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
从摩西奶奶到梵高奶奶:
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1961 年过世的摩西奶奶,是一个
闪光的开始。
她一直住在弗吉尼亚州打理农场,76
岁开始画画。她的画受到很多人喜欢,80
岁办了个展,声名远扬,100岁时她的作品
和故事启蒙了一个叫春水上行的日本青
年。在她的鼓舞下,春水上行坚定地写了
下去,他就是后来的渡边淳一。
类似于摩西奶奶,无数女性开始了
她们的“战斗”。中国则出了个梵高奶
奶。
梵高奶奶叫常秀峰,生于1936 年,
2003 年第一次出远门,从老家河南方
城县到了广州,不会写字的她拿起孙女
的蜡笔画家乡的山楂树给娃儿看。
2006 年,常秀峰在《鲁豫有约》节
目中说:“要我说,梵高的那幅画(《星
空》)我看不懂,可梵高画的向日葵没有
我画的好。向日葵不能搁在花瓶里,没
有水和土,它会死。”于是,她被人称为
梵高奶奶。
是乡愁点燃了她的绘画世界。在
她的笔下,向日葵以稚拙的方式生长,
田野里躲藏着兔子和松鼠,山上的柞蚕
和它们的茧也变得很漂亮……乡村生
活很少以这种清新的方式呈现。
她先后出版了《梵高奶奶的世界》
《俺们农村》,还为赵瑜、舒飞廉的图书
配画。陈丹青称她的画“有质朴的震撼
和心灵纯净的体现,她用纯真无瑕的眼
睛,去观察和感受生活的真谛”。用绘
画完成了对70 余年生活的总结,常秀
峰打开的新的窗口,不仅开启了自己生
命的无限延续,也让她的价值得到最佳
体现。
还有一位有名的乡下大妈——
2010 年去世的郭凤怡。这位农村大娘
最洋气,画的画儿去了纽约、伦敦、巴
黎、巴塞尔各大博览会,在北京办过几
次个展。其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结构均
来自于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包括古老
的宇宙观、针灸穴位图、传说预言、三皇
五帝、河图洛书、帝葬和占卜等。
2013 年,郭凤怡是威尼斯双年展
主题展参展的两位中国艺术家之一,同
时,她也参加了6 月在伦敦海沃德美术
馆新展《宇宙的另类指南》。虽然她已
经于2010 年去世,但对她的画作的艺
术评论依然在继续。在所有的老太太
中,可能郭凤怡的画给普通人带来的观
赏难度是最大的,带来的深度思考是最
多的。
在文字里探讨宇宙和爱情的
女人
不合常理的,似乎是正确的。
姜淑梅是一个类似于梵高奶奶的
奶奶,不过她不画画,而是写作。
她1937 年生于山东巨野,1960 年
跑盲流至黑龙江省安达市,做了20 多
年家属工。早年读过几天书,忘得差不
多了。1997 年开始认字,2012 年开始
写作。2013 年4 月起,部分文字刊于
《读库》,并陆续刊于《新青年》《北方文
学》等,10 月出版第一部作品《乱时候,
穷时候》。
她阅历丰富,历经战乱、饥荒年代,
笔下故事篇篇精彩传神,每个字都“钉”
在纸上,每个字都“戳”到心里。部分文
字面世后,好评如潮,感动了众多读者
和网友。
2014 年8 月,她出版了第二部作品
《苦菜花,甘蔗芽》。
作家王小妮说:“在二〇一三年,我
们正像遇到一个偶然现身的隐士一样,
碰到了也许会被写它的人彻底深藏,永
不为人所知的一本书。姜淑梅的作品
是我见到的第一本纯正的‘听老人讲故
事的书。可以想象,类似的讲故事的
人将越来越少,因为他们存在的乡土已
经面目全非,他们也许成了最后的讲故
事的人。”
人生不是一条坦途,不管是绘画还
是写作,都是对庸常生活的叛逆。姜淑
梅只是释放出了生命中的一个久被压
抑的因子。
在文字的世界里得到灵魂的救赎
的,还有余秀华。
从大赞到质疑,无论“中国的狄金
森”这个称呼是如何拗口,余秀华毕竟
已经领到了诗歌的话语权,用分行的文
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在诗早已被
抛弃的当下,确实难能可贵。诗集《月
光落在左手上》和《摇摇晃晃的人间》成
为畅销书并在台湾出版,余秀华走出村
庄,走向更遥远的城市和人间。
她在一首题为《渴望一场大雪》的
诗中写道:“因为我依然是污浊的:这吐
出的咒语/这流出的血。这不顾羞耻的
爱情,这不计后果的叩问”。依然是挣
扎,依然是从那个叫横店村窜出来的瘸
腿女人,一个自顾不暇,还要探讨宇宙
和爱情的女人。
现在的余秀华,已经逐渐淡定,经
历了刚走红时的无所适从,她熟悉了媒
体的虚伪和矫饰,学会了怎样利用传
媒,也不再向这个世界掏心掏肺。她成
了“我们”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