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传统民居建筑美学研究

2015-05-30 10:48张逸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5年12期

张逸

摘 要:浙东地处中国的浙江地带,靠近海洋的东部区域是中国传统民居较多的聚集地,这里的民居形式具有当地的文化情怀,靠近海岸边建筑的特色与人文结合非常紧密,是劳动居民们智慧的结晶,也很好的展示了中国传统民居生活与审美情趣的交融性。在此文章中主要研究浙东地区传统民居建筑的美感法则,以此表达出对传统美学思想的敬仰之情。

关键词:浙东民居;建筑美学;传统民居建筑

[宁波大红鹰学院2015年校科研基金项目,基于分形美学角度的城市新景观美学研究,项目编号:1320151064]

建筑是人类依照美的认知、美的感悟、美的建造而产生的。它能满足人类在地球上活动的物质需求和精神享受,这些不单一提供空间适应人的生活需求,同时也为人类精神世界提供欣赏的审美对象。由此从建筑中衍生出建筑美学的研究,建筑美学是建筑学和美学两大学科基础之上的综合学科,研究建筑的审美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在建筑形式上的具体反映。通过对建筑的体积、空间、环境、比例、色彩、材料、质感等手法,组建成具有美感的形态空间,以此来表达社会文化与时代精神。建筑的“语言”手法早在《论建筑篇》中就被提到,是指使用一定的规则来拟定建筑局部与整体的各组织关系,之后赛扎戴利将这种比拟的关系变成更简洁的表达描述,叫做“建筑是一种语言”的称谓。人们从这种建筑语言表达建筑的审美性,可以说是通过人类长期的建构活动创造和总结出来的,这种美的建造表现形式传达出人类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生活情趣,是一种建造者的精神结晶,也是观赏者阅读建造者手法的方式。对于浙东民居建筑的审美性表达是继承了中国古典建筑审美性的元素形态,它的美学要素离不开比例、韵律、均衡、对比。

浙东所处中国的浙江地带,靠近海洋的东部区域,由浙东的嘉兴、温州和浙南北端的居民地区为主,涵盖面积较广,现如今的浙东区域划分为台州、舟山、宁波、绍兴这四个市,为方便后续内容的描述,本文研究的区域范围是以浙东的台州、舟山、宁波、绍兴这四个市的传统民居为主要描述对象。

浙东的传统民居建筑均是木构架建筑体系,在群体建筑中的高度都均等。从建筑的审美比例上我们分析,浙东民居建筑的平面布局宽敞明亮,整体空间比例关系是平面尺寸略高于竖向柱式尺寸,呈现出近似方形的矩形形态。从建筑的立面空间分析,民居分为两层楼,建造过程习惯一层比例高于二层比例,手法表达上强调下高上低的形式,这种表达效果体现出浙东人民喜欢轻盈、细腻的视觉艺术效果。

从建筑美学中的韵律来分析浙东民居建筑,这离不开建筑外观上依照节奏、连续、重复、错落、起伏、间断的表现形式,通过技法上的穿插,让建筑产生愉悦、活泼、生动的效果。在浙东民居中常见的构建体属“马头墙”最具代表性,它又名“封火墙”,是为邻里建筑间防止火势蔓延至他人居住空间而建造的实体墙面。从外观上观看,如同海港码头前的层层石阶,故名叫“码头墙”,取谐音因此改作“马头墙”,是人们用以镇火消灾祈福之意。马头墙分为一、二、三、四阶,其中三阶和四阶是最为常见的,层叠有致的形态自身就具备着美感,并且在建筑的侧立面看到两侧的马头墙垂直于横向建筑,造成视觉的交错,也体现出建筑美学中错落的韵律。我们远观浙东大户的住宅空间整体建筑外轮廓,不难发现群体建筑中一组组的马头墙面,层层相似、体量大小不一、高低叠错,如同变幻多样的秩序韵律,这些都表达出浙东人民生活美化的智慧结晶(图1)。

浙东民居建筑的均衡美学研究,是以建筑体量为基本的衡量准则,均衡所表达的是建筑构造中各要素间前后、左右、轻重的关系处理。其中可分为两类:对称均衡和不对称均衡。

其一对称的均衡:顾名思义以一个中间位为基准线,两边对称为对称均衡。在一些大型民居建筑中,两边对称的立面形式比较多,比较能体现端庄气派。强调对称中心,表达出了视觉上的均衡感,认得视觉本来就喜欢这种对称的审美性,这样切合了人的习惯审美。例如浙江宁波市的张苍水故居,大门在中央,但立面上最醒目的是两端歇山的山面,表达出民居对称均衡的建筑美(图2)。

其二不对称的均衡:在不对称均衡的表现中不如对称均衡来得那么制约,整体形式感表现得非常轻巧活泼,变幻多样。将这样的建筑语言表达到浙东民居建筑中,显得尤为适合。浙东人们的生活喜好具有细腻质朴的情调,一般的居民家族较小,建筑占地面积并不富足,整体空间能达到日常生活需求就足以,所以从建筑侧面进入空间内,大部分的院落是三合院的形式,厢房中有一间便是大门,这样两层的主体建筑就能达到一定的均衡感。在许多中小民居建筑中,都使用了不同大小的结构形式,以此表现出一种不同程度上的不对称均衡感,两层的建筑体系中,一层的建筑体量比二层的体量明显高,显示出一种不稳定下的稳定建筑感受。

建筑美学形式法则中对比元素在浙东民居实际的应用很常见,例如虚实对比、大小对比、繁简对比、曲直对比、轻重对比、肌理对比、色彩对比等等。对这些手法的运用,实例可发现民居建筑体中主体与次要建筑大小上的对比关系;建筑墙体上门窗与实体墙面的虚实对比关系;花窗中窗棂与质朴墙面繁简的对比关系;在整个建筑中,木构架、木门窗及屋顶的轻巧与厚重的墙面形成轻重对比关系;在颜色上是小青瓦的深色与白色或浅色的墙形成鲜明对比关系,这些都从各部件中表达出对比的形式美,也体现出居民生活细节的人文美(图3)。

上述对浙东传统民居建筑美学的形式研究中,传统建筑的美学元素上已有着它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力,这些从人类建造活动的开始就已经存在与继承。我们能体会和学习的就是关于它形式法则的具象研究和审美精神感受,在此不由地感叹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良药也是为后人学习和创造的范本。

参考文献:

[1]林小松、吴越.分形关学——超越传统形式关的全新关学[J].新建筑,2004,(03):70-71.

[2]马炳坚.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五个重要问题[J].建筑师,2007, 32(03):1-3.

[3]吴良铺.人居环境科学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王沪宁.当代中国村落家族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5]陆元鼎.中国传统文化与民居第二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6]李长杰主编.中国传统文化与民居第三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7]陆元鼎主编.民居史论与文化[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