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满华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阅读能修身养性,是一个人精神建构的重要依托。重视阅读教学,要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感,让学生渐入意境,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阅读兴趣能力情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36
阅读是从书面语言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方法,是信息交流的桥梁和手段。阅读就其本质来说,是读者与文本的交流,它不是对文本的简单破译,而是对文本的一种再创造,是读者通过阅读建构自己知识与精神的过程。简单地说,阅读是读者将别人的“言”内化为自己收获的过程,与文本产生碰撞、整合、内化,以实现知识积累和满足身心愉悦的建构过程。
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传授科学的阅读方法,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感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责无旁贷,让语文教学“读”树一帜。
尽管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但是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的话,学生的其他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是很难得到提升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欣赏、分享、诵读、比较和模仿,通过涵泳、积累和感悟来提高综合能力及语文成绩。诚然,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一件幸福的事。每天徜徉在经典作品和文学名著中,是一种精神享受。那么,如何让语文教学“读”树一帜呢?
一、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需要教师做出明智的选择。有些名著有特定内涵,不适合学生阅读。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让他理解不同的事物,一定要基于他的生活,从身边的读物开始,像小学生的阅读范围应该是大量的故事书、历险记、童话。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开一些家庭读书报告会、班级读书报告会或是小伙伴之间的读书报告会等,这都会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带来成就感。可以在教室里、走廊上、一些活动空间布置图书角,让学生有书可读;还可以给学生出一些专集、书函,放到图书馆作为学生的阅读资源,这些都对学生起到非常好的激励作用。
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高阅读能力可通过多种阅读方法实现,如默读、朗读、品读、研读、讲读、诵读等。默读是一种无声的阅读,默读时学生将通过视觉所获得的文字信息转化为大脑内部的思维活动,默读有利于思考问题,提高理解水平。朗读应充满情感,抑扬顿挫,字正腔圆,要读出语言的韵味和美感,日积月累,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绘声绘色地朗读,能唤起学生心中的激情。品读和研读能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语言分析概括能力。教师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边点边讲,有所侧重,最好是点点读读,以读代讲,切忌支离破碎地分解,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去领悟,最终在读中完成讲的任务。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声情并茂的诵读,可以直接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产生生动的联想和情感的共鸣。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诵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通了,无论兴味方面,还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诵读能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激发其想象。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文章不是无情物”,在诵读文章时,若能发挥学生的审美主体作用,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从不同角度、多层次地反复诵读,读出文章的声韵美、意境美、情感美,把握语脉,进而把握思想的脉搏,就能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这样就能将作者的“言”内化为自己收获的过程,与文本产生碰撞、整合、内化,以实现知识积累和满足身心愉悦的建构过程。
三、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情感
阅读史书使人明智,阅读诗书使人灵秀。经典作品满含主体情感,充满人生体验。作品中的爱国思想,优美景色,远大抱负,对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语文教学中阅读是核心,教师要努力教会学生读出广度,读出长度,读出深度,读出高度,读出速度。这样不仅可以教会学生怎样读书,而且能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在阅读时达到眼观文、口出声、耳悦音、心会义、神会情的多重效果,在抑扬顿挫、轻重舒缓中领悟情感。
总之,阅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渐入意境,享受“悦读人生”,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