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摄影的十月

2015-05-30 10:48
中国摄影 2015年12期
关键词:薇薇安摄影北京

十月是北京最美的季节之一,也是作为文化中心的首都文化生活最为丰富的时段。2015年10月24日至11月1日,“北京国际摄影周2015”在中华世纪坛举行。

北京国际摄影周始于2013年,随着全民摄影时代的到来,北京在金秋不仅有精彩的音乐周,还陆续迎来了一系列的大型摄影活动。今年,与摄影周几乎同期,中央美术学院的“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三影堂的“中国摄影:二十世纪”,以及在798和草场地艺术区的一系列摄影活动俨然把10月变成了北京的摄影月。

今年的开幕式沿袭了上届“红毯秀”的仪式,近百位摄影人踏上被称为“摄影之路”的大红毯,10位摄影家还穿着其作品制作成的“流动的影像”主题服装红毯走秀,让摄影的观赏性有了别样的解读。开幕式借用了娱乐圈的吸引眼球的路数,再加上举办地地处市中心,北京国际摄影周的开幕式显得比其他活动要热闹一些。

除了摄影之路,开幕活动还有主题讲堂、项目推介会等。文化部副部长丁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宋明昌,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海平,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关宇,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刘绍坚,新华社图片中心主任龙松林,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主席杨元惺,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王瑶等领导及嘉宾出席了开幕活动,并为北京国际摄影周顾问委员会首批顾问委员颁发聘书。

本届摄影周的展览主要有国际展、国内展、专题展。国际展部分最引人关注的是《薇薇安·迈尔的瞬间》摄影展。薇薇安·迈尔是前几年被发掘出来的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美国当代杰出摄影师,她一生的职业是保姆,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拍摄了超过10万张的照片(本刊曾于2011年第6期海外栏目《薇薇安·梅耶,一个保姆一生的视觉日记》介绍过)。获得奥斯卡提名的纪录片《寻找薇薇安·迈尔》去年在美国公映,在全美乃至世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次主办方的宣传中把“原作展”作为这个展览吸引眼球的亮点来向公众推介。薇薇安这个展览这次在网上引起了热议,不过热议的并非关于这位被纽约时报称为“与哈里·卡拉汉比肩”的女摄影师的作品本身,而是本次展览所呈现的薇薇安·迈尔的作品称为“原作”是否恰当。现场一直循环展映的关于薇薇安·迈尔的纪录片中其实已经有了明确的线索,薇薇安本人生前曾在扩印店洗印过很有限的一些作品小样,而现在观众所看到的是收藏家用薇薇安生前的底片印制的照片。作为摄影周里最精彩的展览之一,薇薇安的摄影本身的研究和讨论并不充分,虽然现场的作品制作精良,但由于策展方用词的不严谨,以至于我们依然纠缠于“原作”这样本该由摄影界专业人士日常厘清与界定的问题,真是有些买椟还珠之意味。

《德国先锋展》策展人克里斯·邵尔茨为北京国际摄影周带来了7位被其称为“德国摄影研究者”的作品。无论在现当代摄影史上,还是在当代艺术中,德国的纪实摄影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展览所选择的摄影作品则代表着当代德国摄影的一些新的方向,尽管他们的定位与想法使其在作品呈现上均不相同,但都对摄影的纪实性从根本上产生了质疑。这些摄影师利用摄影来表达他们的疑虑,尽管迥异于我们所熟悉的德国传统的纪实摄影,但共同的探索性的想法代表着他们正在探索的方向。《观照-亚洲青年摄影师五人展》由中国摄影家协会影像国际网策展,集合了中国、孟加拉、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及耶路撒冷地区五位青年摄影师的作品。作为本次摄影周策展的主力军,中国摄影家协会影像国际网还在10月26日下午,带来了一场由20位亚洲青年摄影师作品组成的幻灯视觉盛宴,这些在亚洲各国崭露头角的年轻摄影师,他们的作品大多是表现摄影师真实的内心写照。来自孟加拉的摄影师沙利娅·沙尔敏(Shahria Sharmin)在作品中反映了普遍的社会和文化问题,在他的《叫我Heena》的作品阐述里,这样写道:“我感觉我像条美人鱼。我的身体告诉我,我是一个男人,可我的灵魂却告诉我,我是一个女人”( Heena. Hijra意为“中性人”,是南亚地区常用词)。综观本次影像展映,这20位亚洲青年摄影师的作品大多摆脱了常规的呈现方式,而采用多媒体的形式,现场200余位摄影人和媒体代表观看了本次摄影作品观赏会,这已是第三次举办,之前分别在贵州摄影节和大理摄影节期间展播。

