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复旦博士的熊叔开了一家餐厅

2015-05-30 21:02:43罗淑慧刘畅
大学生 2015年11期
关键词:西塘复旦小店

罗淑慧 刘畅(复旦大学)

都说复旦人“自由而无用”。复旦环境宽松,人文环境给大家更多的反思——路是千千万万的,适合自己的有很多很多。这样的复旦学生在外界看来是“折腾”,选择别人看起来不是很和规矩的路尝试,举动近乎疯狂。在复旦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出土了复旦“熊叔”成玉明。

成玉明,地道上海人,在复旦当过12年的医学学霸,最终放弃正在攻读的博士学位,选择在浙江古镇西塘开了一家小小的餐饮店。他自称“熊叔”,自我调侃体型壮硕,餐饮店亦叫“熊居厨房”。西塘古镇有条临河小街,街边晚樱重重,蓝色小店“熊居厨房”坐落其中。门口是巨大的熊偶,透过玻璃窗则能看见窝里一黄一灰的两只猫。每天早晨八点半买好新鲜的食材,成玉明打开店门,挂好“营业中”的招牌,给猫喂食,然后一头扎进厨房。到九点,若推门而入,能看到是不多的客人,慢节奏的音乐,还有穿着随性的正在招待客人的熊叔。这样的生活,成玉明已过了整整两年。

“学医是为给家里人治病”

2001年,成玉明考入复旦大学,那是上海医学院最后一年独立招生,进入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学习的他被分配在枫林校区上课和住宿,过着大多数医学生的踏实生活。攻读医学一直是他的愿望——因为家人身体不好。他最简单的想法就是,读医说不定会对家里有所帮助。

大一时成玉明专业课不多,闲暇时他报名参加了校内的很多社团,最专注的是吉他社和摄影协会。他跟着枫林校区一位音乐老师学古典吉他,坚持了很久,弹唱民谣——直到现在,他店里的角落还是会立着一把吉他,偶尔应客人要求来一首,比CD里放的小众音乐还要打动人心。

在大家连数码相机都还买不起的2001年,成玉明已能从摄影协会借到单反了。他依然清晰记得当年和协会的人一起去乌镇采风,那些照片最先组成了他店里的照片墙。在店里,他用小木夹子和彩色图钉夹着的一张张照片拼凑出整整一面照片墙。这些都是他去世界各地旅行时拍下的。点餐台上,一台台式电脑循环放映的亦是他的旅行点滴。店里的客人在照片丛中四处看看,有时会指着某一张惊喜地叫出声来:“熊叔,你还去过这里呀!”

当然,这些都是后来的故事了。

时间回溯到2003年。成玉明穿着一身考究的中山装登上演讲台,竞选校学生会常务副主席,最终顺利当选。2004年,成绩优异的他保送了复旦的硕博五年连读,五年后可以拿到医学博士学位。一切看起来似乎坦荡明亮,但命运却悄悄埋下一记伏笔。

2005年成玉明的典型一天,大部分时间在实验室中度过。他培育的细胞24小时就要传代,慢一点的话也只需要48小时,传代培养时既要无菌操作,还需每天观察细胞形态,掌握细胞是否健康,时时刻刻的记录比养孩子还要细致。实验方面,成玉明主要研究乙型肝炎病毒、SARS病毒和人体免疫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小白鼠做传染病的试验,晚上才有机会和导师讨论课题,夜深人静就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去睡觉,一天一天,周而复始。读博士以后,成玉明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公共卫生中心(后来位于上海西南角金山区的传染病医院)度过。这对于性格外向素来喜欢与人接触的成玉明来说,是一场足够艰难的心里考验。他几乎与社会生活没有什么接触,心里开始觉得枯燥。

2012年,成玉明仍没完成学业,课题选择与实验设计的不足,和与导师观点相悖的争执使他的毕业期限一拖再拖。成玉明此时已经30岁了,苦读12年的他迸发一个疯狂而大胆的想法——放弃学业。因为是直博,所以一旦决定就意味着他只能拿着复旦本科生的毕业证书,离开校园,闯入一无所知的社会里去。“30岁之前有很多可能,可以通过与别人的交汇努力实现价值,30岁之后是寻找适应自己的路的过程。”2012年末,机缘巧合下成玉明去西塘旅行。

2013年4月29号,熊居厨房正式开张。而立之年的成玉明,最终选择了一场逃离。

熊居厨房

从上海到西塘,每天有20车次,路程大约一个半小时。找到“熊叔”的熊居厨房需要三十分钟。两个年轻的女孩子羞答答地进门,问熊叔可不可以给猫拍照。四个月的猫体型已经很大,倦倦地蜷缩在窗台上的窝里,黄色的那只叫小黄,灰色的那只叫小灰。还有一只黑色斑点的小哥,被门外飞驰而过的电瓶车撞到,已经不在了。熊叔把微信头像换成小哥的,永远怀念它。

