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信息化设计与城市形象塑造

2015-05-30 10:48张明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城市形象

摘 要:信息化城市的建立是人类未来发展的理想与动力,信息交流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为此提供支持,创造出更加理想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空间。南京作为世界上重要的长三角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之一,信息传递的高效快捷将为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与城市效能。而城市形象的定位功能也将带给城市居民精神抚慰与人文关怀,城市对独有文化的定位与坚守,让城市居民视城市为其精神家园,城市的文化定位将在城市的发展与嬗变中发挥灯塔的指向作用。

关键词:城市信息化设计;城市形象;文化定位

一、城市信息化设计与文化形象的时代背景

城市信息化设计是当前时代的一个时髦话题,信息化城市的目标就是打造全方位的立体化、数字化信息网络,建立生态化城市发展模式。信息化城市未来将信息与资源共享,城市的环境、交通、公共服务等系统将达到融合,借助网络媒介提供的技术支持,城市信息化将为我们带来便捷的生活方式与高品质的生活质量。

与此同时,将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融入到城市信息化的改造中,使城市的发展理念向更加广阔的空间延展。将城市文化形象与城市信息化相互融合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路径,世界上很多城市已经意识到了城市文化对于信息化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与使命性。在当前时代发展的转型期,城市信息化既是一次信息发展的革命,同时也是一次文化传承的蜕变。

本文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南京城市的信息化设计,另一个是南京城市形象的塑造。信息化城市的建立是人类未来发展的理想与动力,信息交流方式的变革与创新为此提供支持,创造出更加理想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空间。南京作为世界上重要的长三角都市圈的中心城市之一,人口总量达到860万,而长三角都市圈7城市的人口总量更是达到了8000万之多。在这样一个人口密集的城市,信息传递的高效快捷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与城市效能。而城市形象的定位功能将带给城市居民精神抚慰与人文关怀,城市对独有文化的定位与坚守,让城市居民视城市为其精神家园,城市的文化定位将在城市的发展与嬗变中发挥灯塔的指向作用。

二、城市信息化设计的由来与发展

(一)信息设计的概念

信息化设计的目的就是有效地进行信息传递,信息传递的概念出现得很早,究其根源在人类历史的发展初期就出现了。人类是社会性的群居动物,茹毛饮血的时代先民们就用图形符号在同类之间传递狩猎信息,这是关乎族群生存的头等大事,在原始人类的石刻壁画中可以找到佐证,这种传递信息的方式比文字的出现还要更加久远。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文字与图形各自演变为具有独立语义的符号形式,并进而演化出各自独立的门类。随着时空的流转,时间让我们忘却了它们最初的同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信息的传递而存在。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借图形与文字符号传递信息并非新事物,但信息设计则是近代设计发展的结果。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平面设计师特格拉姆第一次使用了“信息设计”这一术语,使用该术语的目的仅为区别于传统的平面设计以及产品设计等平行设计专业。从那时起,信息设计开始从平面设计中脱离出来,并确立了信息设计的主旨是“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与提倡“精美的艺术表现”的平面设计区别了不同的发展方向;从此,那些专注于统计图表和量化信息领域的人开始使用信息设计这一词汇。

(二)城市信息化设计的概念

城市信息化系统是指一个完整的城市信息功能系统,它是一个极其庞杂的体系,包括交通、商业、文化、医疗、金融、旅游等各个方面。城市信息化系统的规范性与文化性不仅可以让城市生活更加便利,而且让城市更具形象魅力。城市信息化系统功能庞杂,本文主要从公共信息导视系统上展开讨论并举例说明,它也是城市信息化系统中信息量最大,应用面与传播面最广的组成部分。

公共交通是城市居民几乎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因而公共信息导视系统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重要帮手,完善、科学的系统设计会带来舒适与便利。许多国家在城市信息化的发展中,都逐渐意识到它将带来的价值。在充斥着各种复杂信息的生活环境中,如何能快速、准确地获得有效信息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三)城市信息化设计的应用实例

伦敦与纽约的地铁信息导视系统都是目前世界上发展较为完善的信息导视系统,伦敦地铁2016年迎来了自己的153岁生日。1863年1月10日伦敦地铁建成通车,目前,年平均运送乘客超过十亿人次。伦敦地铁不仅是世界上最繁忙的地铁线路之一,同时在视觉导视设计上也是最具特色的成功案例之一。它的特色包括著名的圆盘形标志,以及哈里·贝克(harry beck)设计的地铁线路图,时至今日,伦敦地铁官方依然根据它进行设计开发。伦敦地铁导视设计也成为公共信息设计的典范,更成为世界上其它城市地铁导视系统借鉴的经典案例。

最早伦敦公共汽车总公司(London General Omnibus Company)采用车轮加横条的标识,横条中是“GENERAL”的字样。1908年,伦敦地铁将设计运用到标志的设计中,原因是横条加大写字母的方式,清晰易见。

