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
新训结束后,我被分配到了五连。那时候连队文化高的人不多,大部分人表上填的都是“高小”。我高中没毕业,文化程度算是高的。上个世纪70年代初,部队政治活动较多,连队领导经常让我写发言稿、出黑板报、编节目,甚至画漫画。我是初生牛犊,来者不拒,什么任务都敢接。自认为受重视,感觉好得不得了,但最被战友们认可的还是歌教得好。
说起教歌我还真不含糊,上初中时,在文艺宣传队待过几天,识些简谱,有点基础。按照培训时学到的知识认真备课,不但抄写词曲,还反复试唱练习。记得第一次教歌,全连百十号人集合起来,连排干部坐在前排,眼睛都看着我,立马紧张得我身上冒汗、脑子发蒙,事先准备好的词都不知跑哪儿去了。指导员鼓励我说“别着慌,慢慢来”,我才稳住神放松下来。
随着时问的推移、经验的积累,逐渐增强了信心,越来越讲究方法。每次教歌,我都先示唱,讲歌词大意,再教谱,分句练,随后就是轻声跟唱和分班排测验,把大家积极性调动起来。军人唱歌,指挥和起头很重要。起头前,你要找到这首歌的最高音阶,估计能唱上去,再按音阶往下顺溜找到第一句歌词的第一个音阶,这时的高低正合适,不像有的人一起头就高,弄得大家声嘶力竭没法唱。记得连队有一年分散执勤,我便骑着自行车到执勤点逐班逐排地教,风雨无阻。功夫不负有心人,连队的歌越唱越好,还在上级组织的歌咏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
歌唱得有了一定水平,战士们就不满足于那么几首队列歌曲了,说只唱“说打就打”没啥意思,得整点抒情好听的歌来唱。记得当时有部新片叫《青松岭》,那里的插曲很好听,我们连便率先学会。有时全营集体活动时,屁股还没坐稳,两侧兄弟连已开始叫阵:“五连的赶大车,快!快!快!”我便毫不含糊地指挥全连唱了起来:“长鞭哎,那个一呀甩哎——叭叭地响哎——哎哎嗨咿呀——”嘿,别看不是队列歌曲,照样唱得群情激昂,有滋有味,从此五连唱歌的名声大振。
我不但指挥全连唱歌,还指挥过全营唱歌。通过教歌,我锻炼得不那么内向腼腆,以至于当老同学来部队看我时都说:“当了两年兵,连性格都变了。”
不久前我到一个中队检查工作,正赶上开饭前唱歌,只见战士们脸涨得通红,脖子上青筋凸显,扯着嗓子喊成一片,声音不小,但没旋律,没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愣没听出唱的是什么歌。我说你们这是要气死作曲的人呀。再问中队干部,说没人会教歌和指挥唱歌,中队长说他们是“以老带新,一直都是这么唱的”。我说,你们这是“吼歌”,不是唱歌,唱歌是军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体现精气神,也是一种文化渗透和熏陶,展现的是一支部队的文化底蕴……我还给他们讲了我以前教歌的故事,他们听得津津有味。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