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

2015-05-30 10:48李晓芳
农家书屋 2015年1期
关键词:驴车菜苗摊子

李晓芳

小时候,村里的交通不太好,去趟县城来回要花上一天时间,还好那时候镇里有集市,什么都卖,能为我们省下不少时间。我们村处在两个镇之间,一个镇在周五开集,一个在周六,这样就可以在周五和周六之间选择了。大人们喜欢周五赶集,因为市场大,小孩子喜欢周六赶集,因为周五要上学。于是,在那段只有驴车的日子里,大人们只能选择周六赶集。后来,小孩子们都有了自行车,哪天赶集也就不重要了。

每周的集市都是小伙伴们的节日,早晨还没起床就能听到驴在圈里叫,大概因为它也知道今天能见到很多自己的伙伴吧。吃完早饭,套好驴车,一家人就赶车出发了。一路上,都是套着驴车出行的乡亲。也有人直接骑着驴去集市,这样可就快多了,应该能在中午时回家。颠簸一路就到集市了,把驴车拴在河边的树上,大人去买大人的东西,小孩子去找小孩子玩。

早点儿的话,来赶集的人还不多,摊子倒是都摆好了。早晨最吸引我的,就是卖小吃的摊位,当时的小吃并不丰盛,凉皮、棉花糖、爆米花、糖葫芦、烤肉,各个都在向我的钱包伸手。那时候为了留着胃吃小吃,在家吃两口稀饭就把早饭打发了。

往爆米花的老大爷旁边一站,不一会儿就能等到其他小伙伴了。当时没有任何实时通讯工具,于是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在卖爆米花的地方等。爆米花的大爷也知道我们爱看玉米和大米怎么变成爆米花,爱听轰隆那一声响,等到要爆的时候他就高喊一声“要爆了”,小伙伴们都嘻嘻哈哈地捂着耳朵往后退。

集市的北边是村镇文化中心的操场,说是操场,其实就是一片空地,没有跑道,只有一副水泥作支架的木板篮球架。赶集的时候这里是个说书的场所,有时也有杂耍的,那时候我最喜欢赶集的时候待在操场,边看说书先生边高谈阔论。

操场北部路口处,每逢集市都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者摆地摊儿,老者留着长须看上去气度不凡,仙风道骨。他带着一个当时很流行的帆布旅行包,说是流行,实际上那时也没得挑。老者一般大清早就到了,先不紧不慢地摆弄他的家什,在地上铺一块油布,在上面扣三个小铁碗,等赶集的人渐渐上多了,他就开始了自己的表演。一手拿一根磨得光滑的短棍,一手拿三个线球,边说边麻利地表演魔术。有时看见将一个小球扣在一个碗下,结果翻开了却没有;有时看见一个碗里一个,老者用棍一指,翻开一看,都到一个碗里去了。看把戏的赶集人越来越多,我也正看得起劲,老者突然打住,从包里取出一叠对折的牛皮纸,卷成三角盒子,我以为又有新节目了,正想看个究竟,结果看周围人都开始掏腰包了,才知道他是靠这个赚钱。当时我的零花钱不到5块钱,实在都想用来填肚子,就只能偷偷跑开。

镇上中心街靠东的地方,常年有卖菜种子的,老板都是些老大爷,印象最深的就是:冬天的时候,他们都戴毡帽,高高的那种,没有帽檐,前面钉俩纽扣作装饰,下檐向上挽起,抹下来可以盖住耳朵,非常暖和,帽沿和眉毛都结了冰块,说起话来冒白气。

春天的时候,他们的对面就多了些卖蔬菜苗的摊子,大都是育些菜苗挣点小钱,菜苗大都是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等,栽在旧的、漏了底的盆子里。有一个卖西红柿苗子的,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张方脸上尽显忠厚,40多岁的样子,个子很高,需要经常蹲着和小孩子说话。下午两三点,集市已经开始准备散伙了,街上赶集的人也已经不多了,他还没卖出去几棵苗子。我看见每当有人走过他的摊位时他的眼里就像燃起了希望一样,跟着路过的人看向很远才又折回失落地看着脚下的菜苗。看到他失望的眼神,儿时的我竟莫名的伤感,在他摆摊的不远处待了很久,想看到有一个人能停下来去买他的菜苗,哪怕是问问价。但很久很久也没有一个人,眼看着他面前的西红柿苗都低下了头,我也只能悄悄地走开,因为我也买不起。一周以后,我们又去赶集,一早就到了集市,我看到他又在上回待的地方摆摊了,蹲在那里正抽着莫合烟。

