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瓶颈及对策探析

2015-05-30 16:53李琳娜
课程教育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大学生就业对策

【摘要】自从高校实行扩招政策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便步入了大众化教育。更多的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实现了教育公平,但与此同时带来的影响之一就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这是全社会都在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目前高校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瓶颈问题的分析,旨在从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政府及社会等五个维度阐述大学生就业瓶颈产生的原因及对策,调整思路、 改变策略,实现高校人才输送与社会需求的统一,以达到毕业生就业“零适应期”的改革目标。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 瓶颈问题 原因 对策

【课题项目】本文是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零适应期”的瓶颈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GBC12130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169-01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瓶颈问题的主要体现

第一,东部沿海等发达城市就业形势良好,竞争激烈,而西部偏远地区由于条件艰苦,待遇差而无人问津;第二,理科专业就业形势前景良好,用人单位对通讯、电子、土木、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专业人才需求旺盛,而一些文科类的专业如历史、政治、法律等的毕业生就业率明显偏低;第三,用人单位对“985”、“211”等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尤为青睐,凡隶属于教育部直属院校或其他部委院校毕业的学生就业形势就好,而毕业于地方院校的学生就业形势就差;第四,用人单位倾向于学历高的毕业生,为了提高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不管职位需要与否,盲目提高对应聘者的学历要求,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本应是适合于专科生的职位却被本科生占据,原本本科生就能胜任的工作却雇佣了研究生;第五,毕业生知识技能结构与社会需求脱轨,往往由于缺乏这种专门的职业技能训练而难以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第六,毕业生求职期望过高。受传统封建思想影响,部分毕业生认为只有找到待遇好、体面而稳定的工作才能对得起自己的大学文凭。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味地追求高官厚禄,轻事业,轻奉献的从业观念,使得毕业生不愿意放低身价去做一些平凡普通的工作。但高薪工作往往对应聘者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又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势必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不良后果。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瓶颈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途径

(一)高校人才培养机制急需改革

首先,应在市场需求基础上,合理进行专业课程设置。目前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往往是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开设专业,无视市场需求或者即使考虑到了市场需求也没有做到科学的分析,导致招生时按当年的市场需求大规模扩招热门专业的学生而不顾将来学生毕业时市场是否能完全吸纳。这就要求高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根据整个经济环境的大背景,积极探索和预测用人单位对未来人才的需求情况,调整专业结构以应对不同行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此消彼长的新变化。其次,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知识更新与技术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高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整合度,注重培养毕业生的上岗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能力。

(二)毕业生需转变不良就业观念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始终保留着“铁饭碗”、“金饭碗”等就业观念,此外,毕业生在选择岗位时还是本着专业对口的硬指标,不对口坚决不考虑的择业执念。还有的毕业生本着“精英化”就业观念来选择企业,对自己的岗位定位很高,好高骛远而导致长期待业。因此,当代的大学毕业生最首要的任务是摒弃不良就业观念,树立起“大众化”的、健康的择业观。不要存在博弈、攀比、等靠的心理,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准确的进行自我定位。毕业生要用于奉献,放低“身段儿”,早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意识观念。

(三)用人单位应树立科学的用人机制

用人单位不应过分关注文凭,有些单位甚至将身高、长相、气质、性别、单身都作为选拔人才的条件。这些条件既滑稽可笑有过于严苛,把真正有才华的大学生拒之门外。事实上,许多大专毕业生的业务能力并不比本科生、研究生差。在选择人才时,也不要过于看重是否有工作经验,而忽视了刚毕业大学生的可塑性与职业潜力。用人单位应使应聘者意识到在以后的发展中有接受培训的机会,这样做有利于企业的人才储备,形成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不至于让广大的毕业生闻“实践经验”而兴叹。此外,企业亦可考虑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的合作机制。企业应尽可能为在校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帮助学生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从业积累宝贵的实战经验。

(四)政府应加强对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

政府应完善人事管理制度,解决大学生因惧怕丧失城市户口、身份而不敢去基层或偏远地区工作的后顾之忧;政府应对毕业生、用人单位提供优质信息服务,避免造成双方在多个人才市场重复性奔波而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或单位;要想从根本上缓解就业难问题,还须从招生源头上入手,对于就业率低的专业采取停招、减招的政策;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新体系,建立财政性支持政策,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开辟政策绿色通道,如:设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基金和贷款制度,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岗位主要面向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聘等。

(五)提高社会中介机构或社区的服务职能

中介机构是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三者之间的桥梁,因此,灵活多变、信息资源丰富、服务意识强大的中介机构会有效缓解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中介机构最好是非盈利性的,或象征性的收取少许费用,通过网络或新闻媒体发布招聘及应聘者信息,聘请职业分析師或业界人士深入高校对毕业生进行职业知识讲座及与求职相关的专业咨询等活动。

三、结语

高校毕业生是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社会群体,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新生力量。 毕业生能否成功顺利就业关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蓬勃发展。这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与合作。要想成功跨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瓶颈阶段,就需要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政府及社会适时做出相应调整,在整体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发挥各方优势,多管齐下,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瓶颈问题。

参考文献:

[1]周贤.试论大学生就业现状与对策[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7(4).

[2]朱洪哲,马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探析[J].新长征, 2006(22).

[3]罗小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1(22).

作者简介:

李琳娜(1979.6.3-),女,汉族,山东省惠民县人,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硕士,哈尔滨金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大学生就业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