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情境中的白蛇传故事线索论述

2015-05-30 06:36刘燕平
艺术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线索白蛇传故事

摘 要:《白蛇传》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它讲述了修行千年的白蛇精幻化为白娘子(白素贞),携青蛇小青来到杭州西湖,与药店伙计许仙(宣)相遇相恋结姻,后遭和尚法海横加干涉等一系列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传说中所塑造的白娘子、许仙、法海和小青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富有个性,表达了广大人民对人性解放的渴望。故事里所保留的涉及地域文化的大量传统习俗,使“白蛇传传说”成为我国民俗文化资源信息中最为丰富的口头遗产之一。其中所牵涉的故事背景起源及流布线路成为学术界一直研究探索的民俗专题。本文就这一课题展开探讨论述。

关键词:不同;情境中;白蛇传;故事;线索

1 白蛇传传说的起源与流布主脉

白蛇传传说始于唐、五代时期,基本成型于南宋,至元代已被文人编成杂剧和话本。明代冯梦龙编纂的拟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该传说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文本。

《白蛇传》最初起源于民间发现巨蟒的传闻,并受到唐传奇《白蛇记》的一定影响。据杭州《净慈寺志》记载,在宋代该寺附近山阴曾出现过巨蟒,并会变女人时常害人。此外,民间还有法海做了坏事,竟躲在田螺壳里不敢出来的传说,也是这个故事的片断材料。《白蛇传》还吸收了一些镇江金山寺原有的僧龙斗法传说、《西湖三塔记》中白蛇的故事等。早期反映人妖不可共居,故事的矛盾主要在许仙与白蛇之间展开。清代初年《雷峰塔传奇》,减弱了白蛇的妖气,突出了她坚决追求自由爱情的勇敢性格,故事的主要矛盾转变成白蛇与法海之间的矛盾,具有一定的反封建意义。《白蛇传》传说进入戏曲以后,情节更为丰富,人物性格也更加丰满。《白蛇传》传说从最初的雏型发展到基本定型,其中既有民间文学自身的流传变化,也接受了说唱、小说、宝卷、戏曲等俗文学的影响。

明清以来,民间的口头文学与各类俗文艺的改编、搬演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白蛇传最终成为故事、歌谣、宝卷、小说、演义、话本、戏曲、弹词,以及电影、电视、动漫、舞蹈、连环画等各种文艺形式的经典题材。其影响不断扩大,最终流布全国,家喻户晓,并远播日本、朝鲜、越南、印度等许多国家。

2 不同地域背景下产生的白蛇传故事传说

在我国著名的名胜古迹与美丽的山川自然环境之中,把“白蛇传传说”故事情节结合得巧妙优美,环环相扣,意味深长,令人陶醉。而牵涉与“白蛇传传说”相关联的各流传地,浑然天成地把其中发生的故事情节巧妙串联,形成了一个完整优美的动人传说:

四川峨眉山中,有条白蛇经过千年修炼成了美丽女子,名叫白素贞。一年清明时节,她和由青蛇修炼成人的侍女小青,同游杭州西湖。天下起雨,白素贞和小青在断桥搭乘西湖船,与同船回城的年轻药店倌许仙相识。船到杭州涌金门,白素贞上岸故意借许仙的雨伞用。还伞时,她向许仙表明爱慕之情,和他结为夫妻,人称白娘子。白娘子为了生活,施法术在盗取官库银两,不料被查获,许仙吃官司发配苏州府,获释后夫妻俩在苏州当地开保和堂药店,又迁居镇江府,仍开药店为生。端午节这天,江南风俗家家男女老少喝雄黄药酒辟邪,许仙也买菜置酒,要白娘子饮用。白素贞勉强喝下一杯药酒,药性发作后赶紧回房睡下,却已现出蛇真身原形。许仙回房见到,吓得昏死过去。白娘子冒险上四川峨眉山盗灵芝仙草救丈夫,和守护仙草的鹤、鹿两仙童相斗。她救夫情切,感动了南极仙翁。仙翁破例送给仙草,让许仙还魂复活。

