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油画中人物边界线处理方面的研究

2015-05-30 10:48陈璐瑶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5年1期
关键词:洛可可边界线印象派

摘 要:本文分析并陈述了佛罗伦萨画派艺术,洛可可风格艺术,印象派风格艺术中对于人物边界线具体是如何处理的,并简述了如此处理的原因。另外,本文对比比较了佛罗伦萨画派艺术,洛可可风格艺术,印象派风格艺术对于人物边界线处理的不同之处。最后,本文提出了我对边界线处理方面的思考感悟。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对于以上三个流派的边界线处理办法的系统的分析与归纳并且作出了对比研究。

关键词:边界线 佛罗伦萨画派 洛可可 印象派

一、油画中的人物边界线概念综述

人物的边界线就是我们看见的人物的轮廓线,是最外沿的那根线,也是界定人物形状的线条,我们所见此人壮实或纤瘦,高挑或矮小,是由我们所见的边界线来得出结论。然而,这条线在实际三维空间之中并不存在,因为在三维空间之中只存在面而不存在线,我们肉眼所见的边界线是向后转折的面的消失边缘,三维空间中只有面没有线。哪怕是一根拉直的绳子,也可以将它理解为一个圆柱体,它具有圆柱体的表面,而不是一根线;同理,一张纸的侧面也不是线,在放大镜下,这个侧面是长方形的面。在实际空间中不存在线,不代表在视觉中不存在线,在视觉领域,我们看见人物和其他物体的外形看见的是边界线,我们指的物体形状乃是我们所见边界线的形状。

在二维的人物画中,边界线是画面的重要构成元素。人物画中的边界线如象棋棋盘中的楚河汉界,它起到了界定划分地盘的作用,是它把人物与背景区分开,使之各自为政,井水不犯河水。初学画者往往将边界线单纯的理解成划分的界线,知画深者则知边界线不仅是划分线,它是体现空间关系的线条,表达艺术风格的线条,蕴含画者感情的线条,绘画大师们则会在对边界线充分的理解之上在画面中对边界线作出艺术的处理以求个人风格的彰显。简括说,边界线是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在绘画中它的处理办法极复杂,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其中包括边缘线的强弱变化的处理,隐显变化的处理,曲直变化的处理,松动程度的处理,动静感受的处理,气势情感的表达等多个方面,不同的处理方法带来了不同的视觉感受,它看似简单实则内容很丰富。

比起画面中的色彩题材等一眼看去就抓人眼球的画面元素,边界线的存在感比较低,它静静独立又相互联系从不喧嚣张扬,只有在近距离赏画品画之时,画得绝妙的边界线才使人玩味良久。它虽不甚起眼却十分重要,因为它决定了画面的优劣等级和耐读程度,它的绝妙经典将使作品经得起推敲而耐看至极,而它的失败亦会使作品昙花一现,近看原形毕露,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阅尽古今优秀作品,无不是边界线处理绝妙。此篇文章我主要研究的是油画中人物的边界线处理。

二、对于佛罗伦萨画派风格、洛可可风格、印象派风格油画作品中人物边界线处理的分析研究

我想对于边界线的研究离不开对于经典作品的解读研究,此番我将在时代的纵轴与风格的横轴上对佛罗伦萨画派艺术、洛可可风格艺术和印象派风格艺术的人物边界线处理上作分析与研究。当然,每种风格流派都会有其特殊的例子存在,如伯纳德·海伊虽被归为印象派画家,但是他的风格和对边界线的处理是十分古典的,因此,本文所指该流派的边界线处理是指该流派的典型的主流的边界线处理办法。

