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丰银行的管理经验及我国银行业治理改革

2015-05-30 10:48李瑞红
金融理论探索 2015年1期
关键词:汇丰银行银行业风险管理

李瑞红

摘 要:汇丰银行在发展战略、风险治理等方面的理念、经验和做法,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和较高的科学性,值得借鉴。面对金融市场和经营环境的变化,我国银行业应重塑治理理念,加快推进银行业治理体系改革,提高治理监管的有效性和核心竞争力。

关 键 词:汇丰银行;管理经验;治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5)01-0034-02

一个银行的治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兴衰成败,提高治理水平,适应国内国际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谋求在竞争中能够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1865年成立于香港的汇丰银行,历经150年的风雨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并发展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现代化大银行,其管理理念及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一、汇丰银行的经验及做法

(一)汇丰的发展战略

“着眼于全球,立足于客户,量力而行,科学发展”是汇丰银行战略发展目标的精髓。汇丰银行一方面以本土化来推进国际化,即通过在全球各主要市场上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当地本土化程度最高的外资银行来实现“成为全球领先的国际化银行”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靠稳固的客户关系来打造“百年老店”。汇丰银行将“把握市场增长机遇,为客户拓展商机,助推企业和经济蓬勃发展, 帮助个人实现梦想” 作为具体发展目标。“45%用于资本积累,40%用于分红回馈股东,15%用于激励员工”的盈利分配制度成为其持续近150年稳健发展的“引擎”。实现了银行利益与客户利益、个人利益的完美统一。另外,汇丰银行只在可实现规模效益的市场发展业务,发展策略上着重建立连接新兴市场与发达市场的国际网络,做全球最好的零售银行,绝不涉猎连“聪明人”都看不准的领域。

(二)汇丰的风险管理理念和做法

汇丰银行以风险管理文化为骨架,以独立化、专业化的风险治理为大脑,以科学化的风险管理模式为手段,使得150岁的汇丰银行步伐矫健。

1. 风险管理文化深入人心。“像经营业务一样管理风险”是汇丰银行的风险管理理念。 这一理念被灌输于全体员工,也直接决定了风险管理被置于同业务经营同等重要的地位,确保了银行总体上不会出现风险管控让位于业务发展的情况。 目前汇丰银行全球共有员工27万人,其中风险管理条线员工2.6万人,占比约为10%,对风险管理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2. 集团风险治理决定了银行如何发展。 集团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银行董事会下设委员会之一,是银行的大脑,它通过科学设定银行资本充足率、资本利润率、风险资产利润率、成本收入比等指标,从整体上把控银行风险偏好,直接决定银行的发展方向和速度。汇丰银行又通过一系列政策规定确保该委员会成员的独立性、专业性,始终贯彻“专家治行”理念,包括规定最长任期、接受量体裁衣式的专业培训、接受严苛的履职后评价等。

3. 以三道防线、压力测试、全流程风险管理政策等为突出特点的风险管理模式决定了风险治理的执行力。对于零售业务操作风险防控, 汇丰银行构建了以业务条线管控为最下层、风险管理部门为中层、内部审计为上层的金字塔型操作风险管控的三道防线。其中,业务条线承担了风险防控的最重要责任,负责确保零售业务关键风险得到有效识别、监控和缓释。汇丰银行规定理财产品销售应当贯彻“买者自负”的原则,但当发生误导消费者情形时,由银行承担全部责任。作为第二道防线的风险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评估第一道防线的有效性。

(三)重视风险治理基础建设

近年来,汇丰银行以大数据管理为基础,以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为手段,以优秀的人才储备为支撑,为其打造了坚实的风险治理基础。

1. 重视对历史数据进行归集、整理、分析。汇丰银行用于直观风险分析的风险图谱和内部审计部门建立的由不同地区、不同业务条线、不同风险类型组成的三维全球风险识别系统,依据的基础均是海量的历史数据。

2. 风险管理工具、管理方法走在银行业前列。汇丰银行在进行流动性管理时,一个重要的手段是通过对经营现金流量进行压力测试,来确定流动资产缓冲。风险测试的重点包括:测量经营现金流量和核心资本、关注表外风险、或有流动性承诺、多样化资金来源、管理外部债务情况、流动性应急计划、评估流动性危机等。这些手段较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更为全面,也得到了FSAP项目组评估认可。

3. 人才储备为银行发展提供源动力。汇丰银行将拥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员工视为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除与银行发展密切联系的员工激励政策外,系统性、专业化、不同层次的培训机制是该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对我国银行业治理改革的思考

