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文颖
摘 要:对于越来越呈现疲软态势的电影与电视,我们发现,很多创作已经显得黔驴技穷,电视剧的各种形式却换汤不换药,综艺节目的抄袭之风,电影的一锤子买卖,那些既能够抓住观众心理,又不丧失作品质量,不靠低俗献媚赚取吸引力的精品越来越少,在充斥着美剧、韩剧、港台剧的市场中,国产影视作品越来越失去市场,本文将从国产剧的题材、剧本荒、价值观缺失三个方面来分析当下的影视文化存在的特征与问题。
关键词:影视文化;抄袭模仿;影视剧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J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5)10-0055-02
一、引 言
影视节目的题材越来越贴近现实,不管是现代剧、古装剧还是穿越剧,亦或是各种综艺、访谈类节目,五花八门的形式,却是不变的内核,那就是贴近我们的生活,反映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状态和问题。
例如:1.中国千年传统固化下来一个模式,那就是婆婆、媳妇、小姑子,这成为天然的矛盾、戏剧冲突点,还有一个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男人,便上演了一幕幕中国式的婆媳斗争。早期的有《婆婆、媳妇、小姑子》,近期热播的有《我的野蛮婆婆》《当婆婆遇上媽》《双面胶》《婆婆也是妈》《婆婆来了》《媳妇儿的美好时代》《麻辣婆媳》......这类题材可以说数不胜数,充斥荧屏;2.现代青年的生活压力问题,涉及到相亲、买房、工作等,例如:《咱们结婚吧》《大男当婚》《大女当嫁》还有一些综艺节目包括江苏的《非诚勿扰》、湖南的《我们约会吧》、浙江的《为爱向前冲》、东方的《百里挑一》等等,都反映了现在剩女、剩男问题。《奋斗》《蜗居》《北京青年》《裸婚时代》等电视剧中的高房价、高工作压力等问题无一不是当下年轻人面对的现实社会问题;3.各种社会矛盾也是表现的重点,表现婚姻问题的《中国式离婚》《经营婚姻》,表现医患关系的,甚至成为了一种类型——医疗剧,有《心术》《医者仁心》《产科男医生》等。
从荧屏上的热播剧类型可以看出,反映现实的电视剧还是占有很大比例的,这说明创作者将目光放在了与百姓息息相关的生活上,是导演关注民生,希望能够通过艺术作品起到一定的“移风易俗”,改变不良社会现象的目的。
二、当下影视节目存在的问题
(一)贴近现实,但没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现实主义的艺术作品天然的具有针砭时弊,关怀民生的作用,就像古代的诗,“兴观群怨”,起到上听下达的作用,然而,有些现实主义作品却没有达到这样的目的,用的是现实的题材,反映的也是现实的问题,却没有“高于生活”,反而“困于生活”,没有艺术作品该有的高度。比如《婆婆遇上妈》,的确,在生活中婆媳、亲家的关系十分微妙,也比较难处,但作品却为了矛盾而矛盾,不惜创造一些在生活中几不可见,让人发笑的矛盾,实在是低估人们的水平。同时,也没有正确的引导,会营造一种氛围,婆媳就是这样的,让一些较缺乏判断力的人也模仿这种处理方式,反而引发了更多的矛盾;再比如前段时间非常热播的《非诚勿扰》已经从一个相亲节目变成了一场秀,出现了很多雷人的语录,无一不在传达着“被金钱绑架爱情”的爱情观,虽然现实中的确有这样的情况,但电视节目的放大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不知是否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呢?
所以,毕竟艺术不是生活,就像《人间喜剧》被誉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但作为名著,他可绝不是简单的照搬展现而已,而是经过了作者的加工,赋予了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作者思想。所以,我们的影视作品也是要像《人间喜剧》这样的名著那样,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也有一些作品对现实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思考,非常准确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比如《蜗居》。当结婚遭遇买房就会碰撞出很多无奈,电视剧《蜗居》正是把这种生存现状赤裸裸地呈现在荧屏上,高房价、高压力下的人们的选择,是屈服还是抗争?编剧六六说:“每一个在写字楼中拥有1平方米隔间、月月还房贷、出门坐公交、中午吃盒饭的人,都能从剧中找到自己的影子。[1]”剧中低沉的男中音平静的讲述,都在启发人们进行思考,告诉年轻人不要流于生活的潮流,不要游戏人生,虽然年轻,但年轻不是挥霍的资本,而是奋斗的时机!
纵观近年来的现实类题材影视,除却一些的确有现实意义的优秀作品外,大多都表现出无病呻吟,为矛盾而矛盾和跟风拍摄的现象,其深刻原因是剧本缺乏和剧本单薄,没有丰富饱满、动人曲折的情节,没有真正挖掘到生活的故事点。所以,现在面临的真正问题是剧本荒的问题!
