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建构游戏中的教师指导

2015-05-30 10:48杨洋王春燕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积木建构技能

杨洋 王春燕

建构游戏是一种幼儿利用各种建构材料,根据自己的想象和意愿进行构思与构造,表现出一定的事物形态,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大型建构游戏是建构游戏中的一种,它不仅能发展幼儿的空间知觉和想象力,而且能帮助幼儿感知形体、对称等概念,培养幼儿坚持、细致、耐心等学习品质。大型建构游戏场地大,参与人数多,建构材料复杂,相比班级建构游戏区,它会给幼儿带来更大的挑战,也使教师在指导时面临更大的困难。

通过对一次中班大型建构游戏的观察,笔者发现,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存在场地规划不合理、介入过于频繁、给幼儿游戏的时间不够充分等问题。笔者将围绕这些问题,管窥幼儿大型建构游戏中教师指导的现状,并对教师如何更好地指导提出建议。

场景一

游戏前,教师先引导幼儿观察幻灯片上埃菲尔铁塔的外形,讨论“塔”怎样才能搭得高,可幼儿的兴趣似乎根本不在观察“塔”的外形上,只听晨晨兴奋地叫道:“这个是埃菲尔铁塔,我在书里看到过。”接着,活动室里炸开了锅。教师有点不知所措,最后不得不自己总结出“下面要搭得宽,上面要搭得窄”的结论。

教师将游戏安排在操场上进行,但并未划分区域,操场一侧堆放着大型积木。教师将幼儿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3~5人),要求幼儿分组搭建。被分在同一组的幼儿未经商讨、计划便开始搭建。尽管操场很大,但幼儿全都挤在不足操场1/4的区域进行搭建,有的幼儿不小心撞倒了其他幼儿的搭建物。很多幼儿似乎忘了“塔”这一主题,豆豆那组的幼儿像砌墙似的一味垒高,而不顾根基是否稳固,很快搭建物就倒塌了;小乐那组的幼儿想到哪儿搭到哪儿,没有计划,没有目的,最后搭出的“塔”也是头重脚轻的。

问题分析与建议

1.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增强建构游戏的计划性

这次搭建游戏的主题是“塔”,教师希望幼儿通过该游戏获得“上小下大可使建筑物更加稳固”的经验,提升建构技能。可在实际搭建中,幼儿纷纷按照自己的想象搭建,搭建物的形状也千姿百态,除了有上小下大的A型(如图1),还出现了上大下小的T型(如图2)和上下一般大的H型(如图3)。

幼儿的前期经验会直接影响其建构,出现上述情况的可能原因之一就是幼儿有关“塔”的前期经验不足。中班幼儿的生活经历非常有限,他们大多只在书本里见过塔,因此很难理解为什么“上小下大”的结构可以增强稳定性。为丰富幼儿的前期经验,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实地观察塔的构造,在班级环境中有意识地投放各种塔的图片,因为“下面要搭得宽,上面要搭得窄”这一结论需要在观察、对比多幅不同塔的图片后得出。

幼儿的搭建分有意搭建和无意搭建,幼儿无意搭建时就会搭到哪里算哪里,其搭建物往往也与搭建主题相背离。案例中,教师有意识地将幼儿分组,但组内幼儿没有协商、沟通,导致搭建过程漫无目的。教师应在搭建前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商讨、计划,通过绘画的方式设计出所要搭建的“塔”,并协商分配好各自的任务,如某某负责搭建楼梯,某某负责搭建塔底,某某负责搭建外围的道路……明确搭什么、怎么搭的问题。

2.合理创设游戏环境,投放多样化的建构材料

此次大型建构游戏在宽敞的户外进行,但幼儿仍然出现了一些纠纷。其实这些纠纷的产生都跟环境创设不合理有关。合理创设环境,将环境作为教育的手段与资源,将有效地帮助幼儿建立游戏常规,保证幼儿愉快、顺利地开展游戏。〔1〕

首先,可以利用地线、标示牌等直观的图示和标记向幼儿提示进入大型建构区的常规要求。如用地线画出运输积木的专门通道,提示幼儿要绕道行走;在相应的位置放置标示牌,提示幼儿在游戏中不要干扰他人,等等。同时,可将相同类型的积木用不同颜色的篮筐装好后分放在场地的不同区域,确保幼儿就近取用。

