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丽
暑假开学后,娘家小侄子开始上小学一年级,他每天的午饭和晚饭都在我家解决,晚上做完作业,他爸妈再接他回家。侄子7岁,儿子10岁,一小一大,日常诸事我不自觉就偏向侄子。一来二去,原本乖巧懂事的儿子不乐意了,于是发生了一系列“排外”以及“反排外”的故事。
我到底是不是你的亲儿子
镜头一:
老公买了一大兜水果,儿子赶紧挑拣一番,大部分藏起来。茶几上只留下几个小的、瘪的,可怜巴巴地摆放在那里。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嘘了一声,指了指日历:明天是周一,小弟弟要来。
镜头二:
帮儿子整理书桌,无意间看到一篇日记,是写给舅妈的。大意是盼她早日将小侄子接走,说自己实在不能容忍下去。因为好吃的东西,总是要和他分享。分享的,除了吃的,还有妈妈对他的爱。作为哥哥,两个人犯错,妈妈总是先批评他……他快要窒息了。
……
午饭时,按惯例分发碗筷,先给小侄,再给儿子,我以为一切正常。然而那天,平时一进家门就跟我喋喋不休地汇报班级情况的儿子突然缄默了。分发碗筷的时候气鼓鼓地瞪了我一下,又转向小侄子,挑剔起他的毛病来:“你看你,吃饭多脏,手都没有洗干净。”“吃饭喝汤的时候,你不要那么大声,好不好?西方的标准里,出声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小侄子被弄得很尴尬。我觉得有点过分,就开始介入:“他才7岁,不要太苛刻了,你上一年级的时候还不如他呢!”
一句“你还不如他呢”,像导火线,引爆了儿子潜藏多日的不满:“我哪里不如他?我学习比他好,我唱歌比他好,我比他懂事,我比他帅……”
这小子,连帅不帅都成了理由,真叫人哭笑不得。这边哭得稀里哗啦,那边小侄子吓得直愣愣不知所措。
若在平时,只要呼喝几声,他也就住口了。这次不行,你声音高,他声音更高。你嫌他不谦让不宽容,他的理由比你还充足:“凭什么总是我让着他,自从他来了,好吃的都是先让他选,玩具先让他玩,吃饭挑选碗筷也是先让他……到底,我还是不是你的亲生儿子了?”
这番话,让我一时语塞。
好不容易安抚好了儿子,我自己陷入了深思:没想到,大人眼里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孩子的眼里却如此重要。也不能怪他,到底只是个10岁的孩子,一直生活在以他为中心的氛围里,有个性,要强,好胜,即便平时乖巧,却不明白何谓真正的宽容和谦让。要想作为独生子的他学会与人相处,小侄子的到来既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遇。打定主意,我从此暗暗留心起来。
请让我来帮助你
小侄子喜欢玩拼装玩具,但往往不得法,加之性情急躁,所以三分钟热度一过,好端端的零件往往只剩下断肢残骸。有一次,小侄子新买了一盒拼装玩具,看了半天图纸,愣没装好一个翅膀。无奈之下,过来向我求援。我假装不会,故意嘟囔给儿子听见:哎呀,这么难的图纸,得脑子非常好使才能记得住啊……儿子开始向这边观望,眼神里分明写着:哼,对我来说不过小菜一碟。
看看时机成熟,我让小侄子去找哥哥求援。百般恳求之下,儿子慢腾腾地走过来。他认真看了看图纸,一边看,一边琢磨,半盏茶的工夫,一架飞机模型就装好了。小侄子拿着飞机,由衷地夸赞:哥哥,你真厉害!
儿子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笑容。
学校里搞科技发明大赛,儿子制作的坦克缺少合适的发动机。周一中午,小侄子神秘地从书包里掏出一个小盒子,打开一看,正是儿子需要的发动机。小侄子说:哥哥,这个送给你。我问他,发动机从哪里来的?他说,哥哥急用,就把自己的赛车拆了。
那次比赛,儿子得了一等奖。拿到奖状之后,他特意跟小侄子合影留念,说要感谢弟弟的帮助。
趁热打铁,以后凡是侄子为难的地方,我都要他去请教哥哥。儿子出马,往往手到擒来,两个小脑袋常凑在一块琢磨玩具,也常常在一起做游戏,他们的关系逐渐融洽起来。
有一次,我故意说:“唉,我小侄子太笨了,啥事都没我儿子做得好。”儿子马上反驳说:“不对,他学东西挺快的,除了粗心,没啥大毛病。”
多个弟弟有啥好处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表面看是烦恼,但换个角度看,却是快乐。如果能教会孩子及时调整心态,让他学着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这可是一个大本事呢!
由于学生放学早,而我下班晚,我干脆把带小侄儿回家的任务交给了儿子。说实话,虽然离家很近,但仍然有点不放心。
刚开始接受任务,儿子很高兴,自信满满地保证把这个任务完成好。然而时间一长,小侄子贪玩的本性暴露出来,两个孩子经常在路上耽搁十多分钟才能到家。儿子做事的计划性很强,到时间达不到目标,他很不习惯。于是开始告状,发牢骚。最后干脆提出把这差事还给妈妈,他自己乐得逍遥自在。
凡事哪能半途而废?当天晚上,趁他心情不错,我给他讲了《老奶奶和两个儿子》的故事。老奶奶的儿子,一个卖伞,一个卖布鞋。晴天,没人买伞,老奶奶替卖伞的儿子发愁;雨天,没人买布鞋,老奶奶又替另一个儿子发愁。但后来,有人告诉她,晴天,卖布鞋的儿子会发财;雨天,卖伞的儿子会发财。之后,老奶奶就再也不苦恼了。
讲完故事,我给儿子分析:有个弟弟,虽然多了份照看他的责任,但是你想想,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什么意外收获呢?
儿子低头想了想,说:“我感觉在他面前,自己长大了。领着弟弟去上学、放学,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我继续引导:“外人对你有什么评价吗?”
“叔叔阿姨都说我像个大人,会照顾人了。还有你,妈妈,不也总说我比以前懂事了吗?”
呵呵,我点了点头。是啊,个人的成就感、父母的赞许和别人的肯定,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你对弟弟的关爱,都是你付出之后的收获啊!
儿子点头称是。
我知道,儿子其实是那种天性善良的孩子。反思自己,过去总把他当大人看,以为大了几岁,他凡事就该忍让。其实,这种期许未免高估了孩子。试想,假如每一次的忍让和宽容,得到的只是消极的结果,比如,好吃的他总得不到,心爱的玩具他总不能先玩,时间久了,孩子自然没了积极性。此时,需要父母有意识的赞许和肯定,哪怕是一个爱抚的动作,一个亲切的眼神都是极大的鼓励。
现在,两个孩子的矛盾和冲突越来越少。回到家,他们争着给我提包,帮我扫地,分发餐具……我感觉,他们一天天地长大了。这种成长,让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陪同孩子成长的这些日子,我深深感到,与其说爱是一种本能,不如说是一门艺术。教会孩子与人相处,其实就是学会尊重和分享。爱,也只能在感受和给予中才能得到升华。
编辑 刘建淑 3146063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