第2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首展在国内展部分亮相,开幕式当天举办了此次国展颁奖仪式。这也是全国影展多年之后回归北京首展。作为本届北京国际摄影周的特别大展,《“中国大阅兵-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图片展》所展出的图片出自新华社108名摄影记者之手,不仅包括“9·3阅兵”现场的宏大场面,还将阅兵村里受阅官兵的训练和生活用视频的方式讲述,并筛选了部分新华社摄影记者在阅兵拍摄中的工作照、让观众可以全方位了解大阅兵背后的故事。同时,作为丰富报道手段的尝试,利用立体世界3D技术拍摄的阅兵立体影像也被带入到展览中。

同样作为北京国际摄影周的品牌展览之一,由中国摄影出版社主办的《触摸经典:中国当代100原作展》集中展示了收藏家靳宏伟先生所收藏的35名中国艺术家的100幅当代摄影作品,勾勒出中国当代摄影艺术的发展轮廓。对于摄影周的主要观众—众多的摄影爱好者而言,当代摄影显然是他们并不熟悉的一个领域,往往显得晦涩难懂,而次展览可以让他们对中国当代摄影艺术的观念形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在全民摄影时代,摄影作品的销售越来越受到重视。本届北京国际摄影周新增的“摄影市场”板块,以“专题摄影展”为核心,在线上和线下两个渠道面向全球专业摄影师、摄影爱好者、策展人、普通群众、摄影机构、画廊等征集专题摄影作品,并策划成多个专题展览,向全球美术馆、文化馆、画廊、文化交流中心、会展中心、商业中心等机构或个人进行集中推介。最终,包括《铭记历史 同护和平》《2015索尼世界摄影大赛优胜作品展》等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摄影师组成的30个主题推介展览,吸引了近百家摄影机构、图片社、文化机构与个人参与。同时在摄影周期间也安排了“中国映像世界”“环保公益至善”“新锐影像力量”“公众影像传播”“大众生活广角”等五个主题日,这些林林总总的摄影主题反映了当今的摄影生态。这些展览和活动分布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尚8艺术区、王府井步行街、798艺术区、龙影廊等高校、艺术区及商业场所的15个分会场。

本届摄影周还举办了多场学术活动。开幕式当天的主题讲堂邀请了媒体风暴(MediaStorm)公司创始人兼CEO布莱恩·斯道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VII 图片社成员沈绮颖,摄影史学者、策展人、中国美院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主任高初,当代艺术电影中心(QUAD)和英国 FORMAT国际摄影节艺术总监路易斯·克莱门茨,中国国家画院理论部研究员朱其等,他们与学术主持人李树峰一起从影像与视觉记忆、影像与历史、影像与时空、影像与梦想、影像与艺术品等方面分别展开论述。此外,还举办了33场讲座论坛,内容涉及国展评选、当代摄影走向、名家作品分享等。

作为文化中心,首都北京拥有着基数庞大的摄影爱好者,相比于以往需要到外地的摄影节观摩学习,家门口的摄影展览让爱好者们可以在众多的展场分享中外摄影家的作品,这也是已经举办了三届的北京国际摄影周最大的功能和亮点。

猜你喜欢
薇薇安摄影北京
认日历
认图表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
北京,北京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