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 林原
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也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认为这两句话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概括了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特点。同时也从两个不同的层面来诠释了教师工作的特点。教育学生的目的不仅是要都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交往。更重要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正所谓“育人先育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国的教育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德育作为“五育”之首,如果一个学生连起码的道德都没有,还谈什么全面发展呢?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场所,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的,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培养目标也有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同样也是把“德”放在首位。可见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同时在各学科的教学中也应该渗透德育教育,特别是语文学科更是这样。因为语文学科的既有“工具性”也有“人文性”的学科特点所决定。同时语文学科又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
要完成基础教育任务,加强素质教育,只靠每周一节思想品德课,一节班队会或开展几次活动来完成是不够的。那么主要阵地是什么呢?是各科教学!这才是德育最主要的途径。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是德育与传授知识相结合的有效方法,也是改进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它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多年来,我一直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并有了一些体会。
运用情感因素,渗透思想教育。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思想性很强,情感因素丰富的学科。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渗透了人间真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是非曲直”等都能从文本中体会到。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陶冶。在教学中要有目的会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把教材的中心思想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如我在讲《纸船和风筝》这篇课文中,我就以饱满的热情,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感染,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学生不仅懂得了宽容、谅解,而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他们对友谊的理解和认识。在班上同学们积极互动,说说别人的优点,找找自己的缺点,谈谈如何去宽容、谅解别人。如何去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这样让学生学会尊重,学会交往。我相信这会让学生受用终身。
“感人心者莫乎情”。在语文课文的教学中,能使文章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我想这样的教学才能算是实现了德育教育在语文课教学中的“有机渗透”。才不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号。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传到作用,落实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受到“情”的陶冶、“理”的启迪,这样就能收到“迁情入化”“润物无声”的德育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