后聘请爱德华·约翰斯顿(Edward Johnston)设计视觉形象。爱德华·约翰斯顿改变尺寸比例,圆形改为圆环,文字采用新字体,1917年完成伦敦地铁标识原型。地铁车站站名随即也更换为横条中站名加圆环的新式设计,如今,地铁标志在伦敦公共信息系统中随处可见,乘客在很远的距离就可以清晰看到与识别。

21世纪,在伦敦交通局(Transport for London)接管整个伦敦公共信息导视系统后,将其变换各种配色后用于其它交通工具,如出租车、游船、轻轨等。人们熟知的这套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伦敦,乃至英国的象征。英国的纪念品,不论钥匙链、衣服还是马克杯,地铁圆标出现在每一种物品上。

除此之外,伦敦地铁的另一个巨大贡献是线路地图的设计。现在世界各地的地铁线路图都是根据1931年哈里·贝克设计的早期伦敦地铁线路图(Image: Transport for London)设计的。该图放弃了与实际地理位置的准确对应,而只是大致反映。此外哈里·贝克和伦敦交通局还对线路颜色、专线点、站名文字都做了反复推敲和设计。伦敦地铁线路图发布以后,世界各地的地铁线路图,甚至公共汽车线路图都纷纷效仿,其中以马西莫·维格纳利(Massimo Vignelli)设计的纽约地铁线路图最为著名。

三、南京城市信息化设计的必要性与依据

城市是人类生活的主要聚居形式,城市的发展依靠信息交流完成人与人之间的协同合作。城市自古就是文明发展的承载体,人类进入21世纪,城市发展迎来全新转变,城市信息化的发展理念,使城市作为文明的承载体与文化定位的作用更加地突显。

城市作为文明的承载体离不开信息设计与信息化,信息化设计相对于信息设计有所不同,信息设计为具体设计活动服务,而信息化设计则是更加长远、规模性设计方案制定的整体战略布局。对南京城市的信息化设计来说,它应该是整体方案的战略规划。

2010年,中国成功地举办了上海世界博览会,提出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城市以人为本,为生活服务的理念也成为中国在新时期发展现代城市进程中的重大转变与指导思想,这其中包含着对人居环境的关注与重视,在此基础上对人文环境的重视程度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国的长三角经济圈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南京作为中国长三角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之一,代表着中国长江流域的城市综合发展水平,为加强人文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适应于当前网络时代创新2.0发展模式的需要,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成为现代化城市的发展目标。城市是人的城市,城市作为文明的承载体与文化定位的作用势必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南京城市文化形象的定位

城市作为人类聚居的存在形式,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既是一种自发的行为,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结果。聚居的群落也就有了文化演变与生长的环境与土壤,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南京自古作为中国江南的富庶之地,历来是文化繁盛与物产富饶的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了南京城独特的城市文化意象。独特的南京地域文化是其它事物所无法替代的,它具有唯一性与继承性,是城市文化的财富,是凝聚人心与物力的先决条件,也是谋取长远发展的路标与信心的源泉。

那么,南京的城市文化定位到底是什么?城市如人,如果想认识一个人,那么了解她的出生,探寻她的既往与设想未来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提到南京,自然想到作为其六朝古都的悠久历史文化,六朝文化在南京何以显现,它对文化有何影响?也有人提出南京的民国文化保留得比较好,民国文化的特质更具代表性。两者看似都很合理,又均有失于偏颇。城市文化从来都不是僵死的模型,是时光的留痕与文化的嬗变,在历史长河中,她的美丽非一日而成。

遥观六朝时代江东大地,文化繁荣、经济富庶,世族大家会集。与当时古罗马文明并称为世界两大古典文化中心之一。虽历史遗存现已很难寻踪,然文化的积淀已融入血脉之中。无论是断壁残垣,抑或残缺石刻,都有如历史文化的脉搏释放的温度,而民国文化又滋养了这一方土地。南京作为中国长三角的经济发展重点地带,在未来的发展中必然代表了最新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开放的外向型文化环境与雍容洒脱的历史文脉并存,江东大地的文化豪杰在那一时期所创造的文化已被继承与延续下来。晚唐诗人杜牧在《江南春》中做了生动的描绘:“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同时也反映出江南是文化开放、经济发达、外来文化交流频繁的富庶之地,在盛唐晚期仍然是人们向往的地方,可见其形象的感召力之强大。这正是南京城市文化形象的价值展现,无形的价值似乎更有历史的延续性与影响力。

五、城市形象塑造的策略与途径

城市信息化是城市未来发展的要务,然而城市文化形象的定位与认知才更加迫切与长远。相对于一个人,即是人的灵魂,是城市战略布局的关键所在。城市文化形象由许多地标文化组成,地标(landmark)是指地面上具有特定记忆价值的实体存在。在当下中国,常被理解为高大而骇人的建筑,然而,这些不是地标的必要条件,实体建筑与景观背后的精神内涵更为重要。