其次,根据已有的空间设置,合理安排幼儿人数。例如,可以将户外游戏场地划分为几块开放式区域,区域之间保持一定距离,每个区域人数相对固定。

最后,通过投放多样化的游戏材料,帮助幼儿建立现实与想象之间的联结。案例中选用的大型积木由各种几何形状构成(如图4),包括各种单元积木、正方体、斜坡、圆柱体、棱柱、三角体、拱门、长条板等。虽然材料的类型比较丰富,但缺乏辅助材料。一般而言,材料越具体、越形象,越有利于丰富幼儿建构游戏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建构游戏的主题投放相应的辅助材料,例如围绕“塔”的搭建,教师可以投放适当的人形玩具、小旗子、路标牌、轿车和卡车模型等。

场景二

在搭建中,大部分幼儿只用到了平铺、垒高、加宽、延长等简单的建构技能,只有少数幼儿用到了围合、架空和模式等建构技能。由于没有专门运输积木的通道,很多幼儿为了“抄近路”就从搭建小组间狭窄的空隙搬运材料,而教师也没有加以制止和提醒,只顾“巡视”正在搭建的幼儿是否出现问题。飞飞正在将积木围成一个圆圈,在圆圈中心用长方体积木不断垒高,可正当他想要尝试搭建心目中的“塔”时,教师走过来对他说:“你看底部是不是不够稳固呢?我们在这里加些木块,让它更稳固些。”边说边在圆圈内塞上积木。可飞飞似乎并不认可,之后在搭建中也没有表现得像起初那样兴致勃勃。

各个小组的搭建物越来越大,幼儿能够自由活动的范围却在逐渐变小。阿磊沉浸在搭建中,一起身弄倒了天天刚刚搭建好的“塔”,天天嘟着小嘴正想说些什么,教师就急忙走过来说:“阿磊,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快向天天道歉!”阿磊听了显得很委屈,憋了好一会儿才轻声说出“对不起”。

问题分析与建议

1.依据幼儿年龄特点,提升幼儿建构技能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会表现出不同的建构水平和特点。一般来说,小班幼儿能用垒高、平铺、围合、加宽、延长等基本技能建构造型简单的物体形象;中、大班幼儿能综合运用架空、模式、表征、插接、镶嵌、编织、黏合、旋转、桥式、塔式以及各式排列、组合、穿套等技能建构较复杂、精细、匀称的物体形象。〔3〕可见,案例中多数幼儿只表现出小班幼儿的建构水平。教师可以通过投放材料隐性地帮助幼儿提升建构技能。例如,投放不同颜色的积木,引导幼儿运用模式技能;投放辅助材料,引导幼儿利用建构物开展象征性游戏,以提升表征技能,等等。此外,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渗透一些言语指导,如“我们给小房子加个屋顶”(架空);“我们把相同颜色的积木放在一起”(模式);“给你的建构物取个名吧”(表征)……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建构技能是建构游戏的基础,是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载体,但是我们要鼓励幼儿自主表现,不可一味强调建构技能的重要性,而忽略幼儿的想象及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

2.把握介入时机,用“引”而不用“教”

游戏中,“教师介入的方式一定要有助于保持儿童的参与度、有助于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以及有助于吸引儿童重回游戏中来”。〔4〕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在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方式介入指导。而案例中,教师往往在幼儿还未出现问题时就介入指导,且过于频繁。教师的指导方式也存在问题,大多只是告诉幼儿应该怎样做,而没有让幼儿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不仅没有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反而削弱了幼儿的游戏兴趣。

由于大型建构游戏相较其他建构游戏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因此教师应留给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试误,并以适当的方式加以引导。例如,教师发现幼儿搭建的“塔”很不稳固时可以说:“这里好像轻轻一碰就会倒的样子。”从而启发幼儿思考塔的稳定性问题。又如,教师发现个别幼儿搭建完后显得无所事事时可以提问:“这里没有楼梯怎么上去呢?”以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一步丰富搭建内容。

3.提示游戏规则,引导幼儿自己解决纠纷

案例中,很多幼儿在运输积木时为了“抄近路”常常撞倒他人的搭建物,从而引发纠纷,而教师只是要求幼儿讲和道歉,这种简单的解决方式可能会导致幼儿之间的纠纷升级和幼儿的内心不服。

