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生文 靳静
印象中的技工院校应该是实训车间一字排开,焊花点点、机器轰鸣的。但是,漫步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却发现另一番景象:独具特色的岭南建筑让人眼前一亮,广彩、广绣、陶艺、剪纸、牙雕、玉雕、木雕、榄雕、宫灯、掌画等15个岭南特色工艺大师工作室校门口一字排开。在这里,你可能忘记了自己身处技工学校,仿佛进入艺术殿堂一般。
更确切地说,校门口的这15个岭南特色工艺大师工作室不仅成为了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有别于其他技工学校的特色,也成了广州市区岭南文化的一景:每到周末,不少家长便带着孩子来这里学习这些岭南绝技;一些外国友人来访,也会被推荐来此体验岭南文化。
“当别的学校哪个专业热上哪个专业时,我们不搞同质化竞争,走的是差异化路线,主打的是岭南文化这张‘特色牌。在我们学校,最具特色的就是艺术类专业,水平并不比一些艺术类院校做得差,特别是岭南文化类专业。”校长叶军峰自信地说。
传承源于责任
说起为什么要进行岭南文化传承,叶校长深有感触,“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人不认可我们技工院校的毕业生。目前,技工院校学生虽然说经济地位有所提升,但是社会地位并没有得到提升,大多数人不认可他们的文化品位,总觉得我们技校毕业生欣赏不了美好的东西,只懂干活、不懂享受、不懂艺术。这一点对我触动很大,我想作为技工教育的工作者应该做点实事,扭转社会上一些人对我们的片面看法。”
“另一方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快速产生经济效益的加工业成为发展的主流,慢工出细活的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却遇到了瓶颈:定位不清,保护措施不够,行业日渐式微,甚至陷入困境,产品种类减少,工艺萎缩,有的技术濒临失传,工艺美术技术人才工资福利偏低,职称评定门槛过高,年龄日趋老化,后继乏人,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广州工艺美术技艺岌岌可危。加大对工艺美术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力度迫在眉睫。从这个角度来看,学校把岭南文化传承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方向,做好文化传承这件事,功德已经超过技工教育了,它比技工教育还大,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出于社会责任感、历史责任感来做这件事。”
为打通工艺美术行业高技能人才的晋升通道,2006年起,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在广州市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指导下,与行业协会携手,首次打破传统的职业技能鉴定“理论、实操”的考证模式,对工艺美术行业中底蕴深厚、技艺精湛、业绩突出、行内口碑好的准“大师”,以“不看学历、不考外语水平,但求技艺精湛等”的方式评定出了首批工艺美术行业技师,点燃了岭南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的星星之火。
“文化这个东西,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渗入人心的,它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一开始就给学生渗透岭南文化,若干年后,他脑子里就会装着这样的东西,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也会有资可谈。”叶校长介绍说。
“文化传承这件事没有人来考核,但是我们觉得这件事很有意义。虽然说这么做不会给学校增加收益,但是我们觉得这件事情已经超过了收益本身。我不希望20年后,人们都不知道去哪里才能看见广彩等这些岭南绝技了。”叶校长补充到,“我希望我们的学生出去为别人服务的过程中能够给别人介绍广彩,介绍岭南文化,这是我一直在努力做的事情。”
全力打造岭南文化一条街
“要传承岭南文化,传承人从哪里来?”这是第—个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
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叶军峰心中悄然形成:把学校临街的门面房,全部做成岭南文化传承和展示基地,把广东岭南文化的传承人请到这里执教和进行绝技传承。
这一想法立即得到了校领导班子的支持。可是,临街的门面又早已有租户,并且很多没有到期。为了全力打造岭南文化一条街,他们一家一家做工作。很快,这些租户陆续搬了出去。
解决了传承场地的问题,再解决人的问题。
他们多方找寻,有时候甚至是三顾茅庐,先后聘请了54位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为学校客座教授,以他们为主,建设起了“广彩、广绣、陶艺、剪纸、牙雕、玉雕、木雕、榄雕、宫灯、掌画、蛋雕、铜印”等15个岭南特色工艺大师工作室,以弘扬和传承岭南传统文化、特色工艺。在这里,他们与广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一起,通过协会年会或展会,进行作品的展出和公示,向社会展示大师和学员创作成果,提升大师工作室的文化影响力,保证了大师工作室培养成果的含金量。2013年12月,他们举办了“广式瓷刻——中国瓷刻艺术典范”宋志雄先生陶瓷雕刻艺术作品展;近几年,他们连续举办了五届“广佛肇”工艺美术行业高技能人才评价班学员作品展,来自广州、佛山、肇庆三地学员的精彩作品缤纷呈现,工艺种类包括有广彩、广绣、陶艺、牙雕、玉雕、木雕等等,题材创新、构思新颖、技艺精湛,引得广大工艺美术行业人员和爱好者的参观鉴赏。
