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办学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2015-05-30 10:48杨美福
云南教育·视界 2015年10期
关键词:文山州办学校企

杨美福

近年来,文山州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各中等职业学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办学,有效解决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不紧密的问题,办学效益和质量不断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

一、校企合作办学取得的成效

目前,文山州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校企阶段合作。主要与广东、上海、福建、江苏、四川等地企业开展合作办学。各学校普遍采取“2+1”办学模式,即两年在学校,第三年到合作办学企业顶岗实习。全州每年有8 000多名学生参与该模式学习。二是校企深度合作。文山市职中、砚山县职中、富宁县职中、三鑫职业技术学院、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等积极探索“校中企、企中校”办学模式,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其中,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与文山通用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开展的合作办学,已成为建立“企中校”模式和校企深度合作办学的典型案例之一。

文山州探索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以来,主要取得5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职业学校办学活力得到增强。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革新了封闭的办学模式,改变了以往职业教育教学普通教育化的现象,促进职业教育学校办学定位逐步回归本真,逐步走上現代职业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路径,逐步承担起职业教育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使命,有效促进了职业学校办学观、教学观、管理观等的转变,使学校办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与用人企业需求相融合,切实增强了学校办学活力。

二是学校办学条件有效改善。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实训、实践场所和资源,弥补了职业学校教学设备、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提高了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特别是文山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与文山通用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深度合作模式,充分利用企业的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指导力量,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强实训课教学效益,为中职学生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是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长期以来,解决毕业生就业难和学校招生难问题一直是职业学校办学的重点和难点。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以来,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得到增强,职业技能得到提高,大部分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就落实了工作岗位,就业率达97%,月工资约2 000~4 000元。“出口畅”拉动了“入口旺”,今年全州中职招生规模明显扩大。

四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步伐得到加快。全州推行专业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每两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两个月,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制度得到有效落实。2011—2014年,全州职业学校共选派1 790名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提高了教师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水平,教师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带动了学校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改革。2014年,全州“双师型”教师达703人,占职业学校教师的75.2%。特别是文山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与文山通用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深度合作模式,优势互补,打造了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该校先后派出一大批需要转岗的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进行技能培训,接受理工科课程学习,使一批文化课教师成功转型为理工科专业教师。机械分校也从本企业中选拔部分高学历、高技能技术员承担分校的专业课实训教学,经过课堂上的理论“回炉”,技术员理论水平进一步提升,专业技术功底得到充分展示,拓展了中职学生学习的思路与方法。此外,机械分校还与204职业技能鉴定所合作,邀请行业技术专家、企业高技能人才到校担任科任教师。目前机械分校的师资储备已能满足各门专业理论及实训课程教学的需要。

五是校企合作涌现出好典型和好经验。文山州民族职业技术学校与文山通用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探索的合作办学案例荣获“云南省中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案例评选和教学改革研讨活动”一等奖。校企双方在企业办分校,依托行业、企业“工学结合,校企资源双向介入”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地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不仅为师生见习、实训、顶岗实习提供了便利,而且为开展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学交替、“订单”式培养等合作方式提供了借鉴。目前校企双方合作办学逐步转向双方资源介入,涉及人力、物力、财力和权利、义务、利益调整的“深度合作”形式。

二、校企合作办学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校企合作特别是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方面,存在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企业负担过重。技能教学需要耗费企业大量高技能人力;要按国家规定每月支付学生600元的顶岗实习生活补助,加重了企业负担;就业双向选择使得校企合作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往往留不住,企业遭受的损失较大。二是企业有关人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由于企业面临的生产实际,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合作办学的积极性,担心影响生产任务,对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态度不积极,认为这是“出力不讨好”的差事;熟练师傅缺乏带徒弟的积极性,因为对他们来说指导学生实习既影响自己的生产效率减少收入,又要投入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指导,还担心徒弟将来会“抢了师傅的饭碗”。三是企业缺乏资金进行实践性教学研究、培训师资和补助从事实践性教学工作的熟练工人。四是管理机构资金短缺。校企合作办学的组织实施机构(比如机械分校),作为校企合作的存在形式和桥梁,归属和定位困难。同时由于专业和学生规模的限制,自身经济实力薄弱,还要承受与企业一样的税费负担,生存和运作十分困难。此外,校企合作中也显现出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差、适应岗位能力不强等问题,也存在师傅缺乏教育教学能力,而学校教师缺少实践技能、生产与教学不协调等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出台政策和措施,充分调动校企双方合作办学的积极性,尤其是要让企业明确自身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在职业教育中的责任和义务。二是给予校企合作办学一定的资金扶持,主要用于解决企业在合作办学过程中经济负担过重的问题,调动企业更多的能工巧匠从事人才培养工作,建立校企合作办学的长效师资队伍。同时争取减免校企合作办学的相应税费。

猜你喜欢
文山州办学校企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文山州第七次文代会剪影
校企合作五反思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文山州扎实推进油茶产业发展
文山州“利剑”专项行动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