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文化建设问题

2015-05-30 04:55丛雨
新农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城镇城镇化规划

丛雨

国家将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次,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热点话题,但一些建议更多从城镇经济发展、土地开发利用、人口转移安置等角度出发,缺少文化建设的视角。为城镇化而城镇化成为当下城镇化过程中的普遍弊病,那么当大量城市新区沦为“鬼城”时,如何实现具有文化特色的城镇化更是摆在建设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其实,城镇化建设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关键所在,因为有文化的城镇才具有凝聚力和感召力。借鉴国内外城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我们不应该重蹈重经济轻文化、先经济后文化的覆辙,而应该在这一国家战略实施之初,就将文化要素放在与社会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各级政府在推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 文化建设在制度规划中所占的权重不高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指出“一些农村地区大拆大建,照搬城市小区模式建设新农村,简单用城市元素与风格取代传统民居和田园风光,导致乡土特色和民俗文化流失”,要求各地“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以上表述体现了国家倡导追求以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为取向的新型城镇化目标,通过城镇建设能够体现各地历史、地域民俗或者民族特点的特色城镇,预防民俗文化的流失。但除了这些表述之外,纲要规划更多地阐述经济、管理、产业聚集、人口、公共服务等方面,因此,在将来的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应该强调文化建设,突出文化要素,重视文化方面的规划与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中对文化细节的考虑相对较少。各地政府在地域经济利益驱使下,新型城镇化很容易重蹈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的覆辙,缺少对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导致新型城镇化建设缺乏文化动力。文化是新型城镇的灵魂,是一座城镇的现在,也是未来发展的精神基石。因此各级政府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把文化建设纳入城镇建设的总体布局中,着重打造城镇化的“软实力”。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各地政府应始终以文化的“软规划”引领建设的“硬规划”,使文化规划成为城镇化建设总体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规划指标体系中应该包括传统文化、城镇风貌、现代文化、文化坐标等要素,让城镇既体现现代文化气息,又有浓重的、深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魅力。文化规划是城镇特色发展的体现。在定位特色文化的同时,必须对文化规划进行精心设计。通过规划的设计与实施,使文化的发展战略和当前目标保持长期与短期相结合,避免短期效应和短期行为,推进城镇化建设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文化规划要强调“三性”原则,一是科学性,要求新型城镇文化的内涵和创新、文化产业的建设、文化发展的趋势都必须满足新型城镇发展的内在要求;二是权威性,文化规划一旦确定,就应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贯彻落实,决不能朝令夕改,随意变动,避免文化规划中的领导意志、部门行为等现象;三是超前性,文化规划从制定到落实有一定的时间周期,因而它必须前置于新型城镇的文化建设,要保证起点、时间超前。文化规划不仅规划现在,而且更要着眼于未来,新型城镇规划最好体现今后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远景发展。

2 传承历史文化、挖掘历史积淀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是中国最鲜明的地域文化传统,各地政府应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城镇发展是一个自然传承和积累的过程,是各方面逐步演化的结果。一个城镇的风貌不仅体现在街道的布局、高楼大厦的外部形态上,更体现在文化的积淀和历史传承的精神内核上。新型城镇化要做到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前景,就必须强调传承历史文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有坚定的决心,强调文化建设理念,完善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措施,其重点就要把握四个方面的原则。

2.1 文化传承的真实性原则

城镇的历史文化中,蕴含的历史信息与文化的真实性是直接相关的,历史文化价值只有在真实的载体上才得以完整的体现。文物史迹不能推倒重来,我们要保持坚决的态度和采取刚性的标准,对老街区、老建筑、老民居进行保护和修缮,并尽可能保持其价值的完整性。

2.2 文化传承的开放性原则

一座新兴的城镇要想具有持久的发展动力就要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胸怀,不断推动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增强城镇的软实力。

2.3 文化传承的生态性原则

城镇建设不仅要依托自然,而且也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做好这一点,除了保护好自然生态,更要保护好地方的文化生态。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4 文化传承的群众性原则

文化的传承要有持续的生命力,就必须根植于群众。让群众积极参与文化保护,并从历史文化保护中获益。

3 积极打造现代文化平台

积极借鉴现代城市规划理念和现代城市管理经验,从商贸文化、社区文化、娱乐文化、广场文化、教育文化等方面,加强新型城镇的文化建设,塑造现代城市文化形象、增强新型城镇的文化活力。

4 建立健全城镇文化服务体系

集中力量建设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各级政府应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拿出一部分财政资金建设典型的公共文化基础工程,例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成为新型城镇的文化中心。各区县也要建设完善县级文化中心,打造城市文化“会客厅”。创新社会管理,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和体育健身等设施,在新型城镇内部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尤其是市民生活的主要载体——社区(小区)要按标准配套公共文化设施,形成网格化文化服务。

5 大力发展城镇文化产业

各地政府可以将文化产业建设纳入新型城镇的发展规划目标,重点打造三大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业。各地政府可以根据自身的自然地理特征、风土人情、历史文化遗产来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文化旅游产业。文化传媒业。加快新型城镇区域内大众传媒业的发展,例如报纸、电视台、广播电台、新城网等发展。文化娱乐业。重点发展综合性、规范化、上规模、上档次的文化娱乐产业,推动演艺和会展经济发展。加快发展创意设计、网络文化等新兴文化产业。

综上所述,新型城镇建设进程中,各级政府应该通过文化规划和定位,依托特色的历史文化优势、地理区域优势、自然景观优势、人力资源优势等,在文化坐标建设、城镇文化氛围培育、文化产业开发等方面精心规划,是提升新型城镇活力和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猜你喜欢
城镇城镇化规划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文化边城镇远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
城镇医保支出为何跑赢消费支出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