13世纪末期,欧洲资本主义渐渐兴盛,物质的繁荣带动了文化的发展,再加上巨贾富豪美第奇家族对于佛罗伦萨艺术家的资助,艺术事业在佛罗伦萨繁荣发展,势头强劲。在此期间人文主义的思想在绘画中逐渐萌芽,艺术家开始将油画作品之中的人物处理得较世俗化,以此来表达对于人的关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此期间的艺术作品还是多以宗教为题材,少有现实人物题材作品,只不过将宗教题材里的人物处理得世俗化人性化了些,虽然这样的变革在现代人眼里不算什么改革,但是在那个时代,这样的变化已然是跨时代的超越了。在佛罗伦萨画派的兴盛时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艺术家,如桑德罗·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安德烈·德 ·卡斯塔格诺(Andrea del Castagno )、保罗·乌切洛(Paolo Uccello)、多梅尼哥·基尔兰达约(Domenico Ghirlandaio)、 贝诺佐·迪·勒斯·迪·桑德罗·戈佐利(Benozoo di Lese di Sandro Gozzoli)等等。其间优秀的画作也有很多,如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乌切洛《女士肖像》、多梅尼哥《天使报喜》等等。纵观佛罗伦萨画派艺术家们的画作不难发现,他们的画较之从前开始注重光影的体现和立体感的塑造,所谓近实远虚,就是说虚线有退远感而实线有靠近感,通过边界线的虚实处理来达到视觉上的空间感,佛罗伦萨画派的艺术家已经开始注意这些细节并在作画时隐约体现出来,这是他们空间意识的萌芽。不过,较之后来的现实主义还是生涩的和不到位的,体面感并不强烈,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平面的,有剪纸贴在画上的感觉。另外,佛罗伦萨画派艺术作品边线处理比较僵硬严谨,显得有些一丝不苟而刻板僵硬,也许是因为他们所画题材多为宗教内容,出于对宗教的极度崇敬和膜拜而使他们怀着虔敬地心情绘画,小心翼翼毕恭毕敬害怕出错,难免他们画的线条不轻松,沉重严谨而僵硬。每一张作品最先给人的感受不是颜色的刺激而是形状上的刺激,因为边界线被无限强调,人物與背景泾渭分明,如黑白漫画一般,形成十分强烈的形状视觉刺激。佛罗伦萨画派的画作中边界线多为非常酣畅顺滑的,如高山流水一般倾泻千里,这点与印象派画作中边界线的虚幻毛糙不拘一格是极为不同的,这种精致顺滑与中国画里的工笔画法倒有些神似了。

18世纪的法国,路易十五作为法国君主统治法国,他继承了祖父骄奢淫逸的个性作风,再加上皇后大他七岁已是黄花半老,于是他纳蓬巴杜夫人为情妇,开始了他们长达二十年的蜜月之旅。蓬巴杜夫人酷爱漂亮,雅致,轻浮而又罗曼蒂克风格的艺术(即洛可可风格),在路易十五给的无上权力之下她以文化保护人的身份左右了法国的主流艺术风格,并且把洛可可的艺术风潮吹向整片欧洲大陆。在洛可可艺术风潮时期,出现了许多有才能的洛可可风格画家,有托马斯·庚斯博罗(Thomas Gainsborough)、弗朗索瓦·布歇(Franois Boucher)、乔舒亚·雷诺兹(Sir Joshua Reynolds)、让·安东尼·华托(Jean Antoine Watteau)等等。著名的洛可可风格油画作品有提埃波罗的《手持曼陀林的年轻女子画像》,华托的《热尔森画店》,布歇的《蓬巴杜侯爵夫人》等。洛可可风格的画作中人物边缘线轻逸柔和,丝毫没有沉重感,而是用飘飘然般的飘渺笔触来描绘人物边界线,以此来诠释节奏轻快的骄奢淫逸的享乐主义生活方式。在整体的轻柔笔触之中还是存在着微妙的隐显差别,如此这般将人物的体积感塑造出来。在这边界线的轻重隐显的处理上,洛可可风格画家是处理得相当成熟了,弱化的边界线似乎在空间里向后转去,强化的边界线条跳脱到近处来,人物骨节处采用强化线条使人物有骨头的硬度,脂肪多的部分采用弱化的轻线条使人物有肉感,这样18世纪的洛可可风格中的人物较之佛罗伦萨画派略有剪纸感的人物是相当的真实了。在洛可可风格人物画之中还有一个特点即是既严谨又灵活,这两者看似矛盾实则非也,是在找准人物骨骼肌肉的位置之后下笔灵巧松动,这样画面的效果就是又严谨准确又轻松灵活,当然,这是极高的素质能力的画家才能够驾驭住的了。 如果说佛罗伦萨画派的作品如沉钝缓慢的宗教颂歌,那么洛可可风格作品便如优雅轻快的小夜曲,它节奏轻快而富于变化,边界线线条如音乐一般抑扬顿挫急徐分明,很有节奏感,或者说是音韵感。这样有音韵感的边界线对画面是极有好处的,就整幅画面而言,它使画面灵活而流动;就画面中的人物而言,它使人物有运动感,肌肉有颤动感。众所周知,洛可可艺术家及其热衷于描绘细节,女人们华贵的衣裙里的精致刺绣都被洛可可艺术家们一点不落的完善描绘,而在边界线上,他们也极尽刻画细节之能事,把人物的边界上的微妙小转折都捕捉下来描绘下来,人物边界线曲折变化十分丰富。

