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心
赵老师:
您好!我家孩子三周岁八个月,上幼儿园一年了。可是有个问题,我和幼儿园的老师看法不一致,那就是孩子做错了事就一定要“骂”他吗?
从孩子出生到现在,孩子犯了错,我们从来就是以说道理的方法来引导。比如他不吃饭了,我们就比着他的个头跟他说:“不吃就不长个子了,宝宝以后就只能这么高了。”然后他就会吃了。可是,幼儿园的方法是“骂”孩子。老师给我的意见说我们的孩子很爱哭,平时在家有不对的要多“说说”(骂)他,不然以后咋进入社会?你看其他的孩子都不像他那样。
孩子挨老师“骂”当然会哭。我是不主张“骂”孩子的,但是他在幼儿园又难免会遇到这样的事。我也跟老师交流过,说我们家是以引导为主,他很少挨“骂”。可我就不知道为啥其他的孩子就不哭呢?是他们被“骂”惯了就无所谓了?还是我的孩子内心太脆弱了?还是用老师的话就是他脸皮太薄了?
佳豪妈妈:
你好!你提出的问题中,有一个概念很模糊,那就是“骂”。现在,很多孩子把家长或老师正当的批评也称作“骂”,成年人也有这么表述的。但如果你仔细盘问孩子,原来他们会把比较严厉的、不爱听的批评,统称为“骂”。我猜测,你在问题中说到的“骂”应该是比较严肃的批评。孩子做错了,就一定要严厉批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孩子犯错误,说服教育更可取
我赞成你们做家长采用说服教育的做法。对小孩子,就是要用管教小孩子的方式方法去对待。家长要有耐心,结合孩子的切身利益给孩子讲道理。像你们给孩子讲不好好吃饭,个子就长不高,这样结合孩子的切身利益说服教育,很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如果再加上“长不高,就跑不快,排队就排不到前边,就拿不到高处的东西等等”,可能教育的效果更好。这样引导孩子,孩子一般会接受的。
对小孩子,我主张还是要多“哄”。不能像对待大人一样简单,是就是,非就非,长篇大论也不适合。小孩子不听大人的话,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靠臆测、靠猜想,要试着用多种的、适合孩子个性特征的方式方法去开导孩子。因为孩子往往不明白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理由,教育者不能武断。
老师严厉批评,家长要理解
在管理孩子的过程中,老师可能会有些简单化的处理。家长可以跟老师多沟通,促使老师改正。家长觉得老师管理教育简单化,这跟每个班孩子太多也有直接的关系。
孩子在家里,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有时间、有耐心讲那么多的道理。在幼儿园里,教师面对那么多的孩子,必须要求孩子做到令行禁止,必要的时候还要做到“整齐划一”,这是集体生活所必需的。出现了问题,像在家里那样,一个一个地长时间、耐心地讲道理,那是不大可能的。这就是班级教育、教学的局限。也正是班级教育、教学有这种局限性,才有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如果一个家庭像过去那样有七八个孩子,家长同样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耐心去讲那么多的道理。所以说,幼儿园老师对孩子管理教育要比家庭里更为严格一些,家长应该理解。老师管理严格一些,也有利于孩子将来融入集体生活。
孩子需要的,不能全是和风细雨
对小孩子,批评太多了,也就是您所说的“骂”得太多了,的确不好,有可能会无意之中伤害孩子,或使孩子变得满不在乎,进而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刀枪不入。
但是,对孩子从来就不批评,舍不得批评,只是一味地“哄”,我也是不赞成的。就像有人鼓吹的“赏识教育”,无原则地表扬,孩子怎么做都是好,都是棒。那样,孩子就总也学不会客观地自我评价,将来进入社会,会觉得人人都故意跟他过不去,甚至有可能会发生精神疾病。那样也不好,使孩子变得特别的脆弱,一批评就哭鼻子。“将来怎么进入社会?”我觉得老师这句话问得很对,值得家长深思。
现在的社会竞争有多么激烈、就业有多难、现实生活有多残酷,家长们想必都亲身体验过了。如果我们的孩子从未被否定、拒绝、批评过,没有这个经历,经不起风雨,将来到社会上,一旦被否定、拒绝、批评,比如找不到工作、被用人单位批评或者辞退,孩子会受得了吗?
在人生的道路上,总会有磕磕绊绊,谁也不会总是那样一帆风顺,家长得把眼光放长远一些。
适当的批评,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
我感觉,现在的孩子普遍都很脆弱,经不起一点儿批评,更不能忍受委屈。老师反映你家孩子“很爱哭”,其实就跟你们做家长的娇惯,从来就舍不得“批评”孩子,使得孩子太缺乏心理承受能力有直接的关系。这一点,很值得你们反省、纠正。
教育孩子不要绝对化、不要片面,要全面、要和谐、要多种方式方法并举,该用什么教育方法就用什么教育方法。任何的教育方法都不是万能的,也都是有局限性的,单纯依靠一种教育方法也是不可取的。人们常用的“讲道理说服教育”是有效果,但也不能一味地使用,滥用也会失效。适当的批评还是不能完全否定的,间或地惩罚也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家长该心硬一点儿还得硬一点儿,不能总是心慈面软。过于心慈面软不见得是好事,那样会使孩子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得过于脆弱。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接受批评、否定的承受力,这也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生存能力和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