故事到了七月初七许仙到金山寺进香这天发生转折性变化。和尚法海见了许仙(宣)说他身上有妖气,连劝带逼要许仙出家消灾,强迫他留在寺里。许仙因见过白娘子蛇身,半信半疑没有回家。白娘子闻讯,赶到镇江金山寺讨丈夫。法海不肯放人,还恶言相加。白娘子大怒,施法术调集虾兵蟹将,搅动江海波涛,水漫镇江金山寺。因她已有孕在身,斗不过法海,只得与小青回到杭州。

白娘子与小青重到杭州断桥,与逃出镇江金山寺来杭州寻妻的许仙相遇。小青恨许仙轻信法海,举剑就砍。白娘子对丈夫又怨又爱,竭力劝阻。许仙悔恨辜负白娘子深情厚爱,连连赔罪。夫妻俩言归于好。而法海却不肯善罢甘休,竟从镇江赶到杭州,趁白娘子生了儿子身体虚弱,用金钵罩住她,又把她镇压到杭州雷峰塔底,小青只身逃回四川峨眉山中刻苦修炼,武功法力大有长进,后重回杭州西湖营救白娘子。

白素贞的儿子许梦蛟在许仙抚养下长大成人,赴京应考高中状元,只身来到杭州雷峰塔前向母亲报捷。小青和许梦蛟、许仙在雷峰塔下重逢,同又来作恶的法海展开殊死搏斗,终于打败法海,救出白娘子,合家团圆。法海走投无路,只好躲进杭州西湖一只大螃蟹的壳里,成了丑陋的“蟹和尚”。

3 故事情节在特定情境中的生动演绎

《白蛇传》传说原本仅仅讲了一个人妖结合的普通故事,但它经过世代人民集体的口头创作,经过精巧的艺术构思,成为群众喜爱传颂、经久不衰、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这主要在于在凄婉的故事里浓墨重彩地添加进了四川峨眉的天下峻、人间天堂杭州西湖的仙境、温婉怡人的姑苏风情、江山胜迹镇江金山古刹的神秘,以及异文发生地河南鹤壁淇水河畔许家沟的山明水秀、人杰地灵的情境描述。

各地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民间风俗通过传说故事演绎得千姿百态、富有风情。例如,传说中的白娘娘是在四川峨眉山修炼成精的蛇仙,她不是一般人心中害怕吃人的蛇妖,她不但美丽善良,向往人间爱情,而且勇敢热情,主动追求自己钟情的男子。她为了报答许仙的救命之恩,下山来到美丽的杭州西湖,在断桥寻到了许仙,以身相许,结为良缘。当许仙发配苏州,她又追到苏州,再与许仙团聚,并施药救济遭受瘟疫的苏州百姓。她忠于爱情,坚贞刚强,敢于同破坏他们美满生活、拆散他们夫妻的金山寺法海代表的恶势力进行“水漫金山”的殊死抗争,最后甚至被法海禁锢在西湖雷峰塔下,仍然百折不挠,忠贞不已。整个传说故事,起源于四川峨眉山,产生于杭州,发展到苏州、镇江,最后又结局于杭州。同时还衍生出与之相关的异文故事发生地河南鹤壁许家沟等多种版本的传说,这些地方都是国内外闻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风景旅游线,其中如峨眉山的白龙洞,杭州的西湖断桥、雷峰塔,镇江的金山寺,河南鹤壁的淇河等都是国内外广大旅游者慕名向往、人人熟知的旅游热点。

从《白蛇传》传说所提供或描绘的风物点,小自奇异的灵芝草、螃蟹,大至雄伟壮丽的洞壑、桥梁、宝塔、寺观,都分别以独特的实物、遗迹或名称,向广大旅游者展现着令人可信的艺术真实的说服力,并赋予导游所叙述的旅游景观以富有情趣或富有意义的说明。这样就以《白蛇传》传说为中心,形成了一组瑰丽多姿、内容丰富的《白蛇传》风物传说群,组成了一个以《白蛇传》为中心的文化传说圈。

《白蛇传》在各地的传说群都以《白蛇传》中的人物行踪为主线,通过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为衍变,密切地与地方山川景物、土特产以及风俗习惯相结合,给以饶有意味的诠释。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从小就知道杭州西湖有座雷峰塔,以及关于雷峰塔《白蛇传》的故事。童年时,每逢夏天,他总要躺在天井里一株大桂花树下木板凳上,听祖母蒋老太太讲西湖《白蛇传》故事。特别“水漫金山”中白娘子斗法海的这一段精彩故事,给他留下了很深的烙印。鲁迅后来成了作家,再次来到杭州游览西湖时,观看了雷峰塔这一景观,回味更加深了他对雷峰塔和“白蛇传传说”的情感。所以当1924年农历8月,象征势力的雷峰塔真的倒掉了,鲁迅就连续写了《论雷峰塔的倒掉》和《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两篇著名的反封建制度的文章。

