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格雷戈·林恩将德勒兹的褶子论衍生为他的折叠平滑的思想,并在其设计中对加以引用与体现,从林恩作品中弯曲与柔韧、平滑与包裹的两个观点出发,论述褶子论对林恩作品的重要影响,继而阐述出折叠在当在空间设计中的作用。
关键词:折叠建筑;弯曲;平滑;褶子论
一、引言
格雷戈·林恩1964年生于美国俄亥俄州,22岁取得迈阿密大学哲学和景观设计学双学士学位。1987年还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林恩进入埃森曼事务所工作,于 1994 年建立了个人事务所——Greg Lynn Form,地点位于新泽西州的荷伯根市(Hobokon),1998 年,事务所又迁至加州的威尼斯市(Venice)。到目前,林恩的事务所已经建造了韩国长老会教堂、阿姆斯特丹住区改造、辛辛那提学校等多个项目。
二、林恩与褶子论
1993年,林恩作为客座编辑编著了一期A+D杂志的特刊,主题为“建筑中的折叠(Folding in architecture)”,编录了当时对弯曲与折叠空间探索的一系列文章及设计方案,引发了设计师对折叠的发现与思考。
“折叠”思想是从吉尔·德勒兹(1925-1995)的“褶子”论中引申而来的。德勒兹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在哲学、政治、文学、电影等方面都有着无与伦比的开拓性和创造性。他提出了诸如“褶子”“块茎”“游牧”等哲学概念,其哲学思想常被认为是与空间设计方法十分契合的。林恩在《建筑的曲线:交迭的、弯曲的和柔韧的》一文中发展了德勒兹关于“褶子”的思想,并把其中关于折叠建筑的观点提炼出来为大众所接受和认可。
德勒兹认为世界的构成和运行方式就是褶子,整个世界都以不同的方式被折叠进褶子之中,褶子可以被划分为无数的更细小微粒,而这些微粒彼此之间又是相互连续的,正是它们彼此之间的连续性造就了微粒间的无限性。伴随褶子“折入——折出”的运动轨迹,整个世界以弯曲的形式不断进行着折叠。物体是在由内向外及由外向内的双向折叠的褶子中形成的,它以打褶的方式进入另一物体之中,被其所包裹,折叠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形态,而包裹却是其存在的直接结果。
可以说,林恩是德勒兹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深受德勒兹褶子论观念的影响,常常在其实践和探索中对褶子论的观点加以体现。他认为:“德勒兹的著作《褶子》对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柔顺的形式特征——主要是非标准的形式和几何学——在紧急的情况下更能显示出粘性和流动性。它们通过变性保持形式上的完整,这种变性不会导致开裂和折断,但是通过变性它们能够灵活地联结获得力量。”他还指出“曲线性通过连续的混合使不相关的元素搅在一起。折叠就像将奶酪混合成各种成分,在没有搅动或打散的情况这种混合物维持他们各自的特性……弯曲、扭曲或折叠的形式不是多余的,而是寻求内部文化和外部压力在其形式之内密集的曲线逻辑的结果。”①
三、弯曲与柔韧
林恩应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来设计与控制,使弯曲、折叠的建筑形态更加简便顺畅地产生。他所提出的“柔性变形”的观点,涵盖了丰盈的关于交迭、弯曲的思想。1995年,他在《哲学与视觉艺术杂志》上提出了“泡状物”(Blob)这一概念。“泡状物”最初是3D软件Wavefront中的一个塑形技术,是二进制大型物体(Binary Large Objects)的缩写。林恩认为,Blob之间“相互吸引而聚合为新形式,我完全被Blob的数字和集合能力所吸引——能够将小尺度的元素聚合成大尺度的组成,且能够保持元素的细节。”②他用这一概念来阐述不能被分解为更简化、更微小的物体或形式,依靠自身内部的力量来吸引和聚集的基本元素。泡状物与泡状物之间相互吸引、聚合在一起成为新的形式,可以说,林恩的泡状物的概念是褶子现实化与数字化的缩影,可以弯曲变形、相互折叠,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物体。这个新的组合体并不是简单地由多个个体相叠加,而是具有了一个连续的、柔软的、光滑的表面,可以随意改变本身外在的体型,甚至是增大或者缩小,是一种有机的、积极的物体。
他的作品《胚胎住宅》正是利用这一技术连续动态地生成的,六个胚胎住宅都是由基本的“泡状物”的形式不断衍变而来,每个泡状物都各具特点、各不相同。在这种“泡状物”的形态上演化而来的六个胚胎住宅,尽管外观看起来同属于一个系列,一个主题,但它们每一个又都独具特性。此外,在组成胚胎住宅的面板、钢架及铝杆等众多构建中,每一个构成又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它们的尺寸与形式也是截然不同的,即使是最细微的部件,它的尺寸与形状也是唯一的。林恩还把这一技术成功地付诸其它的实践当中,包括阿雷西茶和咖啡容器家具设计以及装饰材料、结构构架等,各物体别具特色,均不相同,组合在一起构成的新的物体也独具个性。