印象派兴起于19世纪,由一些被官方沙龙驱逐在外的艺术家们组成,他们称自己为印象派画家。之所以取名为印象派是因为他们遵循了库尔贝的“让艺术面向当代生活”的守则,走到室外去捕捉大自然的瞬间景象,并把瞬间的印象描绘下来。印象派的代表画家有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Pierre  Auguste  Renoir)、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等人。代表性的作品有莫奈的《睡莲》,德加的《芭蕾舞排练》,毕沙罗的《埃尔米塔日的坡地》,雷诺阿的《红磨坊街的舞会》等。印象派绘画往往在户外写生时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绘画,因为印象派画家认为环境的光色极易改变,清晨,中午,和下午的光色都不同,每一天的天气不同光色也不尽相同,因此绘画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捕捉印象绘制成功,由于时间的限制,他们无法像洛可可艺术风格和佛罗伦萨画派艺术风格一样及其深入地描画细节和处理人物的边界线,只能用粗放的笔触来描画人物边界线,在边界线的处理上并没有花很多的心思与笔墨,边界线呈现出粗放,简略,概括的样子,有时甚至显得很毛糙。除了边界线的粗略感以外,印象派作品中人物的边界线还很模糊,以模糊的样貌来体现出一种别样的印象感而非真实感。不论印象派画家是有意将边界线条设计成粗略模糊的样式还是无意为之,这都形成了印象派的独一无二的风格符号,引后人效仿。

三、佛罗伦萨画派风格、洛可可风格、印象派风格的人物边界线处理比较研究

这三个流派风格发源于世上的时代不同,整体的风格样式的差异显著,在人物的边界线的处理方面也不同。总的来讲,佛罗伦萨画派人物边界线工细严谨沉重虔敬,洛可可风格人物边界线轻快飘逸细致优雅,印象派风格人物边界线则是豪放自如粗略模糊。三种边界线处理方式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与各自的色彩构图主题设计都很搭配。

(一)三种艺术风格人物边界线的强弱程度比较

佛罗伦萨画派喜于将人物的边界线画得强烈而分明,在他们的绘画作品之中,背景与人物各自独立毫不含混,而边缘线是为界定彼此范围的分隔线,它画得较重且清楚明白。或许,在15世纪,由于对体面关系的认识局限,画家把边界线仅仅理解为形状的边线,人物与背景的分隔线,而不是块面转折所形成的向后转折的面。而在洛可可绘画中,可以明显感受到洛可可艺术家已然将边界线看作转折面,所以他们将人物边界线或强或弱的处理并且与体面结合在一起画,而非如佛罗伦萨画派般孤立地绘画边界线。值得注意的是,洛可可风格边界线的明显的或强或弱是建立在整体轻逸的基础上,以此来衬托出女人们的体态轻盈和气氛的轻快。这样,洛可可风格的人物边界线是比较轻而且立体感很好的。到了19世纪的印象派时期,画家们对于古典的绘画技法已然熟稔精通,古典绘画技法已经到了极致的境界,无可超越了,于是,有些艺术家开始寻求新的艺术出路,印象派就此诞生了。印象派的绘画风格不循规蹈矩,将古典技法中的许多条例都推翻了,在人物的边界线上不遵循古典绘画规则,人物边界线线性很弱,笔触感很强,有时没有很清楚的边界线。

