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小时代》

2015-05-30 00:56消失宾妮
当代作家 2015年12期
关键词:小时代冲突时代

消失宾妮

身为姐姐,在几年前妹妹高考后择校时,我以强硬态度让她放弃本地较安稳而优良的大学,而选择了北京近郊的一所普通大学。虽然强硬。但我的态度只是个参考。我不与她或者家里其他人言其他,我只说,这城市很大,需要看一看,这里有许多别地不会有的东西。——而这东西我没说清是什么。它也许是人、事,也许是其他小城永远看不到的机遇,也或许只是四字——纸醉金迷。

遂想起《小时代》。

有人谈及它,总说起品牌与金钱,说物欲横流,说人事变迁。——但在我眼里,这座城的故事与北京是同样的,上海与北京,在某种意义上两座城市都聚焦了所有尖端人士的目光,同样也聚拢了他们挥霍下的时光与金钱——这一点是理所应当的。然而矛盾在于,其他流离失所于这座城市里的人,正卑微地将自身摆放在哪个边角位置。

大学入学时,因为所在的学校属于明星基地,于是被师哥师姐所劝告——你若来此,要学会的第一条,不要嫉妒别人。看清楚自己的位置。

——因为人是嫉妒不来的。

在小城再多不过挥霍,而再少也能生活。但对应的法则在某些地方变成尖刻辛酸的真相——差距是真的存在的。比如真的有能为自己拍片作业挥霍私家万金的人,也比如真有开着无法想象的小车从身边经过的人,甚至是白天在学校遇见谁谁、表面困倦,而后拍你的肩笑说“连续几夜

泡在酒吧不睡,开了几瓶酒,累得不省人事,一

会儿替我点名”。

但同样的,在他们身边也有粗衣素服背着厚厚书籍来往图书馆,吃食堂廉价菜式,每日伏案苦读的人。

——在一起。在同一个学院。相隔不到一百步之遥,但彼此迥异的人生。

我花去很多时间明白,这是一种温吞但有力的“戏剧冲突”。冲突于彼此知与不知,冲突于自知并且强迫自己能自知,冲突于对他人的所知,冲突于对世界的无知。

但当我明了,他却已经将这故事写出来。

于是有了《小时代》。

有了顾里、林萧、南湘、唐宛如。有了宫洺、崇光、Kitty甚至更多即将要出现在这个舞台、这个“时代”的人。

从林萧这个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切入,仿佛刀刃切开一个链接上与下世界的点,往上有顾里顾源这样需要“自知”才能解读的情侣,往下也有南湘席城这样“对他人有所知”的错落过往,若是往旁处看,还有唐宛如、卫海、简溪这样温情脉脉的学院岁月。

而林萧是这张网中最折中的那个点。

在纸醉金迷的城市,临界于凡俗之间的,那个点。

《小时代》第一季所塑造出的庞大脉络,宛如玻璃一般的世界的叠影,精致却易破碎。从第一话的光鲜至最后每个人在各自的世界里沦陷、互相牵绊,这座玻璃之城也轰然碎裂,如同沙堡一般碎成流沙,将所有人都深深吸入黑暗。

而我亦从最开始看得新奇有趣,直至终而某个人物就这样将心口的薄膜撕开来,裸露出鲜活的血脉。

我疼爱顾里但难以救及,我羡慕卫海与宛如也只能以笑容待之结局,我为林萧与简溪深深痛惜甚至咬牙切齿,但情绪汹涌而来时,我也难以察觉,她们这样精准深入得让我疼痛,却是因为哪根神经?

——不,但无论是哪处,都不是浮华闪耀的表面。

——而是情感。

至今难以料想这个故事的结局。而这个可恶的作者(……)也不会把结局轻轻撂置。若他真的叙述完五年变迁,我便更无法想象这庞大的世界要如何被他收拢、分散,再收拢、再分散。

如同捧在手心抖落的沙子。

也许主角一个又一个被筛选或者走失,有人终将以某些方式离开这个故事,而有的人却又要在碰撞中缓缓走向结局——如同现实里、许多我想要保存的人都已离开了我,而许多想要离开的人却跌跌撞撞与我并行。

只是离别与深陷一样,谈及总是轻松,可哪样都无法轻易。

猜你喜欢
小时代冲突时代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编剧 宋方金:世上竟然还有比《小时代》更烂的电影?想想就毛骨悚然
美版“小时代”力压科幻大片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