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在设施蔬菜生产中,植株的生长发育除了受环境条件和营养水平的影响外,还受植物体内的各种内源激素的调节和控制,它们在植物体内虽然含量很少,浓度极低,但却能够促使植物体内的各种酶相互协调,调节和控制植物体内的许多生理生化和代谢过程。蔬菜植株是一个整体,这些内源植物激素与光、温、水、肥、气等环境条件以及各种营养元素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使植株处于一种合理的生长发育水平,这样才能使植株的地下根系与地上部茎、叶与果实;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相互协调。环境条件的改变和内源植物激素的合成与运转的变化,都能够影响植物体内的代谢水平和同化产物的分配,这样就必然引起植物体各部位生长发育状况的改变。人类为了达到人工调节和控制植物按人类的需要进行生长发育的目的,便从自然界中提取或模拟内源植物激素的结构人工合成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通过外源的方法来促进或抑制植物某些生理部位内源激素的合成及含量,从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进程,实现优质丰产的目的。
在目前黄瓜、番茄、茄子、辣椒等主要品种栽培过程中,所应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都是正式化工产品和科研单位研制的复合产品,化控应用技术已经多年试验和示范验证,只要使用正确,是安全可靠的。但是由于人们对某些植物生长物质的性质、作用和生理机制还缺乏了解,而且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繁多,作用各异,对不同的蔬菜在不同生育时期、不同环境条件下,作用的性质和程度也不相同。还有些植物生长调节剂效果不稳定,个别生产单位在使用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应引起广大菜农的重视。
1 植物生长调节剂效果与栽培环境条件的关系
由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较强的生理活性和多方面的作用,往往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生育时期、不同的浓度情况下有不同的作用。如2,4-D、调节膦、青鲜素等,在不同条件下,应用不同的浓度,既具有生长调节作用,又可有杀草作用;除草剂草甘膦在正常浓度下可杀死杂草,而在低浓度下可作植物生长调节剂。此外,大多数植物生长调节剂,都要求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要避免在高温、高湿和过强的光照条件下使用,同样也不要在阴雨天使用。另外,在不同作物不同的生育阶段,不同的栽培管理水平情况下,应用的药剂种类、浓度和方法都有所不同。如赤霉素,在作物幼苗期或以茎叶为产品时,可用来增加植物高度;在某些作物盛花期,可以防落、提高坐果率;在幼果期可以促进果实膨大,获得无籽果实等等。另外,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作物只起调节作用,而不能代替营养物质,在农业生产上必须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措施,提供较好的光照,适宜的温、湿度和较高的肥水管理水平,才能获得更好的效果。
2 植物生长调节剂之间的作用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之间的关系和作用十分复杂,必须掌握它们的特性和复杂的关系才能正确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之间的作用基本有以下几种,这是在混合使用和研究复合制剂时必须十分注意的问题。
2.1 叠加作用
这种效果一般都是在促进型或抑制型两大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之间发生的,它们在混用时,往往在某一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如:人们经常把萘乙酸或者吲哚乙酸、吲噪丁酸与赤霉素混合使用,借以进一步促进作物的生长。将比久和乙烯利两种抑制剂混用,也可以增强抑制作用。
2.2 互补作用
生长素、赤霉素的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增长,因而使植株增高的作用明显,而细胞分裂素虽然同属于促进型植物生长物质,但它的作用却不同,它可以促进细胞分裂,诱导组织分化,促进侧芽的生长和花芽的分化,如果按一定浓度与生长素、赤霉素混合使用,互相补助,可以取得更好的调节作用。
2.3 拮抗作用
一般促进型与抑制型两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相互之间有拮抗作用,不能混合使用;混合使用后,一般都出现效果下降或不起作用,或起反作用,因此两者都不能同时混合使用,也不能使用时间隔太近。如:生长素、赤霉素与脱落酸、矮壮素、乙烯利;三碘苯甲酸与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与青鲜素等,都不能混合使用。此外,对植物生长物质与农药的混合使用也要十分注意。一般植物生长物质都不能与石灰等混合使用;乙烯利甚至不能与波尔多液混用;比久不能与铜制剂混用。
但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之间的这种拮抗作用,并不都是坏事,相反,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拮抗作用正是人们用来进行化控栽培的理论根据和重要方法。因为比久、矮壮素、助壮素、烯效唑等这些抑制剂正是植物体内某些促进型激素的拮抗物质。当有些作物处在营养生长过于旺盛的阶段,若是在这些作物顶端用植物生长抑制剂进行处理,由于它们可以拮抗作物顶端活跃部位促进型内源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的合成与分配,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抑制营养生长过旺,同时也会使侧芽和花、果部位的促进型内源激素增多,从而从叶片内调运到更多的光合产物。因此,生产上应用植物生长抑制剂大都会早结果、多结果、产量高。
3 药害问题
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不当,如浓度过高,喷洒量过大,喷洒时期和部位不当,也能对作物引起药害。经常见到并造成危害的有2,4-D和乙烯利等,使用不当往往对茎叶造成不同程度的药害,主要表现为生长点和茎叶萎蔫、坏死,这些情况一般是可以防止的。需要提出的是2,4-D本来就是一种杀草剂,其作用比较猛烈,药害经常表现在蘸花上。特别是番茄用2,4-D蘸花或喷花造成果实长尖,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不论浓度大小、温度高低,都会形成相当多的尖果,影响商品性。近年来有些资料表明,用2,4-D蘸花,裂果率也明显增加。
4 毒性与残留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越来越注意农药的毒性和残留问题,特别是杀虫剂和杀菌剂中某些毒性较强、残留期较长的种类已逐渐被禁用,但是,由此造成的污染或公害仍不同程度存在。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毒性问题,也引起人们的某些顾虑。事实上,大多数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无毒的,从科学理论方面也有较充分的根据。作为内源的植物激素,出于自身调节生理生化过程的需要,在不同生育阶段、不同部位是不断合成也不断消失的,也就是说是植物自身固有的物质。为了调控作物生育状况,人们应用的外源生长物质,有些是从自然界中提取的,也有些是模拟其结构人工合成的类似物质,它们的结构大体相似,性质与作用也比较接近。另外,它们在植物体内只是在某一生育阶段才存在,而且存在时间是较短的,浓度是极低的,即使是在作物不同生育期内多次使用,也不会造成毒害。在食用的农产品中存在较多的是赤霉素,但它的性质是对人体无害的,况且浓度也是极低的。乙烯利是有微毒的,但是被植物吸收后很快就分解成乙烯气、二氧化碳和水;乙烯气对作物有催熟作用,是无毒的。但必须在采收前安全期施用。另外,人们注意较多的是2,4-D,据医学资料报道,在规范用量下对人体是无害的。
对于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问题,目前,发现残留期较长的有多效唑,有时可以残留一年以上,也是微毒的。人们之所以注意它的残留问题,主要是基于对生育期较短的蔬菜下茬有时有影响来考虑的,因此在菜田上不提倡使用。当前,随着植物生长调节剂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人们仍需十分重视其毒性和残留问题。从有利于人们对药剂性质的了解和使用出发,应该提倡标明主要成分,防止出现人们对药剂的误解和使用错误等不当情况发生。对人体有毒害作用或在较长时期后会有不良影响的药剂应该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