《白蛇传》这一离奇曲折的传说故事,通过百姓口耳不断地传播,不断地丰富着与《白蛇传》有关的四川峨眉山、杭州西湖断桥、雷峰塔、镇江金山寺等景观文化。关于“断桥相会”、“峨眉山盗仙草”、“水漫金山”、“镇压雷峰塔”等脍炙人口的《白蛇传》传说故事情节,通过加工改编的音乐、戏曲、电影、动漫等艺术形式传播,更使人亲历其境,使《白蛇传》这一美丽传说,通过文化更远播海内外。

《白蛇传》从南宋形式开始,经过八百多年的时间纵向传承和空间横向传播,除了主要通过它第一生命的口口相传外,相应产生了多种版本的异文口述传说,镇江目前就收有四十万字的《白蛇传》故事的异文资料。专家认为这些资料重现了《白蛇传》在新的历史时期演变的轨迹,不少资料突破了以前的情节结构,反映了新时期民众心理和愿望。例如,白娘子身世问题,新资料中已将其改为捉妖的张天师女儿私生子。又如,“盗仙草”改为“讨仙草”,“水漫金山寺”改为“泪漫金山寺”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一千多年前的北宋时期,河南鹤壁是重要的《白蛇传》传说异文故事发源地,故事发生在鹤壁淇河之滨的黑山一带的许家沟村、白蛇洞和金山寺等,这些遗址都具备了《白蛇传》异文故事所必需的各项构成要素形成一个浑然天成的统一整体。

异文讲述了许家沟村的牧童许仙在放牧途中遇到一受伤的小白蛇,就把它带回家治疗。伤治好后,放回草丛。这条小白蛇就是青岩绝白蛇洞中的白蛇仙子。为报答许仙的救命之恩,白蛇仙子与许仙结为夫妻,并为附近村民治病祛灾,声名远播。白蛇仙子为村民治病,使附近的金山寺香火变得冷清。因为人们的病都被白蛇仙子治好了,到黑山上的金山寺烧香求菩萨的人就少了。香火不旺,法海自然就不高兴。法海知道原因后,试图破坏许仙和白蛇仙子的爱情。每年春天,白蛇仙子需要蜕皮现形,怕吓着许仙,便让许仙去赶会。法海从中作梗,让许仙回家。许仙回到家中,看见床上有一条白蛇,当即吓得昏死过去。为救丈夫,白蛇仙子盗来灵芝,救活了许仙。法海以“人妖不配”和“拯救许仙不被害”为由,将许仙留在黑山上的金山寺。白蛇仙子向法海索要许仙,法海拒不放人。无奈,白娘子只得拔下头上的金钗,迎风一摇,掀起滔滔大浪,向金山寺直逼过去。法海眼见水漫金山寺,连忙脱下袈裟,变成一道长堤,把水拦在寺门外。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高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高一丈,任凭波浪再大,也漫不过去。再加上白蛇仙子有孕在身,实在斗不过法海。后来,法海使出欺诈的手法,将白蛇仙子收进金钵,压在了雷峰塔下。

从《白蛇传》故事在各地的产生、流传、演进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民口头创作的伟大。《白蛇传》故事是千百年来口头文学和文人文学的共同结晶,故事由人妖不能共处,歌颂佛法无边、镇压妖魔,演进为歌颂白娘子反抗神权的斗争。它在我国各地的流传演变,是对正义、真理的追求,是社会人文进步的显示。

作者简介:刘燕平(1969—),女,北京人,研究生,副研究馆员,就职于镇江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研究方向:文化艺术。

猜你喜欢
线索白蛇传故事
“宣白”CP《天乩之白蛇传说》
京剧《白蛇传》经典性的内在构成
电影《钢琴师》中音乐设置与剧情关联探究
“故事”是中国动漫的短板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改变与回归
五月之子的曲折人生
略论白蛇传故事的主题流变
白蛇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