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紅
香港11月22日舉行了新一屆區議會選舉,在18個區議會中共選出431個民選議席。這是從2012年第五屆立法會起,委任議員被完全取消,全部區議員都由選舉產生的第一次區議會選舉。這次選舉不僅是對香港選民價值取向的一次歷練,也對台灣選舉有參考價值。
激進派組織全軍覆沒
近年來,香港出現了多個激進組織,今屆區議會選舉中,激進的「熱血公民」、「人民力量」和「社民連」等組織共派出20人參選,全數敗北;而鼓吹港獨的候選人亦都全軍覆沒。
「熱血公民」組織派出6人參選,結果悉數落敗。「人民力量」組織派出9人參選,亦顆粒無收。「社民連」組織有5人參選,全盤皆輸。被激進人士陳雲授以「昭明公主」名號的中出羊子(身份證名字,原名鍾銘麟)僅取得172票。這些人過去在街頭運動中表現粗暴,與議會內的「爛仔」作風和拉布破壞互相呼應。他們大敗,顯示選民看不慣他們的惡形惡相,不認同他們的「勇武」抗爭策略,更不願他們把在立法會搗亂的伎倆搬進區議會。
多名反對派主將落馬
多名反對派政治明星紛紛落選,包括曾任民主黨主席、也是香港老資格的民主派指標性人物、16年區議員的何俊仁,以近300票之差敗給律師會前會長何君堯。另一「超級區議員」、民協主席,也是香港資深民主派領袖的馮檢基也在服務多年的深水選區失利。與「人民力量」主席袁彌明隔空對罵的公民黨陳家洛,「空降」南區也參選失敗。
除了多位反對派頂級大咖落敗外,反對派多名「次重量級」B咖人馬也以落選告終,包括民主黨副主席尹兆堅、民主黨資深黨員陳樹英、公民黨的譚文豪、「人力」主席袁彌明、社民連副主席黃浩銘、「熱血公民」要員鄭松泰、社民連候選人「阿牛」(曾健成)等。這些人落選的共同標誌,他們都是2014年香港占中的台前支持者,顯示選民心中自有一把尺。
積極服務基層者當選
今次選舉另一特點,就是一直服務基層者獲得選民認可,不僅民建聯在此方面收獲甚多,就連8名毫無地區經驗的「傘兵」竟然一戰當選,他們之所以能夠當選,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標榜自己是「傘兵」,而是主打民生和地區事務,吸引了希望求變的中間選民。
新丁取代大佬政壇加快代謝
今屆區選結果令人意外,「薑並非老的辣」,除了多名重量級雙料議員墮馬,還有不少盤踞地區超過20年的現任區議員亦「老貓燒須」,被首次參選的政治新丁挑戰成功。
區議員和選民切身利益越來越密切相關,使選民參與地區事務的意願逐漸提高,加上香港「泛政治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反對派將一切經濟、民生問題政治化,嚴重拖慢香港社會發展步伐,經濟停滯不前,而由此付出的沉重代價卻要全體港人承擔。時至今日,香港市民對於一味把社會問題「政治化」的容忍度已達極限,今屆區選,就是他們積極參與地區事務、主動行使權力的最好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