动能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各自的表达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讨论教学方式已融合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之中了.教师在课堂教学合理的使用讨论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中的讨论提出了相应要求
1.教师应创设讨论的空间和氛围,使学生能针对疑问进行探讨,能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质疑,与同学交流想法。
2.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同时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3.使学生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敢于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二、课堂教学中讨论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讨论教学法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知道讨论什么吗?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在出示一些问题后,不管问题简单还是复杂,就马上组织课堂讨论,有的学生可能对要讨论的问题还没有弄明白,就开始乱说一气,有的学生干脆天南海北,高谈阔论,产生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不着边际的“题外话”,偏离了讨论的主题。到最后自己也不清楚到底讨论了些什么?
(二)学生果真在参与讨论吗?
课堂讨论的前提是独立思考。任何课堂讨论都是以学生自主、独立学习为先决条件的。学生没有经过思考、体会和感悟,他们又能讨论什么呢?讨论中有的学生只顾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没有组织小组全体参与讨论的责任感或意识,使讨论的参与率降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很少有发表意见和提出问题的机会。有班干部或尖子生的小组中,班干部和尖子生甚至部分小组在讨论时不以自己的理由去说服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而产生争执。这样容易造成学生们只“作”不“合”、只“议”不“思”、只“说”不“听”,学生大多“各自为政”。这样的课堂讨论,学生实质上没有认真思考,更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
正是由于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见解和观点,讨论时要么冷场,要么东拉西扯,课堂讨论形同虚设,往往成了空热闹、假正经。其实,学生只有自己先有了想法,才能有和小组成员交流和讨论的源泉。
(三)教师参与讨论指导了吗?
一旦学生进入了课堂讨论这一环节,很多教师确实像蝴蝶般地穿梭在每个小组之间,看似很忙,实际上大多在摆样子,装门面;有的教师不知所措地在讲台边等待;有的教师正在准备下一环节的教学,等等。此种情况下,教师并没有真正参与和投入到课堂讨论的过程中去,更没有对学生的课堂讨论进行指导和调控。这样的课堂讨论能收到实效吗?
(四)课堂讨论多多益善吗?
有的教师为了赶时髦,取悦于听课教师,根本不考虑内容是否需要,一堂课总免不了几次搬出课堂讨论这一环节。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只有这样才符合新课程理念。课堂讨论成了上公开课必备的“行头”,成了花瓶。笔者曾聆听过一堂公开课,该任课教师前后共安排了5次课堂讨论,而所讨论的内容几乎是清一色的识记层次的“是什么”,这样的课堂讨论有必要吗?
三、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实施讨论教学
在《数学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被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而如何正确实施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探究知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是教学实施的关键.
1.预习领悟。讨论教学,主要是如何能创设一种开放的课堂学习空间,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为了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促进参与,教师将所要讲授的知识,提前设计出思考题布置给学生。学生课外化解新知的运作过程可分为:自学自悟;同学间研讨领悟;小组协作,达成共识;寻求规律、掌握知识、发现疑难。这一环节为课堂掌握新知,营造了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
2 .研讨求知。讨论教学,首先要遵循的一条原则是:能使学生投入多向思维,达到问题的解决,新知的理解和运用。研讨求知要在学生课外预习领悟的基础上课内进行,运作过程可分:课上协作交流、解答疑难、化解新知;汇报对新知识的理解情况,相互点评,强化理解;通过协作交流、汇报表述,相互补充完善,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3 .质疑解惑。讨论教学,在课堂师生人际关系上,应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挖掘教材的智能因素,设计有向、有序、有路的思维问题,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深入理解,掌握新知识。使学生逐步体验和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并主动的思考。在探讨求知这一环节结束后,教师随机根据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程度,提出有向、有序、有路的思维问题,提出质疑,加深理解的程度,教师再通过解惑点评,帮助学生理解,达到教学要求,完成授课目的。运作过程可分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质疑;全体合作交流,探讨疑难问题,解疑;教师设计思维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解答疑难问题的创新意识。
4 .练习创新。讨论教学,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在教学中要对课堂练习进行精心设计,做到目的性强、层次分明、突出重点、形式新颖,有利于学生在练习中轻轻松松地学习,使学生养成主动运用知识的习惯。在练习中,教师除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外,还可设计一题多解的练习,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还要注意练习题组的多样形式,如改错、竞赛、抢答、填写等。通过这些形式新颖趣味性较强的练习题,变学生被动做题为主动参与。既能增大练习面,又能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一版。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卷第202页。
[3]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