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
广播电视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成为拥有有线广播电视台、卫星广播网等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多手段的混合覆盖网,并正在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发展。应急广播不是新建立一套制作播出和传输覆盖系统,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通过融合创新,实现预警信息的快速高效发布,为全民提供应急广播的公共服务。
四川是国家应急广播试点省,在总局和国家应急广播中心的指导和帮助下,我们从技术、网络和数据三方面推进了融合。
一是技术融合。我们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广播电视技术,如有线广播电视网、农村广播大喇叭,还应用了现有的软件工程和通信信息技术。在预警信息的控制方面,我们既采用了传统的入侵检测系统(IDS)和传送流(TS)的方式,同时也大量应用了计算机互联的方式。
二是网络融合。我们利用了传统的广播电视网,同时也与现有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通信网密切合作,实现了中央、省、市、县四级联动,并实现了多手段的协调,完成了全面、权威的预警信息的发布。实现四级联动发布信息的网络是将现有的有线广播电视网络作为一个基础网络,同时联合通信网和卫星网,组成了四川应急广播平台的网络。因为在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中我们经历了切肤之痛,所以组建了广播通信网保证制播系统之间能够无缝连接、信息通畅。
三是数据融合。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空间数据与广播电视系统现有的资源数据和预案生成的数据融合,共同推动并不断地提升我们应急调度指挥的效率。
除了融合方面,在服务和业务创新方面,我们也做了有益的尝试。
首先,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现有资源的情况下,新建了省市县三级应急广播调度指挥平台,同时,发挥广电系统的整体优势,使广电系统能够承担起在预警应急情况下的及时有效发布信息的职责。
其次,公共服务创新。国家已经把为全面提供应急广播服务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我们通过连接现有的电视机、收音机、农村广播大喇叭,并且联通了城市公共广播系统,包括户外大屏,并向新媒体延伸,比如利用手机应用软件和互联网来发布预警信息。同时我们注重平战结合,我们新建的系统平时都能正确发挥我们的宣传和应急报道的作用。
第三,精准服务。我们开发在机顶盒上点对点的精准控制,以及可以实现远程唤醒的远程控制终端,从而实现了精准到户的应急信息发布,实现了精准服务。
第四,应用的可视化与可控化。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从接受预警信息到发布反馈全程的可视化、在应急处置方面智能化发布的全媒体化以及全链路的可控化。
总之,应急广播目前已发展成为覆盖了所有的终端,并实现了全链路可控,对发布效果可以及时评估。期待应急广播系统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编辑:肖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