(二)三种艺术风格人物边界线的松动程度比较

佛罗伦萨画派的艺术作品严谨认真有余放松不足,看其画有敬畏感却无轻松感,人物边界线十分严谨仔细如国画工笔画一般。这点与洛可可风格的处理方式是相反的。洛可可风格人物边界线比之佛罗伦萨画派的人物边界线轻松不少,仿佛可感知到画者在绘画时塑造边界线的那份轻松愉悦心情和闲情雅致,因此在他们的作品之中,边界线十分放松。印象派的人物边界线也放松,但是与洛可可風格人物边界线不同的是,洛可可风格虽笔触放松,但是还是画得很准确很仔细,是一种心细手松:印象派的放松时一种忽略人物形态肌肉细节的概括性的大写意大放松,真真是有点行草书的意味了。

(三)三种艺术风格人物边界线的形态简繁处理比较

论边缘形态最繁复的莫过于以华美细腻著称的洛可可风格,不论是洛可可风格哪位艺术家无不在画面任何部分都绘制得繁冗工细,他们将人物边界线的任何肌肉的衔接和脂肪堆积引起的线条变化都绘制在画布上,人物边界线形态曲折变化尤其丰富。而印象派的边界线处理与洛可可边界线的繁复相比是一个南辕北辙的例子,他们画得十分概括简单,细微的肌肉线条变化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只用概括的方式画出人物形态,他们注重的是整幅画面的气氛和对光影的再现。佛罗伦萨画派的作品则介于前面两者之间,既无洛可可风格过分的细致繁复,又无印象派过分的粗略,是一种居中的形态繁简处理程度。

四、结 语

三种艺术风格的人物边界线处理各有一套模式。佛罗伦萨画派艺术作品中边界线严谨深沉,有一种对于宗教的沉重的敬畏感和虔诚信徒般一丝不苟的既平静又谨慎的心绪流露。这种边界线韵致已然超越线条而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传达,十分难能可贵。在洛可可风格艺术作品的边界线中则呈现出繁复细腻轻松愉悦的风貌,如花团锦簇般迷人眼又如奔跑的儿童一般活泼好动,果真是极具享乐主义韵致的佳作。有批评家说洛可可艳情艺术缺乏对于神圣力量的感受能力和对于上帝的虔诚敬畏,对此,我以为艺术无须定与宗教挂钩,艺术的存在就是仅仅是为艺术本身,不必作政治宗教的附属品。再论印象派,他们的作品边界线模糊不清,给人一种透过磨砂的玻璃看待世界的幻觉,不论这种处理方式是有意设计抑或无意为之,都已“无心插柳柳成荫”,这种边界风格已经成为印象派独有的符号。

边界线的处理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边线处理带来不同的画面效果,传递不同的情感与艺术理念。我认为,边界线的处理方式没有优劣之分,不同的边界线处理方式虽大相径庭却各有千秋,虽形式不一但是都是与各自风格相和谐统一的处理方式,总而言之,没有绝对正确的边界线处理办法,只有适合自己画风的边界线处理办法。 多样化的边界线处理方式就如不同个性的人,性格迥异但是各具特色,代表了不一样的气质风格,而这些不同性格的人使得大千世界丰富多彩, 不同的边界线处理方式使得艺术有了更加丰富的内容面貌,使得艺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是艺术的大丰富大繁荣。

作者简介:

陈璐瑶,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油画。

猜你喜欢
洛可可边界线印象派
弟弟尿床了
「印象派画家」金农
“边界线”风波
“边界线”风波
18世纪的甜腻与壮丽——从洛可可到新古典主义
神奇的边界线:一不留神就出国
老佛爷的洛可可迷情
印象派画家启发了我
洛可可风格的时装设计研究与应用
——以作品《Recoco》为例
印象派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