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山
为进一步提高玉米种植单位面积产量,加速品种的更新换代,筛选适宜本溪地区不同生态环境种植及推荐主栽品种,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有关技术操作规程,我们进行了玉米新品种试验展示和示范。本次试验虽然不能代表本溪全部地区,但可以作为种子经销商和玉米种植户的参考。
1 试验设计及田间管理
1.1 试验设计
2015年参加试验示范及对照品种共计36个。试验采用间比法,不设重复,按品种介绍的生育期划分中早熟(生育期为119~128天)、中熟(生育期130~131天)和中晚熟(132~135天)3个组。36行区,每2行区为1个品种,50米行长,行距60厘米,小区面积60平方米。试验区四周设保护区,保护区不少于2行,必须种植玉米。田间设观察大步道宽2米,区排间的间隔距离0.5米。每亩种植密度:中早熟品种3800株;中熟品种3500株;中晚熟品种3300株。
1.2 田间管理
试验示范地选择在小市镇上堡村的水库公路旁,中等肥力的平地。前茬为玉米,施肥与田间管理略高于当地农民种植玉米的一般水平。
1.3 收获与考种
收获前在9月24日组织全县种子经销商、种田大户、新闻媒体进行现场观摩,并进行评价讲解。收获当中采用5点取样,每个小区取5点,每个点随机选取1个果穗称鲜重,风干后脱粒,求平均数计算平均亩产(由于考种时间原因,籽粒水分的存在,本次试验数据结果比照各自品种真实产量略高)。
2 品种综合评述
2.1 气象条件分析
根据当地气象站提供的资料,本溪县2015年无霜期194天,初霜日在10月19日,4~9月份降水量分别为51.4、63.3、177.7、128.7、183.1、7.1毫米,平均气温分别为10、16、19.5、23、22、17.4℃,连续降水日数6月10天,8月7天,昼夜温差偏大。从气象条件来看,2015年春季4月上旬温度上升较快。进入5月份气温逐渐回暖,前期降水量较少,对前期的出苗造成一定影响。后期雨水较为充足,适宜玉米的自然生长,6月及8月两次超过7天的降水,容易引发玉米病害的发生,但整个玉米生长周期雨水调和,气温适宜,特别是温度正常,有利于玉米生长;9月份以后的气温及降水量分布利于玉米后期生长和增产。从总的气象条件看,全年的气候比较适宜中早熟及中熟玉米品种的生长。
2.2 考种数据对照分析
从考种结果实测产量趋势看出,中早熟各品种的产量高于中熟品种,中熟各品种的产量高于中晚熟品种。出现这种现象除了品种本身的差异以外,本试验的设计种植密度是参照当地农民的玉米种植习惯,使得一部分适合密植的中晚熟品种因密度不够没有发挥正常的增产潜力。
中早熟组当中产量排在前3名的品种是:①联达99,亩产1254公斤。②铁研56,亩产1140公斤。③东单118,亩产1132公斤。
中熟组的产量排名前3名品种是:①德单1104,亩产1085公斤。②丹玉336,亩产1050公斤。③锦玉118,亩产1015公斤。
中晚熟组的产量排名在前3名的品种是:①吉东26,亩产1039公斤。②良玉188,亩产818公斤。③阜玉398,亩产815公斤。
3 结论
对近年来审定通过适宜在本溪地区种植的36个玉米品种进行考种,通过对品种株高、穗位、百粒重及产量等重要数据的比照结果表明,筛选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达到优胜劣汰,对指导农民购种很有价值。通过试验数据对比分析,建议本溪县大部分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应以中早熟、中熟、抗病、耐寒、耐旱的品种为主。在太子河沿岸以及南部无霜期较长的地区可以适当引进抗病、耐密的中晚熟品种。对于晚熟品种除了个别无霜期偏长或采取特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以外,其他地区应谨慎引用,以免因越区种植或遇低温早霜年份造成减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