(一)加快我国银行业治理改革

1. 重塑我国银行业治理理念。(1)应重塑发展战略,特别是应当将国家战略、民族战略融入其自身的发展当中,制定具有全球视野、兼顾长远、充分市场化的发展战略。银行的经营发展策略,应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坚持重视资本积累、服务实体经济和员工个人发展的统一性。(2) 应当重审风险治理效能,最为重要的是加强风险文化建设,将风险文化植入业务发展中,明确专家治行的理念,确保董事会下设的各专门委员会的专业性。除此之外,应完善压力测试的手段,加强三道防线的建设,尤其在个人业务中,重点加强业务部门承担风险治理第一道防线的能力。(3)随着巴塞尔III的监管要求落地、风险计量模型不断完善、银行业务日趋复杂多样,市场环境对银行风险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资银行应当积极适应当前的变化, 重建公司治理尤其是风险治理的基础,秉持大数据的治理理念,有序地改进风险测量模型和方法,对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实现精细化管理,同时要注重相关风险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2. 加快“走出去”、深入“引进来”。(1)加快中资银行走出去步伐,改变中资企业走出去对外资银行的过度依赖。 目前中资企业境外融资的主要渠道还是依靠外资银行发达的国际网络,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步伐落后于中资企业,未能对中资企业走出去提供有力支撑。 中资银行亟需重塑国际化战略,以人民币国际化为契机,以金融服务便利化为重点,加快打造国际性银行,为中资企业保驾护航。(2)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真正变引“资”为引“智”。目前我国对外资银行准入门槛还较高,这必然影响国外对我国银行的开放程度。为了促进中资银行更好、更快地走出去,需要加快引进来的步伐,形成引进来、走出去共同深入的良好局面。另外,目前中资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尚未达到理想效果,在管理层面中资、外资仍是“两张皮”,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文化、理念等尚未与中资银行发生“化学反应”,中资银行亟待转变思路,深挖外资银行核心竞争力,促进中外先进管理文化的融合。

3. 推进银行业治理体系改革。(1)公司治理体系改革。在巩固近十年来股份制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三会一层”的治理结构,形成制衡有效、 激励兼容的运行机制,促进各治理主体规范、充分、高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注重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改进绩效考评体系,抑制盲目冲动,加快扭转以规模、排名论英雄的粗放型发展模式。(2)业务治理体系改革。适应银行集团化发展要求,根据不同业务特点,应分别实行子公司制、条线事业部制、专营部门制和分支机构制改革,规范业务经营行为。信贷、 存款等业务应继续实行分支机构经营制, 重点推进柜面服务模式转型;信用卡、理财、私人银行等业务推行条线事业部制,由总行事业部统一设计产品,其他部门和分支行只负责产品销售;同业、投资等业务实行专营部门制,由总行专营部门单独经营,其他部门和分支机构不再经营;信托、租赁、基金等非银行金融业务,实行子公司制,独立经营,建立“防火墙”。(3)风险治理体系改革。在巩固信贷风险管控机制的基础上,推进表内外、境内外、本外币和母子公司的集团并表全面风险管理,合理确定风险偏好,控制整体杠杆水平和风险水平。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建立覆盖非信贷和表外资产的全口径分层次的资本占用和风险拨备等制度。强化银行集团在风险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和监管机构的监督责任。(4)行业治理体系改革。巩固行业协会自律机制建设,强化服务和救助功能。建设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协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推进同业、信贷资产转让等交易信息和理财、信托、租赁等产品信息登记系统建设,完善市场基础设施。探索设立信托稳定基金和中小银行流动性互助基金,增强行业自我救助能力。