腊月里赶集的人特别多,大家都在忙着置办年货。街上摆满了红红绿绿的春联、年画、灯笼,至于糖球,插在了捆着的稻草上,像火红的山楂树,在人头之上显得那么的显眼。人们挤来挤去,尽管手里大包小包提得满满当当,但还是要买,我都不知道他们买了用哪只手拿。

因为实在是太冷,我吃完饭就跑到驴车上坐着,躲在毯子里,眯上一会儿就能看见妈妈提了几包东西过来。因为年货实在是太多了,放在车上,连驴也要走动几下才能适应新增的重量。

其实对于腊月集,我那种莫名的兴奋,是来自集市上的一个爆竹市场,去过的人应该对这个摊子有印象。这个爆竹摊子在集市的中心地带,是最热闹的地方,摆着各式各样的爆竹。我最喜欢烟花炮了,一下又一下地放出来能看到花,不像鞭炮,响起来就没个完。腊月刚开始的时候,买炮的人还不多,腊月中的时候就渐渐多了起来,腊月二十一过,买炮的人就多起来了。过了腊月二十三,我们就不去赶集了,一方面因为太冷了,来来回回不仅折腾人还折腾驴,另一方面是因为家里实在太忙了。

腊月里,太阳也起得比平时晚,集上人一般并不多,不过我是在家里呆不住的,宁愿在集市上傻逛。来得早的话,爆竹摊子只有卖爆竹的,这些老板们开着拖拉机或拉着马车,爆竹放在车上那大大的木头箱子里。他们穿得厚厚的,戴着大棉帽子,满脸疲倦,满脸希望。也有一些卖爆竹的小户,骑着自行车或推着独轮车,在摆弄着各自的鞭炮,时不时地和前来问价的乡亲们寒暄。

左看看右瞧瞧,不知不觉人就越聚越多了,难免有心急的就催促说:“快放快放嘛!”就见有人爬到大车上,拿出一根长竹竿,拇指食指捏在一起含在嘴里打一声唿哨,人们都向这边挤来,幸亏我来得早,已经占好了有利位置。只见站在大车上的人将一包用报纸包着的鞭炮扔给了下边的搭档,大声地喊一声:放。

下面的人立马就把炮点上了,放的炮是大个的,有一扎多长,“嗒、嗒、嗒、嗒”的声音很清脆。刚开始的时候,看的人多,买的人不多。忽有一个半个不响的,或是“出遛”,或是“截芯”的,立即引起观看者的一阵嘘声。大车上的人再打一声唿哨,“放,接着放”,一连拽下两三支。有时遇到连续“断芯”,大家一起起哄,大车上的老板更是激情,对下面的伙计说:“不卖了,光放。”接连放它五六挂,于是大家又开始叫好。就这样,如此反复,在唿哨、鞭炮、哄笑中进行着。孩子们也跟着叫好和起哄,时不时有孩子跑到放着的鞭炮下面去抢没响的爆竹。后来,因为安全问题,爆竹摊子都迁到了集市的最外边,再后来,私人卖爆竹都被取缔了。

现在,过去了近20年,村镇的交通越来越发达了,上县城买东西很方便,但镇上的集市还在,赶集的人也没有减少,不过它的作用慢慢变了,用家里人的话说就是:“现在赶集就是赶急,能快速买到需要的东西。不着急买的都要去城里买更好的。”

猜你喜欢
驴车菜苗摊子
希望
逛菜市场,真是一大乐事
毛驴的慢生活
阿P卖菜
运草的驴车
吃菜苗对健康有益
饿就快点走
毛驴的慢生活
小雨滴
麻辣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