此外,学校积极探索大师和学员参与的“技师后”创业孵化的创业模式、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在实践中学到经营管理知识,实现“产学研销展”等五种功能为一体。目前,已有10个工作室对社会营业,产生经济效益。
岭南文化成为广州轻工的一张名片
岭南文化一条街立起来了,但立起来的不仅仅是这一条街,还有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从内到外的变化。
变化之一:建立健全工业美术行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学校成立广州市工艺美术与广告设计技师分会,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企业评价模式,开发了工艺美术6个工种18个评价标准,开展多次“广佛肇”工艺美术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2008年至2014年,采用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模式,共评价出400多位高级技师和技师,评出的高级技师、技师占了整个广卅I工艺美术行业总量的90%以上。
变化之二:进行传承教学,探索现代学徒制新模式。学校从2011年开始开设工艺美术传承班和技能社团教学活动。传承班全部采用精英班教学,由工艺美术大师言传身教,教授广彩、广绣和雕刻等技艺。大师参与教学方案的制订,在3-5年学习中,学生将从初学者提升为取得相关工种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人才,有望成为广州市轻工传统工艺领域新一代的接班人。传承班学生将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试学阶段。学生先拜师,成为试学者,结合专业基础课,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完成入门训练。第二阶段是初级学徒期。结合专业课学习,与大师签订一年期的学习工作协议,在大师指导下进行工艺品的复制,达到初级工的技能水平。第三阶段是中级学徒期。对达到初级水平的学生,定专业方向培养,经过整一年的工作室实践,能在大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工艺品的制作,达到中级工的技能水平。第四阶段是学徒满师阶段。经过美术专业创作的学习和一年期的大师工作室的创作实践,能独立完成工艺品的创作,独立完成工艺品的制作,达到高级工的技能水平,取得高技工的毕业证书。第五阶段是个人提升阶段。通过与工作室订立工作协议,在工作室开展独立创作、制作,作品取得了社会和行业的认可,通过高技能人才评价取得技师或高级技师资格证书。
此外,对行业的从业人员,学校也开办弹性学分制学历传承班,让他们在大师工作室中提升技艺,同时学到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变化之三:传播岭南特色工艺和岭南传统文化。学院举办岭南非遗文化青年传承活动,承担社区非遗传承的文化传播普及,服务广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弘扬岭南文化持续发展。大师工作室一方面面向全校师生实施岭南特色课程,开展广彩、广绣、剪纸、掌画、茶艺等传承教学,切实推动岭南文化融入课堂,融入社区,深入人心;举办展览,开阔视野,传播文化;建立传承班,开设特色课程,传授技艺功法。另一方面组织各类学术和交流活动,推动岭南传统技艺文化精髓的宣传与传播。工艺美术专业学生先后参加了第十一、十二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高技能人才展、2015中国(广东)民间工艺博览会、广东省民俗文化节、广卅I庙会、乞巧节作品展等活动,现场展示技艺;学校传承活动还走进小学、幼儿园,向孩子们传授讲解剪纸、广彩技法,积极播撒传统工艺的火种。2014年5月28日,第二届亚太经合组织青年技能夏令营广东第一站就被学院独具岭南特色的校园文化吸引而来,营员在校学习体验岭南传统工艺,积极参与弘扬岭南传承文化。学院用切实行动,积极做到岭南特色工艺的教育传承、技艺传承和文化传承。
传承没有终点
变化还在继续。
2012年,司徒宁广彩大师室被人社部、财政部授予“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广东省首个国家级大师工作室,完全实现了产、学、研、销,承担了许多社会功能。
从2011年开始建立大师工作室培养模式至今,学校已经培养了10名大师,有的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就已经成为大师,一个大师成长的快速通道慢慢形成。
2015年新型学徒制研究课题论文《大师工作室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新途径》被国际劳工组织2015年度新型学徒制收录。
这一个又一个成果表明,岭南文化传承硕果累累。
现在,为了岭南文化传承,叶军峰院长把校刊的名字都改了一一《岭南窗》,并已经成为人们认识广卅I轻工的又一个窗口。
现在,无论叶军峰走到哪里,都会提起岭南文化。他希望,自己的学生也能像自己一样,做一个岭南文化的痴迷者、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