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琛
摘 要:胶州秧歌作为中国民族民间舞中的一枝独秀,发展至今,已经展现出民间艺术与学校教学乃至舞台表演融汇结合的完美景象。这对我国胶州秧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从事于民族民间舞事业的我们而言,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胶州秧歌历史传承的过程,并在当下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从而以自身實践不断推动胶州秧歌这一门舞台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胶州文化;胶州秧歌;舞蹈风格
1 胶州秧歌在当代民间发展的大致现状及影响作用
胶州秧歌同时作为山东省、胶州市认定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进入了国家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名单。在继1996年胶州秧歌的发源地“小屯村”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之后,胶州秧歌如今已经成为山东省最具代表性的舞蹈艺术呈现形式,更成为胶州市的著名文化符号。在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家有关人员更先后七次对胶州秧歌的内容进行采集、挖掘和整理,并将胶州秧歌的内容列入了几乎所有的舞蹈艺术、民间艺术的教材、书目中。胶州秧歌更成为我国第一舞蹈学府北京舞蹈学院民族民间舞系学习、研究的主干内容。
发展到今天,胶州市拥有的秧歌队伍就早已过百,而胶州秧歌本身作为萌生于乡间土地,同时活跃于民间的艺术精粹,它的根本是一种群众自发参与、自由宣泄、自娱自乐的广场民间艺术。它展现了胶东农村女性乃至中国女性所特有的健美体态和情性魅力,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
2 以舞蹈实例分析胶州秧歌舞台化后的特点与发展方向
90年代后的一阵“黄土风”将民间舞“吹上”舞台后,中国民族民间舞逐渐实现了“广场”与“剧场”并存的发展现象。其传统意义上的“娱己”性质也逐渐转为“提炼整理”后的“娱人”,自然而然,
自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至今,对于其教学课堂化、作品舞台化等问题向来存在争论也是不可避免的,而这些问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现今中国民族民间舞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变”与“不变”。
在舞台化的众多胶州秧歌作品中,类似《扇妞》、《老伴》这些优秀舞蹈作品作为实际例证,对胶州秧歌“传统”与“现代”结合这一发展特点进行了最好解答。
舞蹈《扇扭》充分吸取“胶州秧歌”中扇女和小嫚的舞蹈元素,它以“胶州秧歌”中的“小嫚持团扇”为开端,利用现实生活中许多女孩子娇小玲珑、乖巧可爱、古灵精怪的形象特征,运用秧歌扇舞中“团扇扑蝶”、“折扇戏法”、“取扇游走”等舞动形态,着力刻画“扇妞”的形象。脚拧、扭腰、小臂缠绕、动肩,持续的推、拧、伸的动作变化,身体各部位按照顺序缓发快收,姿态变化中自下而上的“三道弯”形体展示,再配以两臂摆动、手推、翻腕、张扇、收扇、抛扇与接扇一系列的舞蹈动作,一个活泼俏丽的“扇妞”形象便从“胶州秧歌”的深厚底蕴中脱颖而出。《扇妞》的编导以胶州秧歌的基本动律,运用了不拘一格的编排手法,完成对一个乖巧可爱、娇小玲珑的“小女孩”形象的塑造。“胯下扔扇”原型动作的不同,节奏处理、动作在不同空间的调度运用实现了传统与当代的融合,给人以一种恰倒好处的清新自如之感,达到了一种“不疲倦的美”的境界。
3 总结胶州秧歌表现风格的传承与发展
3.1 继承胶州秧歌民间风格,传播胶州秧歌文化内涵
西方民谚说:“生活是自然的,舞蹈是风格的。”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对于胶州秧歌而言,经历了由盛到衰,到再次复兴的过程。并最终形成了“广场秧歌”与“舞台秧歌”并存发展的繁荣景象。而对于舞者而言,不论是在舞蹈高校从事专业学习的学生,还是服务于国家(地方)艺术院团进行表演的专业演员,抑或是舞动于大街小巷的民间舞蹈艺人,在从事胶州秧歌的表演过程中,都要清楚地认识到一个根本,那就是胶州秧歌的民间表现风格!一切胶州秧歌的作品、剧目的编创和表演都无法离开这个根本:因为我们是在传承和发展一个舞蹈艺术形式,“传承”是我们无法离弃的根本,是我们对其进行创新和发展的基石。
3.2 展望未来,勇于开创胶州秧歌艺术新高度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胶州秧歌动态的风格特点“抻、韧、碾、拧、扭”,既拥有民族气息,又不乏西方舞蹈文化的渗入,它脱俗求雅,焕发出现代气息,除此之外,它同时吸收西方现代舞中的动作术语,借鉴了空间的多边、音乐的创新等多种发展模式,与时代的审美同步发展,依旧保持着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自2006年开始举办的胶州秧歌节成了胶州市的一张名片,吸引来世界各地的客商来此游览、参观。仅2006年秧歌节举办期间,260多名中外客商共达成签约项目29个,合同利用外资1.15亿美元,合同利用内资9.7亿元。同时,胶州秧歌剧现存的曲牌、剧本和民间表演的四方连续形式的演出形式,是研究中国戏剧从宋辽金至元杂剧演变过程的活标本,这些形式在我国其他地区已不存在了。这些珍贵的艺术形式已超过胶州秧歌剧本身的价值,胶州秧歌剧的存在,应是中国戏剧发展史上现存最早的戏剧雏形表演形式之一。故此在2006年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后,胶州秧歌更是在发展中自行流变,是群众自发参与、自由宣泄、自娱自乐的广场民间艺术,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研究价值。
4 结论
胶州秧歌作为中国民族民间舞中的一枝独秀,发展至今,已经展现出民间艺术与学校教学乃至舞台表演融汇结合的完美景象。这对我国胶州秧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从事于民族民间舞事业的我们而言,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胶州秧歌历史传承的过程,并在当下的学习与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培养出更优秀的舞者,营造出最优秀的平台,拓展胶州秧歌的文化内涵与价值体系,不断推动胶州秧歌这一门舞台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雄岩著.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教程.
[2]纪兰蔚,邱久荣.主编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史.
[3]资华筠著.舞思.
[4]马力学主编.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及教学法.
[5]吕文斌,胡志蕴,等编著.胶州大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