熊叔的居所,自然就叫“熊居厨房”。中午十二点至下午两点是午饭档,熊叔会非常忙碌。因为父母是双职工,六七岁的时候他就会做饭,家里还有亲戚是五星级酒店的厨师,时不时给他一些建议。他最拿手的菜是咖喱鸡排,配上要煮很久的装在精巧杯子里的花茶。书架上摆放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书籍,每年都会按比例增加。闲下来时熊叔就会和客人聊天,把藏在角落里的健身器材搬出来练练肌肉,旅游淡季时,他就把店交给店员打点,自己背上行囊旅行。

一年租金6万,一年的营业额40万,扣除成本,净利润是12~15万——说起这些数据,熊叔骄傲地挺起胸膛。回忆当初的决定,他大方承认:“也并不是对西塘特别钟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不得已的选择。”他严谨的开始了分析:“餐饮行业门槛低,现金流好,能直接迅速的回报,人经历过低谷后会需要安全感,我需要克服我的缺点,拖延症。因为客来客往,要做很多准备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督促自己吧。”

医科出身的他,在开店之前竟用过营销的相关知识做市场评估。他看出了西塘的地理优势,是离上海最近但不属于上海的古镇,交通便捷,能带来客流量……种种分析让他最终决定在西塘开一家针对年轻群体的温馨小店。

他详细地叙述小店曾面临的生存困境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他从不介意分享小店的营业状况甚至具体收入,他也承认小店或多或少有“卖情怀”的嫌疑。“我们的产品在景区问题不大,但在市区就没有什么特色。用情怀做生意,有人会觉得是噱头。确实,情怀做生意就是心理价值的错位。每个人都有一个当坏孩子的情结,抛弃现实的东西去追求梦想的生活。当年龄越来越大,选择面会越来越小,牵挂会越来越多,而新的选择会斩断牵挂。”

所以他在门口的小板子上讲了他的故事,“放弃复旦博士学位的熊叔开了一家餐厅,你愿意吃一吃他做的饭吗?”

他坚持把菜单手抄在小本子上,既有亲和力又方便顾客们在菜单后面的空白页留言。有空时熊叔会时不时地翻一翻留言本,“老板的气质跟熊真的很搭哦”,读到类似这样的话会忍不住笑出来。他曾接到过男生的电话,固执的男孩尴尬地开口:“可不可以告诉我女朋友在留言本上写了什么啊,她死活不让我看。”熊叔笑呵呵地翻开,“希望很多年以后也可以一直在一起”,女孩清秀的字迹一字一句。

熊叔的伟大计划是办一个情侣烹饪课程,教女孩子怎样在半小时内为男友做出简单可口的便当。许多林林总总的爱情故事仍会继续在熊居厨房里发酵。而熊叔本人,已在几个月之前和熊嫂领证结婚。曾经西塘一家酒吧的美女老板娘,总来熊居厨房吃饭,熊叔一下子抓住了她的胃,也顺便,抓住了她的心。

离开复旦后,熊叔有过很多尝试。他做过英语翻译的兼职,帮忙在医院做过研究,甚至还在出入境检验局工作过一段时间,因为只有本科学位而久久等不到编制。他也曾与人合伙在西塘开过店,由于一直在厨房做厨师,不能与人交谈,最终选择了退出,自己做老板,做一个有温度的老板,开一家不是冷冰冰的小店,分享着彼此的故事和经历,给顾客打下一个独特的烙印。这也是他为什么准备开另一家店,但坚决不做连锁的原因。

“如果连锁的话,很难保证下一家店还会有印记在里面。我一直觉得这个店不再赚钱了的话,店还是会保留在这边,我还是会来店里。开店每天有很多要做的事情,自己也会反思,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修行。”

最近,熊叔在计划暑假去意大利,他喜欢可以在精神上得到感触的地方。甘南他去过两次,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信仰带给他不一样的感触,使他更清楚的反思自己的生活。杭州他一年四季都会去,春天看桃花,夏天赏荷花,秋天闻桂花,冬天看白雪。熊叔从不觉得自己的生活“文艺”。人生很短暂,很快就会过去,如果世间有美好的东西就要去经历一下。这就是他的想法。

熊居厨房经常会有复旦的学生光顾,有人慕名而来,有人误打误撞。熊叔就会坐下来和他们聊一聊2001年的复旦,从书架里抽出泛了黄的复旦大学社团简介,解答未来的困惑。而对于自己的未来——用心经营小店,希望把小店经营得更好,通过小店留给顾客回忆,也提供给自己维持基本生活并追逐梦想的经济支持。

谈到这里已是西塘的黄昏时分,人流渐渐散去,小店里也空了下来,仿佛此时更能够看清西塘的真正样貌,也更能体会开这样一家小店的真实生活。

既已踏上一场逃离,注定一次别样修行。

责任编辑:尹颖尧

猜你喜欢
西塘复旦小店
小店有意思
游西塘
幼儿画刊(2023年5期)2023-05-26 05:50:42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我与小店的黄金时代
时代邮刊(2021年8期)2021-07-21 07:52:40
年味小店
开一间小店 为一场情怀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16
乐娅菲,C919背后的复旦人
金色年华(2017年9期)2017-06-21 09:45:51
Древний поселок Ситан
中亚信息(2016年9期)2017-01-18 05:50:03
西塘古镇
游西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