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青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以及新课改对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初中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不仅注重学生德智方面的培养,还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课程作为审美意识培养的课程,在教学中逐渐受到学校的重视,使得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了音乐鉴赏的水平,提升了音乐的素养,为学生个体的全方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在初中的音乐的教学中如何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本文对此进行了如下阐述。
一、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首先要使得教学的目标与教学大纲相一致,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学习,而且在每一次课程的教学设计和时间安排上都要与教学目标相一致,使得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眼、手、口等各个器官的协调作用。教师通过视频、声音、代表作品的展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提升音乐的审美意识,从而提升自身的音乐素养。此外,教师通过课程的合理科学设置,使得音乐知识、唱歌、音乐创造与实践、器乐、音乐欣赏等课程落实到位,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二、优化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通常选择与实际的生活相接近或者学生熟悉的事物作为课堂的导入,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所见、所闻的相关素材,缩短学生与课程内容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此外,教师还要通过向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作品,来拓宽学生的视野,给予学生独立想象的空间,增加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境界,在音乐的欣赏中体会创作者的意境,从而使自己的感悟得到升华。例如:教师在展示荧屏乐声中的《我心永恒》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通过栩栩如生的事件描述来阐释音乐的创作,使得学生明白其中的意境,或者教师也可以组织观看这部影片,从中体会音乐的巨大魅力,从而拓宽学生的想象力空间,有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
三、丰富教学过程
在音乐的课程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进行课程开展前,不仅要对教学过程进行教学活动的详细设定,还要确保课程实施的高效性,使得教学过程的开展有效而恰到好处。课堂教学在导入上可以采取故事导入法、情景导入法、悬念导入法、温故导入法和开门见山导入法等。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另外,还可以适当开展一些课堂小活动来活跃气氛等等,这些都是优化教学过程的有效方法。
1.良好的导入是课堂成功的一半。通过音乐故事展开的教学导入在非道具性的教学导入方法中,老师们自身的教学意境营造能力和对教学内容背景的了解程度通常来说是决定导入成败的关键性因素。通过音乐故事展开教学导入这一方法非常适合那类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或者有趣的音乐创作过程的教学内容。初中生都非常热衷于听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一方面这些故事可以满足这些少年们的猎奇心理,另一方面从老师们教学目的的角度来说,成功的教学导入活动中的故事无疑是增加学生对音乐内容印象、提升教学效率的最好的工具。还可以借助老师的演唱来进行教学导入。对于中学生们来说,音乐最有意思、最能满足他们的一面通常都体现在实体的表演之中。但对于以往的音乐教学来说,做得最不足的却恰恰是对音乐作品生动、深情的表演。在传统的初中音乐教学之中,由于老师们自身的观念与意识的问题,音乐课经常过于死板。因为它纯粹是为了教学而进行的,目的就是单纯地把音乐内容给学生们教会,故而缺少了必要的娱乐性,整体的课堂氛围就像是在完成一项任务。而老师借助正式、卖力的演唱展开的教学导入则能很好地缓解课堂上单调、呆板的氛围,它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的演唱,学生可以更加直接、直观地感受到音乐本身的魅力与趣味。
2.表演与评议。是指将创作进行交流汇报,并进行评议、评价。这一环节将相关艺术表现形式有效地渗透和运用到音乐教学中,认识音乐与姊妹艺术的联系。不仅如此,还与艺术以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它有助于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总之,唯有将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几个环节充分整合起来,打造一个活跃的教学环境,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知识技能的提高和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怡康街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