在“泡状墙”(Blob Wall)这一项目中,林恩利用轻质的、可回收的塑料聚合物,通过计算机新型数控技术,制作成大小、形状、颜色及空间模式都可以根据需要定制的三叶草状的模型,是一种既可以批量生产,又兼具个性的产品。这个泡状墙看上去十分地轻盈柔软,实则抗撞击性强、密度低,除可以循环使用之外,还兼具造价低廉、色彩艳丽等特点,适用于商业、住宅等室内外的墙体,效果奇特。
四、平滑与包裹
在林恩看来,折叠是作为一种曲面建筑的特性,交迭、柔顺与弯曲都是形成平滑空间的方法。他引用德勒兹的思想来表述一种通过“平滑混合”或者“折叠混合”而产生新的建筑关系。他认为所谓平滑混合就是由离散的但又保持其特性的元素,在连续场域中与其它元素自由混合之后仍保持原有特性。用他的“烹饪理论”来解释就是:多种辅料通过剁块、切丁、碾碎等方法,如褶皱般平滑地混合,同时又保持各自的特征,如鸡蛋和巧克力在柔和的翻滚中折叠成彼此交织的混合物,但彼此层次分明。简言之,建筑与建筑之间、建筑与周围的环境都可以通过这种褶皱般的平滑、连续的曲线形态来相包裹、融合、渗透。他提出一种新的场地策略,即采用混合流动方式的平滑和曲线,这是一种德勒兹式的“褶子”策略,它不是消除而是融合各种差异。
林恩还提出融合差异要以连续的曲线形态、流动的空间形体得以实现,以其连续性、灵活性来整合、包容和联系各元素之间的矛盾。在绞合的西尔斯塔楼(Stranded Sears Tower)项目中,林恩认为在设计之初就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在连续和异质的城市文脉中体现既统一又独特的特质。在设计造型上,运用电脑动画模拟动物的生成过程,比如昆虫的脚及脚上绒毛的成形过程,放弃了精准的、僵硬的形式而选择较为平滑的表达方式。他采用了9条束管结构,这些管束构建了一种在毗邻建筑、街道、桥、管道和地形之间的可能连接,它们绝非偶然,而是源于场地周围的异质影响,束管逐渐分化为2025个。最终的形式既不能单一地认为是一元的,也不能想当然地看作多元的,它是一种内部秩序的外在表现,整个形态极具流畅性和连续性。
再如韩国长老会教堂中,其建筑表皮呈一定的角度开合,转变成了空间的窗户和结构。表皮的功能得到拓展,破除了建筑立面作为空间限定的狭隘定义,整个空间与表皮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德勒兹的褶子思想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建筑表皮在功能和空间界面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由此可见,把建筑看作是一个褶子,那么建筑表皮转化为建筑本身就可以看作是褶子内与外的相互包裹。
五、结语
从林恩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文化上,交织、弯曲与折叠都不只是简单的外在表现,而是褶子的根本内容。正如林恩所认为的:褶子不是要推崇一种曲线与交迭的风格,而是要保持一种生成逻辑。通过建筑表皮或场地中多种元素不断地翻转、打褶与交迭,都使得空间的界限变得模糊起来。折叠将基地中的各种相互冲突的元素和系统糅合在一起,使之产生一种空间上或视觉上的模糊,打破了传统规划中建筑作为孤立元素存在的模式,折叠以千变万化的形式出现在当代的空间设计之中。
注释:
①查尔斯·詹克斯卡尔.克罗普夫著.当代建筑的理论和宣言. 潘涛,雄一,张鹏译.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121.
②Mark Rappolt.Greg Lynn [EB/OL].http://www.icon-magazine.co.uk/issues/september/lynn.htm.2006-03-08.
参考文献:
[1]吉尔·德勒兹著.福柯-褶子[M]. 于奇智,杨洁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
[2]查尔斯·詹克斯卡尔·克罗普夫著.当代建筑的理论和宣言[M]. 潘涛,雄一,张鹏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3]靳铭宇著.格雷戈·林恩几个关键思想理论来源及最近作品介绍[J].世界建筑,2009,(08).
[4]虞刚著.图解的力量——阅读格雷戈·林恩的《形式表达——建筑设计中图解的原-功能潜力》[J].新建筑,2004,(08).
[5]Greg Lynn. Folding in Architecture, Second Edition. Chichester;WileyAcademy, 2004.
作者简介:
李红叶,中原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