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世野
摘 要:政府的终极价值追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最终目的都是人民的幸福,而增进人民幸福的实质是满足人民的需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深刻揭示了人类需求的一般规律,充分表现了人类需求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推进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文本,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为此,政府必须切实进行职能转型,建设公益性和服务型政府。
关键词:人民幸福;政府职能转型;“需求层次论”;服务型政府
0 引言
“十八大”以后,中国重启改革开放的征程,大刀阔斧地“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人们已感受到,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在新的时代面前,有必要厘清一些方向性的问题。笔者认为,以下三个问题是值得考虑的:政府的终极价值追求是什么?矢志不渝地进行改革开放目的是什么?一心一意搞经济建设的目的又是什么?
无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科学发展观,还是所谓的“普世价值”,答案都是一个,人民的幸福。增进人民幸福的实质在于满足人民的需求。人的需求是复杂而多样的,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深刻地揭示了这一点。当前世情、国情和民情正发生深刻变化,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对人民的多元化需求这一基本事实加以充分的认识和重视,进行政府角色、政府职能的重新反思和定位,并采取新的切实举措。
1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与人民的幸福
“需求层次论”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自我实现;低层次的需求优先于高层次的需求,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就会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具体地说:
生理需求。人作为一种自然生命体,不能不从外界获取维持自身生命活动所需的必要物质,因此人首先要求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理需求。生理需求超越一切需求之上,这是一个铁一般的事实。“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基本生理需求都不能满足的情况下,不可能有什么尊严、价值、文明。实际上,深刻改变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改革开放的初衷之一就是“让农民吃饱饭”。
安全需求。安全是人的核心需要,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整日为安全担忧的人是不可能感受到幸福的。安全的基本内容包括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对人身安全而言,重要的因素包括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等;对财产安全而言,最明显的因素是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稍隐蔽的是产权保护,最不可见的是物价、汇率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爱和归属感。人之不同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人除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外,还有价值需求。爱和归属感是人类特有的价值追求的基本方面,构成人们幸福感的重要来源。一个盛行“丛林法则”的社会难有“爱和归属感”;一个被巨大的财富鸿沟割裂的社会难有“爱和归属感”;一个“各扫自家门前雪”的冷漠社会难有“爱和归属感”。和谐、平衡、互助是人类“爱和歸属感”的基本要素。
尊重。尊重是人类价值追求的基本方面。所谓“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有压迫就会有反抗”,不被尊重的生活是令人难以忍受的,更谈不上幸福。从理论上讲,平等和重视是人们“尊重”需求得到满足的两个方面。如果一个社会公平正义大行其道,政府重视民意,雇主重视员工,那么这一定是一个人人感受到被尊重的社会,也一定是充满幸福感的社会。
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人类一切崇高和精神的源泉。“自我实现”的需要具有一种完全不同于以上四类需要的“神奇”属性:这是一种永无止境的需要,永远也不会得到彻底的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分为实现个人理想、获得社会认同、追求社会理想等不同层次。人民群众自我实现的需要,既是增进人民幸福的不可或缺的方面,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宝贵精神力量。
2 人民的幸福与政府职能转型
政府的终极目标是要满足人民的需求,实现人民的幸福。人的需要是多元的,与此相适应,政府必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各个方面的协调均衡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上走的是一条非均衡的发展路径,不仅在地区、城乡和产业之间是如此,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生态方面也是如此——经济增长被放到凌驾一切之上的地位,“GDP崇拜”主宰着官员的头脑和政策方向。我们今天经济社会发展中诸多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现象都是这种“亢奋的物质主义”长期积累的结果。今天,已经到了不能不改变的时候。政府必须认真反思和重新定位自己的职责,切实实现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转型,建设服务型政府和公益型政府。
2.1 实行公共财政,将主要的财政支出由政府直接投资转到公共服务方面。大幅增加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三农”方面的民生支出,切实保障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
2.2 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创新社会管理方法。确保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改善社会治安;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强化产权保护,稳定金融市场。
2.3 更加重视非经济价值的追求。切实把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社会的公平正义,保证司法公正;努力缩小社会差距;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尽力为弱势群体、社会边缘群体提供帮助和温暖;加强劳动保护,保障劳动人民的合法权益。
2.4 创造条件,让人民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关键要保持一定的社会流动性,防止阶层固化,让下层群众有上升的希望。必须保证程序公正,机会均等,破除各色垄断;保证穷人的孩子都能上学,有改变命运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卢雪,李瑾.“需求层次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消费导刊,2009(4).
[2]全毅.强化政府公共服务,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