(二)提高银行业治理监管的有效性

1. 改进监管模式。在我国现行“一行三会”的监管体制下,应努力实现宏观、微观审慎有效监管“有所为,有所不为”。(1)重点突出消费者保护。在现有体制下,应当首先突出银行机构“三道防线”的主体责任,并对其“三道防线”实施行为监管,推动银行不断前移风险管控关口,最终形成第一道防线能够有效控制主要风险并有效保护消费者合法、合理权益的局面。(2) 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分业监管的专业化优势,树立整体视角和思维,综合考虑货币市场、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等不同行业、不同市场相互之间的影响,将金融体系作为一个整体,从宏观经济发展的整体出发,注重金融政策措施和执行的统筹协调,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监管。(3)进一步改进完善微观银行业监管,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切实转变职能和作风,简政放权,建立公开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一是优化市场准入。继续简政放权,还权于市场,让权于社会,放权于基层。还权于市场,就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能够管理好的事项,就要把权力交给市场主体。让权于社会,就是把社团组织管理更有效率的事项, 就让给行业协会来管理。放权于基层,就是基层监管机构能做的事,按照权责对等原则,就交给基层监管机构去管理。二是推进分类管理。当前要改革完善银行业分类分级管理,探索按照资产规模、业务复杂程度、系统重要性、管理能力等因素,综合设计分类标准,实行有限牌照制度,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差异化定位,特色化发展。 三是完善监管规则。 坚持微观与宏观审慎监管相结合,完善监管制度,维护银行体系稳定。推动资本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的落地实施。加强功能监管,促进各类机构在统一规则下的公平竞争。 制定统一的不良资产处置办法,规范银行呆账核销行为,防止道德风险。加强监管法规清理,强化部门规章的规划立项、审查备案、评估检查工作,促进依法监管。四是改进监管方式。充分利用非现场监管系统、风险预警系统,完善监管评级标准,提高数据质量,精准定位风险,加强系统性风险监测,提高非现场监管的水平。科学立项,突出重点,提高专项检查比重,探索通过整合集中等方式组建专业检查队伍,充分运用现场检查分析系统,加强处罚问责,提高现场检查的有效性。(4) 坚持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统筹考虑我国经济发展周期和金融市场发展变化趋势,科学制定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杠杆率、流动性、贷款损失准备等监管标准,合理确定监管要求,体现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要求,及时、充分反映我国银行业面临的单体风险和系统性风险。

2. 改进监管技能。长期以来,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风险监管中往往注重定性分析,重点监管银行贷款投向的合规性、安全性等,主观性较强,而对银行风险识别、计量、监测等往往缺乏量化分析手段。因此,各部门应结合大力推动商业银行新资本管理和流动性风险管理等办法有效实施的契机,推进银行业风险治理改革。(1)引导、督促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对资本和各类风险计量的制度方法,优化信息系统,提升数据质量;加强与内部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明确发展目标和风险偏好,提出科学的资本规划;强化管理,不断优化风险计量工具,完善风险管理政策与流程,健全风险制衡机制;持续改进风险管理,积极开发运用新型风险计量工具,提高风险识别和计量的准确性。(2) 加强监管人员和银行业高管人员的培训学习,引导银行准确计量监管资本要求,全面覆盖各类风险,构建全面风险管理架构,健全内部资本评估程序,强化银行业稳健运行的微观基础。(3)引导、鼓励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开展资本创新,推动新型资本工具发行,拓宽资本补充渠道。(4)提高监管有效性,通过监管规章、制度管住银行风险行为;通过市场准入把好准入关口;利用好银监会开发的“1104”系统、风险预警系统,完善监管评级标准,提高数据质量,精准定位风险,加强系统性风险监测,提高非现场监管的水平;科学立项,突出重点,提高专项检查比重,通过整合集中等方式组建专业检查队伍, 充分运用EAST系统,加强处罚问责,提高现场检查的有效性,及时确认风险,对银行出现危机隐患能够有适当的危机处置安排。

3. 提高监管队伍素质。监管事业,人才为本。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日新月异,银行业监管面临新要求,监管人员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一是努力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监管理念、制度和方法,加强人才开发、引进和培养,提高监管人员待遇,以良好的薪酬待遇、事业安排吸引商业银行优秀专业人才加入监管队伍,努力打造知识型、专家型的银行监管队伍,以专业化的有效监管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有效管理风险,稳健经营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全面提高银行业监管专业化水平,加强现代经济、金融理论和监管新理念、新规则、新技术的学习培训,努力掌握国际银行业发展与监管的新技能,及时把握国际银行业发展与监管动向,提高银行业监管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栾锋. 汇丰银行管理经验对于银行业监管的几点启示[N]. 金融时报,2009-06-29.

[2]胡艳超. 汇丰银行应对金融危机的管理经验与启示[J]. 中国金融,2010(2).

[3]高连水,方海波. 国际大型银行经营转型的经验及启示——以汇丰银行、富国银行为例[J]. 农村金融研究,2013(11).

[4]祁斌. 综合经营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 中国金融,2014(2).

[5]杜静. 汇丰银行的实践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启示[J]. 福建金融,2010(1).

(责任编辑:龙会芳;校对:卢艳茹)

猜你喜欢
汇丰银行银行业风险管理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汇丰银行
汇丰银行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网络攻击瞄向金融圈 金融网络安全警钟敲响 汇丰银行“DDOS攻击事件”始末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