20世纪初,美国纽约争夺曼哈顿岛天际线巅峰的曼哈顿商业大厦、帝国大厦和克莱斯勒大厦似乎都属于地标之列,但在确认地标时,20世纪经济大萧条时期修建的洛克菲勒中心成为曼哈顿岛上最重要的地标之一,因为它见证了这座城市如何从大萧条的悲哀中重拾信心的历程⑤。

地标是城市文化的代表,它是城市记忆的物化形态,有些记录了城市曾经的辉煌,有些则代表了悲伤记忆,它或美丽、或丑陋。即使记录了一段耻辱历史,也是城市无法抹去的印记。纽约的廉租公寓是这个城市历史中让人无法直视的场景,但它准确地记载了这段不光彩的历史。与那些光鲜靓丽的高楼大厦相比,这些场景更能引起底层人民的共鸣。

“阅读城市”就是阅读那些饱含记忆价值的“地标”,它的文化价值在于显现了一座城市的文化脉络。相对于孤立地阅读城市文化,不足以了解城市特质文化的方式来说,这样的方式更有价值,更有历史文化的纵深性。因而城市的文化定位需要从更多附着在建筑、景观等一系列实体遗存上的文化要素,例如小说、诗歌、戏剧、轶事、传说等方面进行发掘,才能将城市完整的文化特性展现出来。

城市的地标性文化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图腾。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不仅是巴黎的城市地标,更成为了法国人精神文化的象征。1870~1871年,普鲁士王国同法兰西第二帝国之间爆发了普法战争,战争以法国的战败而终结,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也宣告结束。这是法国历史上耻辱的一页,战后的法国需要借重大的国际活动来重新振奋国人的士气。于是在1884年,法国议会作出决定:1889年5月5日至11月6日,法国巴黎将再次举办世博会,法国人希望借举办世博会之机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也是为了庆祝法国大革命胜利100周年。1889年3月31日,历时8个多月的修建,埃菲尔铁塔主建筑修建完工,而埃菲尔铁塔后来成了当年世博会最经典的建筑。

埃菲尔铁塔是当时席卷世界的工业革命的象征。她既是为了世界博览会而落成,也是为庆祝法国革命胜利100周年而建立,她是代表法国荣誉的纪念碑。她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杰出作品,曾经保持世界最高建筑记录达45年之久。与巴黎圣母院所代表的巴黎古典文化相对应,她成为现代巴黎文化的象征,显示出法国人异想天开式的浪漫情趣、艺术品位,以及创新魄力。她代表着当时欧洲由古典主义传统向现代主义过渡与转换的特定时期。一战中更是为无线电通讯联络做出贡献,她见证了那段历史,在巴黎人的心目中有着不一样的情感地位,人们亲切的称她为“铁娘子”。

伦敦的泰晤士河,上海的外滩,北京的天安门广场,莫斯科的红场,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城市地标,但现在我们明白,它们不仅仅是历史的遗存,更多地是代表了无法替代的文化血脉,是城市的灵魂。南京作为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就应该从城市地标中去寻找她的文化基因,让城市文化讲述自己的故事,让城市的文化温暖人,让城市形象感召人。只有如此,城市前行的脚步才会更加坚定。

六、南京城市信息化设计的展望

现代人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提高了,同时对城市信息的获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清晰、准确、便捷的城市信息系统也是一个城市宣传自我、树立形象的直接途径。正因如此,各国在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都将城市信息系统的规范化、科学化与个性化作为一个城市文明的发展标志。

城市的信息化将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传播的速度与广度。信息化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特别是面对现今科技与文化发展的潮流,一方面我们有更多相互了解与交流的必需性,另一方面我们需要保护自己所固有的文化特性。

当前时代是文化不断碰撞与交融的时代,有人认为这样的发展趋势将我们带向缺少个性的未来时代,这样的担心或许是多余的。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文化的交流与影响从来都不是单向的模仿与复制,更多的是对文化的重新解读与重构,可以将文化的发展看成是不断进化与演变的过程。

当看到世界上许多城市在发展城市信息化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分析城市信息化与城市形象的实现目的与途径,借用城市发展理念;师夷所长,为我所需。让城市信息化与城市形象的进步为南京带来优良的投资与发展环境,提高社会效能,提升城市形象,创造美好的生活发展空间。接下来我们要对世界说:你好,南京来了!

参考文献:

[1]艾瑞克·洪伯格(Honderger.E.) .纽约地标:文化和文学意象中的城市文明[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2]Wang Fei and Rex Chen.http://www.typeisbeautiful.com伦敦地铁:导航设计的经典,July 13, 2011.

作者简介:

张明,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猜你喜欢
城市形象
城市形象动漫宣传片的开发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如何运用音乐语言塑造城市形象——以歌曲《呼伦贝尔蓝》为例
镜中武汉:城市形象的传播与认同
刍议沈阳城市形象与效益
大理旅游城市形象传播分析
2015年《第一财经周刊》“新一线”栏目的城市形象呈现
城市形象研究路径综述
关于改进城市形象宣传片制作方式的建议
运用纪录片传播城市形象问题的思考
微信平台上中国城市形象修辞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