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晖 李罗德
【摘要】目的:观察补脾肾活血法对慢性肾衰2-3期患者血肌酐及肾小球滤过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只用西医常规疗法和肾衰宁胶囊;治疗组40例,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采用补脾肾活血方治疗。结果:治疗组40例,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对照组40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4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补脾肾活血法能显著改善慢性肾衰2-3期患者肾功能,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有明显优势。
【关键词】补脾肾活血法;慢性肾衰;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
【中图分类号】R6925【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1-0057-02
慢性肾功能不全常规治疗方法以西医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治疗目标是延缓疾病进展速度﹑尽量防止终末期肾病的到来。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应用自拟补脾肾活血方治疗慢性肾衰2~3期患者4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病例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为慢性肾衰,辨证为脾肾虚衰,瘀血内结证;西医慢性肾衰诊断标准:①内生肌酐清除率(CCr)<80ml/min;②血肌酐(SCr)>133μmol/l;③有慢性肾脏疾病或累及肾脏的系统性疾病病史。具备任何两项即可诊断。诊断依据—主症:倦怠乏力,食少纳呆,面色晦暗,腰膝酸软,腰痛,畏寒肢冷;次症:口中黏腻,恶心呕吐,脘腹胀闷,肌肤甲错,肢体麻木,皮肤瘙痒,水肿。符合主症2项,次症2项即可诊断为脾肾亏虚,瘀血内结。
纳入标准为符合上述慢性肾衰诊断标准者;2、3期诊断标准:2期:GFR:60~89ml/(min·173m2) ,3 期:GFR:30~59ml/(min·173m2),收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我院慢性肾衰2-3期患者80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234±195)岁,病程1-13年,平均(55±39)年;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3~64)岁,平均年龄(4312±181)岁,病程1~12年,平均(52±38)年。2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如纠正贫血﹑降压等及中药补脾肾活血方治疗。方药组成:黄芪30g,党参15g,熟地20g,山药20g,山萸肉15g,菟丝子20g,怀牛膝15g,生大黄7g,桃仁15g,丹参15g,当归20g,陈皮15g,山楂15g,益母草30g。常规水煎,以上药物煎至400ml,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每次200ml,30d为1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
随证加减法:恶心呕吐明显者,加法半夏10g、柿蒂10g;水肿明显加猪苓15g,薏苡仁20g;腰痛明显者加杜仲15g,桑寄生15g;喘憋、心悸者加葶苈子15g、桑白皮10g;皮肤瘙痒者加凌霄花15g、地肤子15g。
122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如纠正贫血﹑降压等及肾衰宁胶囊(云南理想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3021547,规格:035g×24粒)治疗,口服,每次5粒,每日3次。
两组均以3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
13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131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功能指标:Scr、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CCr由Cock-croft公式换算得出 : 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男);CCr=(140-年龄)×体重(kg)/85×SCrmg/dl(女)。
132中医症状积分观察倦怠无力、气短懒言、纳少腹胀、腰酸腿软、夜尿清长、恶心呕吐、面色晦暗、腰痛、肌肤甲错等中医症状积分的变化。临床症状评分(采用半定量法)标准。症状明显持续存在,患者主动诉说的记6分;症状较轻,持续存在经医生问及而说出的记4分;症状时有时无,不明显的记2分。
133临床疗效判定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标准。慢性肾衰疗效评定标准:显效:①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②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20%;③血肌酐降低≥20%,以上①项必备,② ③具备1项,即可判定。有效:①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②内生肌酐清除率增加≥10%;③血肌酐降低≥10%,以上①项必备,② ③具备1项,即可判定。稳定:①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②内生肌酐清除率无降低或增加<10%;③血肌酐无增加或降低<10%;以上①项必备,② ③具备1项,即可判定。无效:①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②内生肌酐清除率无降低;③血肌酐增加;以上①项必备,② ③具备1项,即可判定。
134安全性及不良反应观察定期复查血、尿、便常规及肝、肾功能。在服药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症状。
14统计学处理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后症状积分及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比较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明显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好转,而对照组则效果不明显,两组统计学处理见表1。
22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7例;与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22例)比较,效果明显更好,两组统计学处理见表2 。
23不良反应临床试验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
3讨论
慢性肾衰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疾病慢性进展,最终转入透析治疗。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发病的主要病位在肾 ,与肝、心、脾、肺等相关,肾虚湿瘀是基本病机 ,肾虚为发病之本 ,湿瘀互结是本病进展和加重的重要病理因素。王少华等认为具有补脾肾、泻湿浊、活血化瘀功效的补脾肾泻浊汤可以延缓慢性肾衰竭的进展,李萌等认为健脾补肾、降浊化瘀法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有效方法,能够延缓肾小球硬化程度,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衰竭的进展,陈玉芳认为脾胃证候可存在于慢性肾衰病患的每一阶段,即使在合并或未合并其他疾病时同样会表现出来,对于慢性肾衰的中医治疗,临床上经常使用健脾理胃药物,李振胜认为通腑泄浊合健脾补肾法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有良好疗效;唐敬东认为慢性肾衰存在瘀血机理,采用活血化瘀方法,根据病证,加减用药,临床取得一定疗效,病人能从这种治疗方法上获得长期收益。“肾衰宁胶囊”成分为大黄、太子参、丹参、红花等,具有益气健脾、活血化瘀、通腑泄浊功效,以补脾气为主,补肾药物并不多,侧重于补脾气,而忽视了对肾亏的补益。
笔者认为脾肾为慢性肾衰主要病变部位,瘀血内结贯穿始终,脾肾亏虚与瘀血和本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因此确立补脾肾活血法为治疗大法。方中黄芪补气升阳、生血行滞、利尿消肿、生津止渴,其补气而不滞气,为补气之要药,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黄芪配党参增强补中益气之功效,使气旺血行,血行瘀消;熟地滋阴补血,与黄芪合用,健脾补肺而不温燥,益肾养阴而不滋腻,山药补脾肾之阴,亦能固精,山萸肉补益肝肾,敛精益阴,平补肾之阴阳,菟丝子、怀牛膝温补肾阳,阳气充足则以化气,小便得利,水肿得消,先天之阴阳得复,生大黄通腑泄浊化瘀,使瘀清血行,桃仁﹑丹参﹑当归﹑益母草等药活血化瘀而不伤正,佐以陈皮﹑山楂等助脾胃运化以防参芪等药滋腻碍胃,全方消补兼施﹑扶正与祛邪并用,共奏补脾肾活血之功效。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以补脾肾活血法治疗慢性肾衰2~3期患者,可以明显降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对CKD2-3期患者有明显的促进肾功能恢复的作用,在缓解慢性肾衰患者临床症状方面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郑筱萸. 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40.
[2]王少华,张琪.自拟补脾肾泻浊汤治疗慢性肾衰竭远期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12(4):81.
[3]李萌,赫岩,李伟惠,等.健脾补肾﹑降浊化瘀法治疗慢性肾衰竭临床体会[J]吉林中医药,2010,23(4):123.
[4]陈玉芳.调理脾胃法在慢性肾衰中医治疗中的地位探讨[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30(11):15-17.
[5]李振胜.通腑泄浊合健脾补肾法治疗慢性肾衰疗效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8(9):21-23.
[6]唐敬东.慢性肾衰瘀血机理及活血化瘀疗法浅论[J]. 内蒙古中医药,2012, 16(10):141-142.
(收稿日期:201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