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思 彭飞龙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对于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深化、教育水平的提高、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具有深远意义。教育信息化应是普及的。探寻在信息化开展中中遇到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对高中教育信息化进程十分必要。
【关键词】高中 教育信息化 对策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将信息技术融入教育前,教育信息化已在全国,尤其是发达地区开展。由教育信息化到信息化教育,因教育系統内部的组成因素,如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方式、教育环节等发生重大变化而被称为教育史上“第五次教育革命”,可见,教育信息化势在必行。如何使高中教育信息化得以普及,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关注的问题。
一、更新观念,保存特色
落后的教育观念使教育信息化发展受到阻碍。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观念的转变,只有从思想层面给予足够的重视,才能让教育信息化观念深入教育者人心,并付诸行动。教育观念的转变刻不容缓。
1.加大宣传力度
高中必须对教育信息化加大宣传力度,使所有教育系统的成员,包括管理者、教职工、学生都能对此有较为全面的理解。相关政府部门,尤其是教育局应加强高中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将其提至战略化层面,将其具体计划纳入政府计划中;学校管理者,如校长,应加强自我领导力和规划力,将教育信息化纳入学校各阶段各时期的计划中;教师应更新课堂教学观念,在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将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指导课堂教学,投入高中教育信息化的潮流中,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形成一条自上至下的完整的信息化链条。
2.注重自身特征
教育是对学生的素质及人生的双重教育,在高中阶段,教育还有竞争的一面。为此,在高中阶段进行任何教育模式都需要慎之又慎,不可有随意行为。高中教育是一个长期、稳定、系统的工程,每个高中学校都有自己在长期探索中固定下来的发展模式,对这些经过长期验证的经验,需要很好地保存。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要依据校本特点,选择适合本校的教育信息化道路。对其他学校可以有借鉴,但不可完全模仿,全盘照抄。
二、多元集资,加强建设
信息化硬件设施程度若无法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教育信息化将举步维艰。一般而言,普通高中在建设信息化硬件设施时,资源来源非常单一,即国家财政拨款。国家财政拨款无法满足学校的扩展,于是基础设施建设不能加强。在有些设备出现故障后,也由于资金匮乏而得不到修理,只能放弃使用。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学校要发展,必须发展多渠道的集资方式。通过政府部门,如教育局、组织部等牵线搭桥,吸引企业等其他领域的资金融入高中信息化建设中。形成以国家财政拨款、地方政府专项支出、企事业捐赠、学校家庭共同承担的集资结构,从经济基础上解决现实问题。
三、教师分层,继续教育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中的地位无可取代。实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其信息技术运用水平,是教育信息化顺利实行的必经之路。然而,教师系统中无论是年龄还是学科,都有很大区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分层、分科等具体性的培训非常必要。
第一,以科目为标准进行培训。首先,各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师本身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可以对其进行集中培训,然后安排他们培训校内其他科目教师。其次,高中其他科目教师可以以分科进行培训,如以文科、理科、艺术科分类培训,或以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进行培训。这样,同科目或同领域的教师能得到详细的专业指导,学校节约了培训资源与资金,节省了时间。第二,以年龄为标准进行培训。通常年龄较小的教师对信息技术比较了解,且接受能力教强,接受速度较快。将年龄相对较小的教师与较大的教师分开培训,并给与不同的要求与强度。第三,以内容为标准进行培训。可以从基础性质、中级性质、高级性质等方面按内容的难度进行培训。
四、整合课程,校际合作
课程与信息化整合,需要课程与信息化在调整中融合。教师要形成一套既适合学生又适合自己同时还符合课程改革需求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在充分的实践后,又需要将课程与信息化整合得效果良好的经验记录下来,建立教学模式与教学理论,进行校本研究。
关于课程与信息化整合,不仅需要学校内部开展校本研究,还需要校际合作,校与校之间实行资源共享。比如试题库、教案库、案例库、资源库等,校际间可以通过网络共享,通过相关论坛讨论研究,各学校在共享中找到适合本校的试题、教案、案例、资源等,推进本校的教育信息化。
五、预测风险,控制成本
在强烈支持教育信息化的同时,需要正视现实,即教育信息化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育可能付出的代价包括:学生沉迷网络,对网络学习能力差的学生不利,传统授课方式处于尴尬境地。限制信息化代价十分有必要。首先,遵循认知规律。在信息化学学习中,要选择符合心理学的规律同时满足学习者的需要类型。越符合学习者心理的,越能促进学习者发挥其主体性。内容上要知识点明确、层次性分明,形式上要易于理解、简明扼要。其次,要有网络约束力。网络学习具有自由性的特点,缺少传统课堂严肃的气氛和严格的控制力,若这份自由无限制,则过犹不及,对教育信息化有害无益。因此,需要增强信息化学习的约束力,如教师下达的学习任务和目标非常清晰,反馈方式公开化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版)[Z],2001
[2]王运武、陈琳,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3]南国农,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2
[4]绍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陈琦、刘孺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人学出版社,1997
[6]王运武,陈琳.中外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