在大型建构游戏中,引发幼儿纠纷的因素很多,可能是争抢游戏材料,可能是损坏了别人的作品,也可能是无意碰撞或误解。在解决幼儿游戏中出现的纠纷时,教师要尽可能做到“不越权”,引导幼儿自己寻找解决纠纷的方法:一是静观其变,尽量让幼儿自己解决;二是让幼儿明确规则,鼓励幼儿运用规则解决纠纷;三是让幼儿“自食其果”,帮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四是鼓励沟通,让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情绪,而不仅仅靠哭泣或拳头;五是及时强化,肯定和鼓励幼儿表现出的宽容、忍让、谦和、分享等良好行为。〔5〕

场景三

建构游戏接近尾声,飞飞和仔仔两组幼儿搭的“塔”已基本成型,教师让飞飞和仔仔将搭建物连接起来。等飞飞和仔仔连接好后,教师便“下令”停止游戏。而此时大部分幼儿都还在搭建中,他们的搭建物也基本看不出有“塔”的形状。教师请幼儿与各自的搭建物合影留念,这时悠悠还在继续搭建,迟迟不肯停下来。教师就对悠悠说:“我们要收拾积木,准备回班里了哦。”悠悠很不情愿地停了下来。合影完后,教师督促幼儿整理材料,接着组织幼儿回到班里,没有立即安排分享环节。

问题分析与建议

1.适时结束,游戏时间要尽量保证

在游戏中,教师以少数表现突出的幼儿完成建构任务的时间为结束时间,强行让大部分幼儿停止搭建,导致幼儿很不情愿地中断游戏。

教师在幼儿游戏时要寻找适当的时机,在幼儿的兴致还没完全消退时结束游戏,这样可让幼儿保持对游戏的兴趣,并为下次游戏的开展埋下伏笔。同时,教师也要依据情况灵活安排,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游戏时间,尽可能让大部分幼儿都能基本完成搭建任务。

2.及时分享,分享内容要就事论事

案例中,教师通过拍照的方式记录幼儿的搭建成果无可厚非,及时督促幼儿整理也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在很多幼儿还只搭建到一半时就拆除他们的搭建物显然是不合理的。

有效的评价、总结既是对幼儿游戏的认可,有助于幼儿提炼游戏经验,提升游戏水平,也是为了让幼儿对下次游戏充满期待。在这个环节中,“什么时候分享”“分享什么”“怎样分享”是关键。

首先是要解决“什么时候分享”的问题。分享环节不一定要安排在游戏刚刚结束时,可灵活安排在餐前、午睡前、离园前等过渡环节。但在本案例中,由于大部分幼儿尚未完成搭建工作,幼儿又具有具象思维特点,因此笔者认为在现场进行分享会更有利于幼儿回忆和总结在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梳理和提升游戏经验。当然,通过拍照保留幼儿的搭建物,然后灵活安排在其他时段进行分享,也是可以的。

其次是要解决“分享什么”和“怎样分享”的问题。分享的内容要就事论事,包括分工合作、技能掌握、材料运用、游戏常规等方面。分享方式可以是集体的、小组的,也可以是个别的。在分享时,幼儿可以相互交流游戏经验。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交流:“搭建的塔容易倒塌的问题解决了吗?用什么方法解决的?你们小组的搭建任务完成得怎样?与同伴合作搭建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教师要认真倾听幼儿的交流,帮助幼儿提炼出有益的游戏经验,以推动幼儿的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在分享游戏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启发幼儿思考:“对下次游戏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你还想增加哪些搭建材料或辅助材料?”以帮助幼儿拓宽思路,逐渐丰富游戏场景、材料、主题、情节,从而使幼儿对下次游戏充满期待。

参考文献:

〔1〕范玉茹.大型建构游戏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J〕.华夏教师(课程与教学),2014,(12).

〔2〕温迪·科扎.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和一日生活〔M〕.曹晓旸,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盖伊·格朗兰德.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M〕.严冷,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董旭花,等.小区域大学问: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积木建构技能
高级技能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星钻积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建构游戏玩不够
有趣的积木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