(二)剧本荒,抄袭、模仿之风严重
据广电总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11年国产电影故事片558部,电视剧约1.5万集,电视动画片超过4000个小时。仅从产量上看,我们已高居世界第三,而电视剧产量也已位居世界第一[2]。然而在这些数字背后,经典的,拿得出手的优秀作品却少之又少,作品质量成为最大问题。
导演张艺谋对剧本缺乏问题发表看法:“我们总说增加了多少银幕,文化产业、电影产业如何飞速发展,但我要告诉你的是,剧本荒依然非常严重!市场发展这么快,需求量这么大,好剧本却根本跟不上,粗制滥造和快速类型化、复制化,都导致了市场畸形,引发观众流失。[2]”
可见,在张艺谋看来,影视创作好剧本匮乏已到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地步。
到底是什么导致了现在的剧本荒呢?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找到问题:
1.社会教育单一,使得创作者经历类似,难有丰富的生活感触。想想以往的优秀作品,不论影视作品还是文学作品,创作者一定具有丰富人生经历。曹雪芹只有经历从家族显赫到家族败落,才会激发他的创作冲动,写出《红楼梦》;杜甫经历了盛唐由盛转衰和安史之乱这样的历史大事件,他的诗歌才会显得那么丰富,既有盛唐的洒脱,又有国家衰败后的忧国忧民,呈现了唐代盛转衰真实的历史面貌,他的诗才会被称作“诗史”;姜文出生于1963年,经历了动荡的文革,四处迁移和部队的特殊环境,这些经历大大丰富了他的社会阅历,才会有《阳光灿烂的日子》这样唤醒一代人记忆的电影。
“国家不幸诗家幸” 其实就是乱世使得人们的生活经验大大丰富,有阅历就会有感悟,阅历越多,感悟也越深刻。经历使他们看的更多,看的更深、更透,更能清楚的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才会创作出有思想内涵的作品。
然而,当50、60后渐渐老去,80、90后纷至沓来,却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80、90是踏着几乎一致的步伐,没有父辈们丰富的人生经历,也就没有了丰富的故事源泉,接受着统一的教育,一致的考核制度,一样的价值观灌溉,也塑造出了一批生活经历相差无几的写手,只能在前辈那里听听故事。
在开放自由的创作氛围里才能产生出像唐代诗歌那样的惊艳之作。唐诗是不可逾越的高峰,正是因为在那样的社会环境里,人们的思想自由不受约束,当然会激发出无尽的智慧。尽管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我国价值观已经出现多元化,但是,我国对于人生道路、成功标准、幸福标准却没有多元化,这就导致大家的人生轨迹并没有因为自由而多元,没有多元的人生轨迹,就難有丰富多彩的人生感悟。
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此大规模的统一教育几乎没有,即使在古代,科举也只是少数人,况且很多优秀的作品并不是出自科举场上的佼佼者,而是出自民间那些经历丰富的文人。
所以,自由的社会氛围、多元的教育模式,多向的评判标准才是艺术家们创作的良好环境,就像有人说艺术家距离疯子只有一步之遥,开放的社会才会让这群“疯子”脑子活跃,想法不断。
2.编剧的生存环境堪忧。不管到哪个时代,做什么工作,生活都是首要问题,当下影视圈中,最看重的是演员,下面是导演,再然后恐怕才轮到编剧吧,横向比较其他国家演员的薪酬,中国的演员薪酬太高,泡沫很大,一部影视剧下来,大半部分被演员拿走了,编剧薪水太低,当然激发不起创作的兴趣。另外,也会导致粗制滥造,单纯卖钱的剧本产生,急功近利,难以有坐下来千锤百炼的剧本,像《红楼梦》这种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放在现在不早赔死了。
之前,关于苏越诈骗的新闻,且不说诈骗事件本身,如果他身在国外,这么一个优秀的音乐人,只怕只要一首《黄土高坡》这样传唱规模的歌曲,他一辈子都不用愁钱了。
所以好剧本一定要给好回报。
(三)充斥西方行为方式和价值观,优秀的传统价值观缺失
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西方的各种思想深刻的影响着中国的社会,当然,像自由、民主、开放的观念对于中国社会是很好的,他大大的解放我们的思想,但是,对于传统文化,我们也要择其优者而发扬,否则,其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丢失了,民族就不成为民族了。
但在现在的电视中,我们越来越看到民族传统的美德在丢失,电视里孩子和父母肆无忌惮的顶嘴,还直呼父母的名字,这恐怕不是民主的实质,这样影响下的孩子自然不尊重父母,不体谅父母,进而不孝顺父母,空巢老人越来越多。
在韩剧和日本电视剧中,处处体现着各自的文化,见到长者的作揖、鞠躬等,让人一眼看去,就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作品,这些形式化的东西也在仪式般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民族的品德,增加了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然而,在中国的影视作品中,无论形式还是实质,却很少见到标志着中国特色的文化。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教人做人的道理,世世代代在这样教育下的中国人都是十分有气节的,将这些优秀的美德运用在影视剧作品中将有着非凡的力量。
三、结 语
当下的影视文化呈现出很多特征,也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很多源于我们正处在大变革的社会环境,我国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价值解构和重组,在这个阶段,影视文化也呈现出了这个特殊阶段人们价值观的迷茫。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进程中,金钱被置于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绑架着人们的一切,亲情、爱情、友情等一切都变的不再纯粹,影视创作的杂念也难以避免,迎合大众的娱乐心理,释放大众的生活压力,作品的质量自然会被放置一边,也许,再过几年,当人们生活水平提升,国家制度完善,人民福利有保障时,精神的需求将推动我们的影视行业攀向高峰。
参考文献:
[1]张钢.《蜗居》反映城市人们生活状态[N].每日新报,2009-10-15.
[2]于帆. 国产影视剧本"缺"在哪? 3000万元征集好剧本[N].中国文化报,2012-03-05.
[责任编辑: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